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故事

王安石故事之十五:王安石向禅

时间:2012-3-19 18:37:48  作者:  来源:  查看:447  评论:0
内容摘要: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得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古文造诣自不待言。其政治声明更以变法而著,意其文字必舒修齐治平之志,然...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得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古文造诣自不待言。其政治声明更以变法而著,意其文字必舒修齐治平之志,然读其诗,却多清新之作。如: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山花如水净,山鸟与云闲,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倚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王安石年轻时居江宁,在山中读经,与蒋山赞元禅师游,亲如兄弟。他问禅门祖师意旨,赞元禅师却不答。再三请教,赞元禅师告诉他有三重般若之障,今生学佛不易,但又有近道之质,经一两辈子就可以纯熟,可得证道。王安石问其详。赞元禅师说:“受气刚大,世缘深重,以刚大之气加上深重的世缘,必然以一身任天下之大事,怀经世济民之志,如此则只能入世,难以出世。如果不能得君行道,才得其用,则心不能平,有怀才不遇之感,以不平之心持济世之志,则意不能安,不能安静,如何体味佛教一念万年、超越三世的境界?又性格多怒,多怒则多烦恼,此为烦恼障;学问尚理,崇尚理性、注重分别恰恰是所知障。心不能平、性多怒、学问尚理构成学习佛教、获得般若智慧的三重障碍,想到马上悟道成佛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不重名利,视之若落发,身无噬欲,自奉如头陀,这又是不可多得的近道之质,只要多读佛经、以教乘加以滋养就可以了。”看来赞元禅师认为王安石不适合学禅,鼓励他读佛经、明教理,以此入道,这一说法有无道理暂且不论,说明王安石心底有淡薄根性。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爱向仕途中争名夺利。他的第二次罢相实属个人意愿和主动的选择,下定了再也不问政事的决心,幸得神宗理解,使他得以未到耳顺之年便与僧家为伍,同山川为伴,终老林泉。


标签:王安石故事 王安石向禅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