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文库

关于粉碎敌人对大别山围攻的十份电报〔1〕

时间:2012-5-31 10:05:24  作者:  来源:  查看:410  评论:0
内容摘要:(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七日—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一 野战兵团适当分遣的部署〔2〕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甲、此次敌之进攻,由于陈粟〔3〕、陈谢〔4〕歼击平汉〔5〕,十纵、十二纵向桐柏、江汉两区展开,而我主力又转至外线,使敌合围扑空。现八十五师已转至平汉线上,企图尾跟我江...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七日—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一 野战兵团适当分遣的部署〔2〕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甲、此次敌之进攻,由于陈粟〔3〕、陈谢〔4〕歼击平汉〔5〕,十纵、十二纵向桐柏、江汉两区展开,而我主力又转至外线,使敌合围扑空。现八十五师已转至平汉线上,企图尾跟我江汉部队;十师开罗山,对淮北之一纵;四十八师、五十八师集结商城,防我东进;十一师住罗山,七师住麻城,二十八师住黄安〔6〕地区机动。

乙、今后敌人重点已转至长江北岸,敌将多次反复地进攻、“清剿”,以达其战略防御,使我难于立足,并阻我过江前进之目的。必须对此形势明确认识,才有备无患,不致慌乱。要使全体军民了解,敌人是垂死挣扎,而我们业已完成战略上的展开。敌之一切进攻、“清剿”,均将在我坚强的有组织的斗争下归于幻灭。

丙、为适应斗争,决将野战兵团适当分遣:一纵位于淮河南北,包括新蔡、息县、汝南、正阳及潢川、光山以西地区;二纵位于经扶、立煌〔7〕之线以北地区;六纵位于大别山南地区;三纵位于皖西地区,辗转机动。其好处是:(一)容易争取一个旅以下的歼灭战。(二)容易集结两个纵队作战。(三)避免大兵团集结被迫作战的毛病。(四)便于进行地方工作,填满空白。(五)在肥区吃粮食。(六)容易解决财政困难、夏衣问题。把敌人引向外线,中心区好深入工作。因此,这是积极坚持和深入大别山工作的方针。各兵团必须在指定地点,灵活分散集结,实行打仗、土改、筹款三大任务。

二 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对全局有利〔8〕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此次我陈粟、陈谢大破平汉、陇海,战绩辉煌。但敌仍图保持其大别山的重点主义,而不抽兵北援,仅在部署上以二十师、十师、十一师、四十八师、五十八师位于信阳、固始之线,派指挥所驻潢川。八十五师、二十八师、七师位于礼山〔9〕、黄陂、麻城,五十六师位于武汉及以北,二十五师、四十六师位于皖西,其余数部分守沿江要点。其意图似在兼顾南北,而不变重点。甚至对我王赵两纵〔10〕出桐柏、江汉,也置之不理。故大别山的形势,在长时期内虽时紧时松,但比较严重。我们对此已作思想准备,并采取以纵队为单位,灵活分遣集结,打小歼灭战,强调军队、地方抓空深入土改的方针。这次敌人不管陈粟、陈谢,不管王纵、赵纵,使我破击奏效,桐柏、江汉展开,而我大别山野战兵团,又已分别跳出包围圈(我伤亡减员两三千),于全局仍属有利。因此,我们认为陈粟、陈谢对大别山的支援,不宜急躁,应作较长期的打算,主要是争取在一两个月内歼灭敌两三个师,使敌不能不从大别山抽兵。只要抽出两个师,局面即可改观。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为便于大量歼敌,建议陈粟军保持强大野战集团,我们将杨苏纵队〔11〕留淮河以北,协助豫皖苏工作,并可参加陈粟军作战。以上请考虑,并请军委指示。

三 我军斗争方针〔12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甲、白崇禧〔13〕第一次合围扑空后,正作新的部署(如后司宥电中通报之白军养日部署)。但敌方兵力不足,空隙很大,“进剿”与“扫荡”力量单薄,如一处遭我有力打击(如近七师一部之在木子店),或其深入空虚据点遭我奔袭(如过去霍丘与固始)时,则立即集结,或抽兵增援,因而裂出更大空子,使其合围破裂。

乙、我军斗争方针是以小部消耗大敌,以大部歼灭弱敌,发展外线,开展新区,吸敌回顾,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抓紧空隙,执行与深入土改。

(一)以必要兵力坚持内线反“清剿”斗争任务,主力适时分遣集结,力争打小歼灭仗(一个班也好)。

(二)乘虚奔袭敌纵深薄弱地带,除可开辟新区工作外,迫使敌回顾。凡所有部队,均应主动地机动与休整,避免被迫地退却,不厌转移。强化情报通讯,确实掌握情况,争取出敌不意,抓空开展工作。

(三)发扬高度进攻精神,捕歼小敌、土顽,尤应以爆破、阻击、夜袭、火攻、捕捉、破线、破路等,才能杀伤敌方人马,破坏交通、物资,消耗疲敌。

四 各部队行动要旨14〕

(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

一、北线对二十师作战,敌增援已到,未行围歼该敌。我陈粟、陈谢正集结休息,待机作战。

二、白崇禧之部署为:以七师主力位英山,以一部位罗田。二十八师位麻城南,以一部向东协同七师,一部继续“扫荡”麻城北。四十八师集结麻阜、流坡疃线,以地方团队位立煌。五十八师位商城。四十六师位六安附近。二十五师位舒桐地区,向西“扫荡”。十一师一个旅,协同十师北援,师部及一个旅位潢川,另一个旅似在沙窝、商城地区(待证)。

三、依此,我一时尚难寻机打援,仍应主动分遣,攻敌弱点(如十六旅广济之战〔15〕),打小歼灭仗,钻空子深入土改。锡联〔16〕之世午电,先志〔17〕东戌电,部署很好,不与二十八师胶着打消耗仗,或出浠水整训,或向西与韦〔18〕部会合,打河口等地弱敌均可。杜韦〔19〕暂不去广水破击,可暂在黄安、宋埠、黄陂地区打敌弱点。陈王〔20〕应休息三日后,以一个旅进至光山、经扶线以西地区活动,一个旅在光山、潢川以东地区活动。

四、各部行动要旨:(一)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向外。主要应在外线拉敌。(二)以小对大,以大对小。分派小部队游击疲敌,大部队远离敌主力。(三)不打消耗仗。(四)积极找敌弱点,在进退时都取进攻姿势。(五)应组织对敌有力的伏击。(六)应酌情况埋藏笨重东西,使运动轻便。(七)极端注意休息及巩固部队,避免不应有的减员。(八)有计划地协同地方工作。

五、各军区部队,对“清剿”之敌,须有力地斗争。

六、各野战军在外线无地方工作区域打土豪,至少解决一套夏衣(由邯郸增筹一套)。

五 拟再分散行动的请示〔21〕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敌情如有午电,另报。我们原拟乘粟、陈谢丑初行动,敌人略有调动,即向敌弱点进攻,打开战局。故部队已集结休整。敌发现我集结后,又部署以五个师主力,寻我作战。而粟、陈谢又已改变部署,先向郑潼段〔22〕作战,暂时不能减轻我之负担。而我在几个强师压迫下,又无法作战,故只能再行分散行动。拟于六纵夹平汉路,必要时可向江汉、桐柏机动;二纵夹淮河机动;一纵仍在淮河以北;三纵在大别山分遣行动。但这样下去,部队将继续削弱,士气将受大影响。地方工作将继续受到很大摧残。此种情况,甚为不利。请军委考虑指示。

       六 对改变目前不利局面的意见〔23〕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六日)

粟养电〔24〕悉。改变中原形势的关键,在于打几个歼灭战。我们目前情况是,部队极不充实,弹药亦渐感困难。如无友邻协助,至少将十一师全部调走,部队集结均发生困难。近日按原战役计划,先以纵队为单位集结,敌即部署全力寻我作战,致又被迫分散。而在分散时,敌则以师为单位,寻我分散之旅作战,使我无法休息。两个月来,减员不少,长此下去,士气将受很大影响,战斗力更加削弱,极端被动。而我们不能集结作战,使三大野战军〔25〕陷入跛足状态,尤属不利。改变此不利局面,则有赖于友邻协助和新兵早日到来。如依新的战役计划,在态势上,粟、陈谢两军确属顺手,我们困难尚未增多。如宋王〔26〕等纵东进,我们的新兵亦不易南下。我们意见:

(一)或按旧计划,或直沿平汉路南下,以调动敌人,以便我们集结。并令宋王等纵帮助新兵南下,待新兵开到再集结活动,进行其他作战。只要新兵一到,部队集结作战毫无问题。

(二)或按新计划出郑潼线,尔后再支援我们。但时间千万不宜过长,以一个月为期。

(三)或三军各自寻机歼敌。我们野战军采取宽大机动。或出淮北,或出江汉、桐柏,其利得多。但大别山要受到很大摧残。此种实况,请考虑指示。

七 野前拟相机与野后会合部署作战〔27〕

(一九四八年二月九日)

丑虞电〔28〕奉悉。

(一)我及先念〔29〕率指挥所在大别山。伯承〔30〕因身体不好,暂率野后在淮河以北,并指挥各纵。

(二)我野后部队在大别山内,一时很难打到好仗,辗转消耗亦不合算,集中作宽大机动,并利于粟的机动,实属必要。主力兵团不宜抽得过早,应对粟的机动予以配合,故须留在大别山,再打一个月圈子。我们指挥所,则拟相机移驻与野后会合,部署作战。

(三)主力抽走,可能引起一些波动,当预为防止。事实上,恐有一两个月的严重“扫荡”。但休整、胜利及粟的机动,必可改变形势,利于发展。

(四)我们要派出机动之两个部队,组织训练准备尚须时日,当尽力争取实施。

(五)我们新兵只有三万(包括归队的),第一批只来一万六千人。

(六)同意派雪峰〔31〕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暂不成立中央分局。现雪峰中原局副书记名义不变,将来仍回中原局。

八 以既能歼敌又能调动敌人为原则〔32〕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二日)

(一)根据总的任务,我们三军应确定向西时间不宜过早,以先粟十天到半月为适当。战役组织,应以陈谢、陈唐〔33〕两部先向西进,吸引十师、十一师向西,以便大别山部队集结,迅速补充新兵,尾十师、十一师之后,并吸引大别山之敌向西进。

(二)大别山部队之机动有两个方法。最好全部于淮河两岸集结向西。如敌情不许可,则采取以两个纵队在淮河以北集结向西,两个纵队由广水以南向西。

(三)第一个战役须俟情况了解才能确定,请粟提出意见。总以既能歼敌又能调动敌人为原则。

(四)请粟告知准确时间,因为时间不多。大别山部队集结需十天,陈谢、陈唐开进也约需数天。

九 四个纵队应在平汉路东作进出大别山的机动〔34〕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九日)

巧电〔35〕奉悉。

(一)对陈谢、陈唐三个方案,已有复电。因连日行动未发出。

(二)我们四个纵队第一步须集结补充,且以形成一个作战单位,便于三大部分时分时集,每个部分都能独立歼敌为有利。同时,我们四个纵队其基本作战地境应在平汉路东,作进出大别山的机动。第一步向西只应是临时的,而留两个纵队在大别山作用亦不大。大别山腹地粮食已发生困难,野战军常在边沿寻食,不能获得休整。在游击环境中必增多消耗,又减弱了野战力量。至于大别山游击战争的坚持业已部署,主力暂时离开,必有一两个月的困难。但主力外线歼敌及主力及时回到大别山,虽有短时困难,尚无大问题。可否,请示。

(三)我们即过淮河与刘张〔36〕会合。

十 开展大别山游击战〔37〕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两个月来,军区及地方部队配合主力反敌“清剿”、“扫荡”,坚持大别山阵地,获得不少成绩。但为了大量歼敌,野战军主力在其沿线掩护初步土改,培养和扶持了地方游击战争之后,不能长期分散,必须适时集中,出入于大别山外围与内部机动。就是要求军区部队、地方与人民武装,今后独立自主地强化更广泛、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打击和歼灭分散之敌人,以保护群众,保护土改深入,并配合主力运动战,大量歼敌。为此,军区及地方与人民武装必须:

甲、提高全体军民的胜利信心与顽强斗志,使其认识只有这样强化游击战争,结合运动战,才更有利于调动和分散敌人,歼灭敌人,进一步坚持和巩固大别山阵地。批评和反对那些软弱无能、依赖主力、不积极歼击敌人、消极等待敌人退走的右倾思想及和平建设根据地的思想。

乙、估计敌人垂死挣扎,将恢复并依托其法西斯保甲统治之基础,强化谍报网(电台、电线)、公路网(快速部队)、碉堡网或游击网,利用伪装,夜间实行合击、追击、截击、堵击,破坏土改,重建地方蒋军。这样,敌情在我野战军刚集中作战之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度紧张,在思想上、组织上必须预备。

丙、健全各区各级党政军民一元化游击集团的组织,首先是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组织。号召一切干部结合群众,运用此组织,实行以歼敌、土改为核心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反特务的对敌斗争。各级游击集团如何规定诸分队的活动范围,使之成为手、足、耳、目(联防游击戒严,尤其是情报网),与如何使干部辗转突击,以强化游击战争,特别是党政军民各部工作如何协同,应由各级尤其县级党委书记并政治委员统一领导之。

丁、使游击战争(摧毁保甲)与土改密切结合,真正做到“人人皆兵,人人分田,一手拿枪,一手分田”。尤要善于利用空隙,放手分田。把英山这样的经验〔38〕普遍发扬起来。

戊、在游击战术中要发扬:

(一)好击必击,不好击就游。而击,必采取进攻的伏击、袭击、急袭,并无防御。游,必采取以弯为直的行动,不可老走一路,不可老驻一地。

(二)以分耗集,以集灭分,声东击西,攻敌不备。

(三)察明敌情,研究规律,捕灭弱敌,防逃断援。在数敌合击之前,靠近一敌,适时转到外线,奔袭弱敌。如敌来追,则伏击之。

(四)在土改中,大胆依靠贫农,收缴地主枪支武装他们,带领和教育他们游击,肃清地方蒋军,保卫土地,保卫粮食。

(五)保护群众,依靠群众,强化自己侦察,清除谍报网、便衣特务,识破伪装,号召群众破坏公路网和碉堡网。

(六)断绝敌人补给线,夺辎重,捉俘虏。

注 释

〔1〕这里收入的十份电报是邓小平等从晋冀鲁豫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发出的。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胜利进入大别山地区,经过三个月的艰苦作战,完成了战略展开,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十一月底,国民党军集中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三个旅的兵力,由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在九江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始对大别山展开全面围攻。为粉碎敌人围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于十二月十一日分成前、后方两个指挥所,由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和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及鄂豫、皖西军区地方武装,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由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晋冀鲁豫野战军后勤机关、第一纵队,转出大别山进入淮西地区,在外线钳制敌人;又以第十、第十二纵队进入桐柏、江汉地区,开辟新根据地,威胁敌人翼侧、后方。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方两个指挥所在淮西会合。

〔2〕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李先念、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李雪峰联名于养辰时给所属各纵队、各军区首长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等的电报。

〔3〕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4〕陈谢,指陈赓、谢富治,当时分别任陈谢集团前委书记和副书记。

〔5〕平汉,即平汉路,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今京广线的一段。

〔6〕黄安,旧县名,今湖北红安。

〔7〕经扶,旧县名,今河南新县。立煌,旧县名,今安徽金寨。

〔8〕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联名给陈谢集团前委书记陈赓、副书记谢富治,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转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及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第一副政治委员薄一波的电报。

〔9〕礼山,旧县名,今湖北大悟。

〔10〕王赵两纵,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纵队司令员分别为王宏坤和赵基梅。

〔11〕杨苏纵队,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

〔12〕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李先念联名于宥卯时给所属各纵队、各军区首长的电报。

〔13〕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兼国防部九江指挥部主任。

〔14〕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李先念联名给所属各纵队、各军区首长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电报。

〔15〕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正在英山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抓住敌青年军第二○三师第二旅第六团孤守广济县城之机,从英山急行军一百余公里,奔袭广济,歼敌一千八百余人。

〔16〕锡联,即陈锡联,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17〕先志,即鲍先志,当时任鄂豫军区副政治委员。

〔18〕韦,指韦杰,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19〕杜韦,指杜义德、韦杰,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20〕陈王,指陈再道、王维纲,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21〕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李先念联名于有午时给中共中央军委、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陈谢集团前委书记陈赓、副书记谢富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的电报。

〔22〕郑潼段,也叫郑潼线,指河南郑州至潼关的铁路,今陇海线的一段。

〔23〕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李先念联名于宥午时给中共中央军委、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的电报。

〔24〕指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粟裕给陈赓、谢富治并报刘伯承、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和杨勇、苏振华的电报。电报说:敌似有由东及南向我进犯企图。现此间正下大雪,雪停后情况即可能有变化。因此,我们各军之休整计划及战备工作,务求提早完成,但究竟何日出动,仍须依敌情发展而定。

〔25〕指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的六个纵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指挥的八个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指挥的两个纵队一个军。这三路大军自一九四七年八月起先后挺进大别山、豫皖苏边区和豫陕鄂边区,实行战略展开,在中原战场上形成“品”字形的战略态势。

〔26〕宋王,指宋时轮、王秉璋,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

〔27〕这是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

〔28〕丑虞电,指一九四八年二月七日中共中央军委给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电报说:你们指挥所现在何处?如果尚在大别山似宜移至淮河、陇海、沙河、伏牛山之间,指挥你们三个纵队、陈唐四个纵队、陈谢一个半纵队,共八个半纵队,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机动,打中等的及大的歼灭战。这是因为:(一)粟裕准备机动;(二)你们准备派两部机动;(三)将敌人主力吸引至淮河、汉水以北,利于粟等机动,并利于大别山、江汉等地放手发展;(四)北面缺乏指挥中心;(五)北面有巩固后方可为依托利于打歼灭战;(六)必须打歼灭战才能解决问题。以上望统筹见复。此外根据陈谢支电要求成立区党委及军区,先念既不能去,似以派雪峰去当区党委书记兼政委,陈赓为军区司令员兼野战司令员,谢富治为军区副政委兼野战政委为适宜。暂时不成立中央分局,如何亦盼复。你们三万五千新兵,似宜分作两批补充各纵,头一批补充二万五千,留下一万至一万五千,几个月后在歼灭战中补充那些损失大的部队,因为今年再无新兵。

〔29〕先念,即李先念,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30〕伯承,即刘伯承,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

〔31〕雪峰,即李雪峰,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共中央根据陈赓、谢富治要求成立豫陕鄂区党委和军区(后实际上均未成立),拟由他兼任区党委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

〔32〕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李先念联名给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并报中共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的电报。

〔33〕陈唐,指陈士榘、唐亮,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34〕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联名给中共中央军委并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的电报。

〔35〕巧电,指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军委给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电报说:陈唐、陈谢寒电所提三个方案何者为适宜,望考虑速告。你们对于我们前电提议你们指挥部率两个纵队(前电说三个纵队似太多,应有两纵队留在大别山)由大别山移至淮河、陇海、伏牛山之间,与陈唐、陈谢主力会合,集中七至八个纵队打歼灭战,并由你们直接指挥战役作战之意见,是否认为可行亦望复。

〔36〕刘张,指刘伯承、张际春,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正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在淮西地区。

〔37〕这是邓小平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联名给所属各军区、陈谢集团前委书记陈赓、副书记谢富治,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邓小平、李先念及李达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回到淮西,与刘伯承及张际春会合。

〔38〕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在湖北英山北部地区一面剿匪,一面土改的经验。其方法是树立贫雇农骨干,组织贫农团,将所有地主的财产及富农多余的土地、财物,全部交给贫雇农。参见本卷《新区工作应分阶段分地区地逐步深入》。




中华智库园(www.zhzky.com)上传


标签:关于粉碎敌人对大别山围攻的十份电报 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二卷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