•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我评智圣

《中华智圣》与读者交流(一)

时间:2012-3-21 21:54:20  作者:  来源:  查看:613  评论:1
内容摘要:《中华智圣》发行后,受到众多朋友的关注,他们在阅读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认真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网友“紧急撤离”等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作答,互相商榷,共同进步,并以求不断完善此书。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为什么没有收录...

《中华智圣》发行后,受到众多朋友的关注,他们在阅读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认真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网友“紧急撤离”等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作答,互相商榷,共同进步,并以求不断完善此书。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为什么没有收录《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

本书在草稿阶段,曾拟收周文王姬昌,并为其作了小传。但在初选时即落选。主要原因有三:

(一)名言难选

周文王姬昌的言论,今日所见无几。若将其收入本书中,他的思想代表作必定是因《周易》而“立言”,因为其余的存世思想言论几乎无确切的句子可选。但《周易》的作者至今尚无定论,我们今天称颂《周易》是一部辉煌巨著,但如果不能确定其作者是谁,以“智圣”人物为主题构架的本书是无法突破既定体例的。

我们知道,易学在古代中国有着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周文王之前,易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从伏羲、神农到轩辕,实际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许多年。远古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敬天地敬祖宗的卜筮实践中,感悟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逐渐形成系列思想,这些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互相串连和互相渗透,渐渐清晰地浮现出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烧灼卜骨的表现显露出河图、洛书的雏形,由数码到数字,再到抽象的卦象。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先将其归纳总结,用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他根据所在时代生活中最主要的几个因素所确立的八卦,整合了这八种因素推演构造出的世事百象的变动机理,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就是原始的“易”。

之所以称为“易”,后世的解释主要有:(1)不易。事物随着时空变幻,现象虽然在不断变化,但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不会变,恒常的道不变。“易”即是“道”,是恒常的真理。(2)简易。大道至简,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理论上丰富而简朴的方法论。(3)变易。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易”引申为蜥蜴的变易义。(4)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太极图所显示。《系辞传》有“生生之谓易”,是说生生不息的意思。(5)规则。理解西周之“易”,应当了解西周礼乐制度。《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易即雅乐。礼和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除此之外,从字面上理解,又有: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日出为易,“天干”的本义。易,还是占卜之名。

在姬昌生活的年代,当时已经有众多的易学流派。除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又称先天八卦)之外,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又称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又称归藏八卦)。连山易从坎卦开始,归藏易从坤卦起篇。《周礼·春官》记载:“大卜掌三兆之法……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由此可见,在周初的《易经》中就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本子。前两种在汉代时已经失传,只有大哉干元的《周易》存世。在流传至今的巫教、佛教、道教等教义中,还有在民间社团和传说中,仍遗存有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的一些神奇秘传。

商末周初,伏羲的“先天易”较为流行。今天我们所说的,通常指的就是发展于姬昌的“周易”,它从干卦立文,根源于伏羲的先天易”。据说,姬昌有着丰富的个人生活阅历,他在被商纣王囚禁于京都之郊羑里时,联想到了天地阴阳的变易之道,并对新编易经中的卦辞进行再次赋值,内容大多取材于当时的政治、民生、气候、地理,其中还有一些也许是他的个人感受。经过悉心钻研,姬昌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并加以规范化、条理化,进而演绎推演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全部内容,世称《周易》。之所以叫《周易》,是因为这部书流行在周朝,又简称《易》,或统称《易经》。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到春秋后期,孔子再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周易》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易经》的如此丰富、变异和流变,使作者的身份确定成为数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谜题。有人依司马迁《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而认同《易经》乃姬昌所著,但在历代又都有不同的观点。早在伏羲《易经·系辞下》中即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察,始作八卦。在众多的争论中尤以“三圣说”较为典型,这种观点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还有种观点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剔除了传说中的伏羲。从典籍史料看,也是众说纷纭。《史记》记载:“伏羲纯厚,作易八卦。”“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说明孔子对《易》有过精深研究。《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记载有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宋代朱熹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周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宋代欧阳修所撰《易意子问》中则称:《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龚自珍又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近代皮锡瑞认为:“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明确表示,孔子不是《周易》的合著者,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

现代有众多学者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作者不可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他们的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姓名不可考,《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根本没有读过《周易》,《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字也作,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 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

《周易》如此自身就有说不清的“版权”问题,辑录入选名言时就很容易会把他们的言论“张冠李戴

(二)人物小传难以写实

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现代人对周文王的了解甚少,有限的认识还存在严重偏差。从先秦典籍中有关文王的记载看,有迹可寻的如:《书·康诰》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诗·大雅·大明》曰:“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左传·襄公四年》曰:“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孟子·滕文公下》引《泰誓》云:“我武维扬,侵之于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墨子·非攻下》云:“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司马迁《史记》中关于周文王的记叙有五百余字,记录他“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行仁的文字很少,更多的是叙述他的征伐之战功,如:“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伐邗……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

这些典籍史料虽然支离破碎,但连缀起来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姬昌的主要功绩在于征伐。他利用纣王赐予的能够征伐其它诸侯的“弓矢斧钺”,不断挑起战火,蚕食其它诸侯,这其中就包括向纣王进言而使他被囚禁的崇侯虎。为了巩固翦商成果,姬昌还将都城从岐下迁到丰。姬昌在羑里狱中研究“易经”,或许是一种打发寂寞日子的业余爱好。他作为军政兼通、有勇有谋的奴隶主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是一位“武功”多于“文治”的历史人物,只是后世历代根据需要,把他硬向“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上靠拢(“内圣”指内有圣人之德,重在道德;“外王”指外施王者之政,重在事功)。统观《史记》、《平话》、《列国志传》、《封神演义》等古籍,可以看出周文王的形象流变轨迹,这就是凸显其尚德观念和忠君思想,而不断弱化他的复仇意识和尚武精神。这其中浸润了太多的政治的、社会的、民俗的以及伦理和审美方面的元素,在互相碰撞融合的综合作用下,周文王的形象逐渐发生嬗变,最后以“文”圣人的形象走进文学作品乃至民众心中。

如此恍惚历史影像中的周文王,现代人对他的认识无疑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加之周文王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发展轨迹及生平事迹,更多是历史故事传说,极少文献记载写实,故难以引以为本书内容。

(三)言论晦涩难懂,卜筮内容违背实践性和科学性

《周易》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其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容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因此,《周易》虽然是一部中华思想史上的代表作,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多限于这样几个概念:一本智慧的书,一本很难读、很难懂的书,一本占卜的书。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在当代社会民众的心目中,它的身份更突出的还是一部卜筮之书,俗称“卦书”。

我们赞同《周易》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定位和评价。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从《中华智圣》的历代人物中亦可看出,有许多思想家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易学研究者。

《周易》集哲学、历史、政治、军事、民俗、自然科学等多类学科于一身,是反映那个历史时期的综合性著作,今人从中可解读出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一是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学的影响,许多学者从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有人认为,从本质上讲,卜筮只不过是易学的死躯壳,哲学才是其本质;二是作为一部史学著作,其中保存了多方面的古代珍贵史料,特别是反映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三是作为一部科学著作,其蕴涵的科学思维,不仅对古代的科技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也吻合。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神秘著作,宣扬的是一门玄学,在历代有着占卜性质的主要功能。它说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是万物生成之源,还说阴和阳两个基本范畴,概括了世上所有纷繁复杂的事物,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支配万事万物。遵循这种理论,可以推测出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让人领悟出无穷的奥妙来。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易》,明确表达的是周代形成的天命思想。《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周易》为卜筮之事,历代传者不绝。直到今日,不知仍有多少人还乐此不疲地进行探讨。

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所谓卦象,本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学者、文人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易学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学。古往今来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所添加进去的。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占卜是偶然与必然的概率,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奉为至尊的地位,毫无疑问它不能代表科学,它只能算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成的文化,它对社会的影响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成果的发展必然会逐渐减弱。

《周易》的占卜功能,总是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与其“名著”身份极不相称。尤其是当我们在有限的典籍史书中查看它的来历时,总是发现有关《易经》与《易传》的记述疑点颇多,矛盾重重。其词语不仅是艰涩难懂,更令人生疑的是词义模棱两可,互相矛盾。这显然与本书收录标准之一的实践性是不相符的。最起码是在当代人还无法破解其谜底之前,本书还是不收录为上策。

有鉴于此,《中华智圣》在首轮初选时,姬昌即落选,而与其同时的姜尚(子牙)榜上有名,并持续荣膺《中华智圣》中295位智圣之首。在此后的多次专家审稿会中,再也无人提及姬昌。在确定了姬昌不能入选本书之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伏羲、神农等三皇,还有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以及夏禹等中华始祖也因极度缺乏典籍史料,不再讨论列入本书,而将这些圣贤入主中华智库园“智圣阁”第一阁,以示“前有古人”。

 

现把编撰《中华智圣》一书时初稿阶段关于姬昌的生平及思想,《史记》中的有关段落,在此作一转述,以飨对此有进一步了解需求的读者。

 

附一:

 

姬 昌(Ji chang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西周奠基人。姬姓,名昌。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又称伯昌、西伯昌、文王昌。生卒年不详,有说生于公元前1152年,卒于公元前1056年,享年96岁。周文王在殷商纣时为“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侯之位,在位50年。

周本是商的属国,西伯姬昌继承祖上“兴周灭商”的既定方针,为翦商而不断积蓄力量。在灭商之前,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周部族在其治理下日益强大,严重威胁了商王朝的中央统治。商纣王即位后,对于周的强大有所警觉,起了疑心,加以防备。加之纣王暴虐无道,残杀忠良,姬昌也有所不满。当时的奸臣崇侯虎便趁机向纣王告状,进谗言,姬昌作为政治异见分子软禁于京都郊外的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境)。

姬昌在羑里被囚押长达七年之久。为了解除商纣王的戒备,姬昌装疯卖傻,对于纣王的倒行逆施做法并没有表露出任何的不满情绪。商纣王进一步试探姬昌,杀了姬昌的儿子,做成肉羹送给周文王食用,姬昌不露声色地吃下,以骗得商纣王的信任。在狱中,闲来无事的姬昌仍然淡定自若,潜心研究“易学”,以重新编排演算《易经》打发日子。他用庭院中的蓍草作筹码,正数反数,正测反测,仰观天象,俯察大地,总结夏商两代八卦的精华,推演探索人生、社会、宇宙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悟出了天地乾坤、自然万象的真谛。

周文王从羑里被释放归国后,称霸的雄心更加展露出来。他积极开疆拓土,晚年发动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战争,先后征伐了犬戎、密须、耆、邘、崇侯虎五国,为后来的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周文王姬昌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益行仁政,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天下诸侯多归从。他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记载西伯姬昌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其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姬昌为文王。

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周易》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司马迁《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但今人则有不同观点。

周文王的主要思想贡献之一是周礼,他深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如“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如此以土地换和平的意图在于收买人心。周礼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周文王的主要思想贡献之二是整理《周易》,据说文王善演“易”,今天所传“周易”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那些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周文王的断句残词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思想。《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具有哲学理念的文化遗产,历来被奉为“大道之源”,诸子百家之源,儒家尊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所宣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气宇轩昂、淡泊致远的精神品格,至今还在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附二

 

《史记·周本纪》中关于周文王及《周易》的记述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邗。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里,盖益易《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中华 读者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