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文库

由内线防御转入外线进攻的战略意义〔1〕

时间:2012-5-31 11:00:15  作者:  来源:  查看:362  评论:0
内容摘要:(一九四八年三月六日) 经过大别山一段比较艰苦的斗争以后,有不少同志对于反攻后的形势抱着怀疑态度,这是由于同志们常常是只凭着自己的直觉,从一个角落一个局部看问题的结果。 有的同志说,反攻出来胜利不如去年大了,是不是反攻过早了呢?从去年八月到今年二月,反攻已经七个月了。这七个月的胜...

(一九四八年三月六日)

经过大别山一段比较艰苦的斗争以后,有不少同志对于反攻后的形势抱着怀疑态度,这是由于同志们常常是只凭着自己的直觉,从一个角落一个局部看问题的结果。

有的同志说,反攻出来胜利不如去年大了,是不是反攻过早了呢?从去年八月到今年二月,反攻已经七个月了。这七个月的胜利比第一年的胜利是小了还是大了?照毛主席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报告〔2〕中的说法,这七个月的胜利,意义非常重大,是超过去年同样七个月胜利的。

首先从战略意义上看,在去年的七个月中,我们从内线防御转到外线进攻,解放了四千五百万人民的中原地区,在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战争的车轮,全部打破了蒋介石反革命的战略阴谋,迫使他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要看到蒋介石企图把战争扭在解放区打的阴谋是很毒辣的,是要消耗和毁灭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他却能够保持大块完整的反革命基地,长期地进行反人民的战争。大家想一想,假如过去七个月仍旧把战争扭在解放区打的话,群众继续直接支援战争,加上蒋军的抓兵、杀人、抢粮食、烧房子、吃鸡、宰羊等,敌我双方会消耗解放区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反攻出来,我们在解放区能不能持久呢?过去第一年在解放区里打是必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歼灭敌人,同时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战斗力。但当我们大量歼灭了敌人,并已经取得了丰富经验的时候,就一定要转到外线作战。不如是就不能粉碎蒋介石的战略进攻,也不能扭转战争的车轮。我们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打出来了,完成了这个战略任务,胜利是多么伟大呢!

再从胜利战果方面来看,第一年消灭蒋军一百一十二万人。从去年七月开始反攻起到今年二月仅仅八个月中就已经消灭蒋军九十万人,本月起码已经有在陕北消灭蒋军五个旅作底子,今后几个月还会多一些。第二年歼灭敌人的数目,一定会超过第一年是可以保证的,又有什么根据说反攻出来的胜利不如去年大了呢?

有些同志看问题,只看到我们这一块,以为消灭了敌人九个半旅以后就不行了,说以前是我们找敌人,现在是敌人找我们。实际上,我看我们还是行的,起码我们完成了毛主席给我们的战略任务,在大别山建立了继续向前跃进的战略基地,在大别山和中原地区背住了蒋介石在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大约九十多个旅左右的兵力,减轻了其他地区的负担,使其他部队得到休整提高的机会。像陕甘宁的部队休整了两个多月,一出来就像老虎一样,一口吃掉敌人五个旅。接着华野、陈谢〔3〕都继续得到胜利,这就会调动敌人,我们这里的情况也就会不同的。这就是说,战略是全国性的,打仗从来有进攻方向,有牵制方向,一头担轻一头担重的。第一年的山东和陕北是担着重的一头,蒋介石不惜一切地扭着山东和陕北干,他们背住了。反攻以后,山东轻了,收复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目前整个阶段是我们走在前头,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威胁着南京、武汉,蒋介石也必然拼命地扭着我们,我们担着重的一头,也要吃些苦,多走些路,把敌人背住,等华野、陈谢和陕北的部队休整以后,自然会来分担我们的担子。因此,当我们担着重的一头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整体,整个胜利是有我们一份的。

今天从全国形势看,明明好得很,蒋介石和美国帝国主义看到我们前进到大别山区,就非常悲观失望。从战略上看,敌人的这种悲观失望是合理的。但是我们的同志也悲观失望起来,就不合理了。这就表现我们的同志思想意志的脆弱,缺乏坚定的斗争毅力,犯急性病和看问题不从全面、不从实际出发。只因为自己多吃了些苦,多走了些路,就迷失了方向;只看到自己这一块消灭敌人少了,看不到全局消灭敌人多了;只是局部受点挫折,个人受点损失,就认为整个革命没有希望了。胜利了就以为明天革命就会成功,挫折了就以为明天革命就会失败。这要好好反省,需要加以马列主义的锻炼和考验。加强党的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尤为主要。思想上要做足够准备,革命不是那么容易,那么舒服的事情,总有一个时候要过关的。过去讲蒋介石正处于垂死挣扎,垂死是他基本的一面,另一面也必须看到,现在蒋介石是要拼老命的。因此,越往后越是险关,只要硬一下过了关,下面就可以走很长的一段路,发展到一定时期,又要过一个关。但是这些险关,我们有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同时又是胜利前进中的险关,保证都能过得去。东北、山东、陕北都过了许多险关。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移到大别山,认为山地战不好打,蕲广一战〔4〕证明山地战一样可以歼灭敌人,这也是一关。从内线转到外线,这一切是一个险关,华野、陈谢翻得快,也会帮我们翻过去的。所以在过险关的时候,就须不怕吃苦,还必须不怕死,每个人都要随时准备付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宁可向严重方面做准备,这是没有坏处的。

总之,从战略意义上和胜利战果上看,就会承认反攻一点也不过早,恰恰正是时候。有什么理由把反攻推迟,让解放区再消耗一年,让蒋介石仍保持完整的后方呢?即使推迟,代价还是一样要付的,那时可能还会付得大些。

承认胜利了,还有些同志问,究竟大别山是否建立了根据地呢?今后我们用什么力量消灭敌人呢?这个担心是合理的。我们一来到大别山,毛主席就指出可能有两个前途:一个是付出相当代价站住,一个是付出代价站不住。要站住,代价是一定要付的,只要站住就是胜利。今天我们可以打保票,我们已经站住了。虽然从形式上看,去年十二月底我们还占有十二座县城,到今年二月底一个也没有了,似乎情况越来越坏了。但在实质上条件已经变了,我们会走山路了,会打游击了,思想正在整顿,与群众联系也在改善,开始时的混乱现象已停止,敌人打不走我们了。现在我们还有打算,除了用相当大的力量坚持大别山的游击战争,还要逐渐抽出适当的兵力来训练,集中打仗,消灭敌人。前一个时期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大别山的斗争已经前进了一步,前进到当地的人民和部队已经能够坚持大别山,前进到主力已经可以逐步抽出兵力集结机动作战。一纵有的同志认为,部队来到淮河北是前进一千里后退了五百里。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甚正确的,是从形式看问题而不是从本质看问题。我的说法是前进了一千里又前进了五百里。因为大别山仍然在坚持,并没有放弃,而且以后还更要坚持。但是要消灭敌人,还要看具体条件,在目前主要地服从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我们坚持并巩固了大别山又能消灭敌人,任务就完成得更好。为了坚持大别山,为了消灭敌人,如果需要我们回到大别山去,我们应立即回到大别山,决不能说我个人不愿意就可以不去大别山。革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到山地去消灭敌人。十纵同志说得好,要革命就得爬山,就不怕爬山,怕爬山不愿爬山,就是不革命不愿革命。这次新兵都一致懂得要去大别山受苦,并准备受苦,对我们部队许多不好的现象,立即积极提出意见和批评。我们应该学习新战士的这种对革命负责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与热忱。

大别山根据地的建设,决定于地方工作、军民关系。军队要真正成为大别山人民的子弟兵,一面要打仗,打游击坚决消灭蒋介石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一面要积极发动群众普遍进行土地改革,使工作逐渐开展深入。我们前些日子在大别山是犯了急性病的,想半年、八个月完成任务,今天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一个根据地要真正的巩固起来,不经过两三年的艰苦斗争就不行。由于我们犯了急性病,所以斗争策略、组织形式和工作布置也就不适合。另外,就是部队的作风不好,地方工作干部作风也不好,脱离群众,贪污斗争果实,不给人民办好事,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因而工作没有做好,只是站住了脚,敌人打不出来。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毛病,工作就会做得更好。部队纪律坏,乱杀人,群众就非跑不可,甚至拿枪来反对我们。假如纪律好,作风好,不打骂老百姓,不乱拉尿,打土豪不贪污群众斗争果实,干部好,队伍好,群众就会靠近我们,大别山的情况就会更好,就不仅能站住脚,而且一定能更多地消灭敌人。最近鄂豫和皖西的事实证明,只要部队和地方干部对上面那些坏现象有些纠正,群众就会靠近我们。

要打仗,军事方针是什么?就是毛主席的十条军事原则〔5〕。那是过去十年土地革命斗争、八年抗日战争和一年半爱国自卫战争经验的基本总结,也是今后革命战争的指导方向。凡是打得好的仗都是依靠了这十条,不依靠这十条,仗就一定不会打好。

注 释

〔1〕这是邓小平在安徽临泉县韦寨召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属部队干部会议上作的《关于反攻形势和整党问题的报告》的第一部分。报告刊载于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一九四八年三月编印的《军政往来》第七十二期上。

〔2〕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的报告。这个报告以《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为题,已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3〕陈谢,指陈赓、谢富治,当时分别任陈谢兵团前委书记和副书记。

〔4〕蕲广一战,即高山铺战役。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二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进一步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主力分向长江北岸展开。蒋介石遂令青年军第二○三师从九江进抵蕲春、黄梅,并以军舰掩护整编第五十六师新编第十七旅进至武穴,又令整编第四十师和整编第五十二师第八十二旅由浠水进至蕲春,沿公路向广济进击。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十个旅,在蕲春县高山铺以东峡谷地带,采取伏击手段发起高山铺战役。战役于十月二十六日晨打响,二十七日发起总攻,歼敌一万二千余人。

〔5〕指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军事原则是:(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中华智库园(www.zhzky.com)上传


标签:由内线防御转入外线进攻的战略意义 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二卷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