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后,北方的蒙古贵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在元朝,唐宋盛行的诗词都逐渐衰退,代替它们的文学形式是元曲。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和诗、词一样,都是一种诗歌,而杂剧却是一种戏剧。在杂剧里,有曲词,宾白(也就是道白)、科(动作)等内容,但因为以曲为主,所以也称为元曲。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以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十分严重,又不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分子除了一小部分被提拔为官吏外,绝大多数人地位大大下降,有“一官、二吏,……七道、八倡、九儒、十丐”的说法,也就是说,知识分子的地位仅在乞丐之上。
蒙古灭金以后八十年中,传统的科举制度一度停止,知识分子靠科举求仕的出路也失去了。于是,一些知识分子默默无闻隐居起来,还有些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下层和民间艺人相结合,从事创作活动。
当时,元朝的京城大都(今北京)是一个在国际上也称得上富庶繁荣的都市,集中了一批王公贵族,官吏商贾。他们在酒醉饭足之余,需要娱乐消遣,一般市民也需要娱乐。戏剧演出是大家欢迎的,于是,知识分子就和戏剧演员结合起来,编写出许多杂剧,一方面借此施展他们的才华,一方面也从中得到一些报酬,维持生计。
杂剧就是这样繁荣起来的。当然在元以前,也有小型的戏剧活动,如宋朝的杂戏,金朝的诸宫调(实际上是一种说唱),但都没有像元代杂剧那样有一套完整的格式。
元朝的杂剧和杂剧作家很多。根据不完全的记载,有名有姓的就有80多人,杂剧作品多至500多种。在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著作最丰富的是关汉卿。
由于杂剧作家的社会地位低,在官修正史中都没有他们的传记,所以他们的生平都不很详细。根据零星的记载,关汉卿是金朝的遗民:大都人,号巳斋叟,担任过太医院的医官。
他博学多才,不屑做那种下级官吏的差使,后来就放弃职务,去从事杂剧活动。他长期生活在演员中间,为他们写曲本,有时还自己粉墨登场,充当演唱角色。他为人诙谐蕴藉,也就是说很有幽默感,和演员们很合得来,特别跟当时的著名女演员朱帘秀,建立了很深友谊。
当时有人讥笑他老干这种演戏唱曲,和倡优来往的一些行当。他写了一首《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曲调,《一枝花》是曲牌名)的套曲(也称“套数”,由二支以上曲子前后联缀而成散曲)为自己解嘲。其中“尾段”写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同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一种博戏)。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症侯、病症,这里指爱好)。兀尚自不肯休……”
正因为他坚持杂剧创作,在一生中,他创作的作品很丰富,共写了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其中大多是元杂剧中的杰出作品。
关汉卿最出色的杂剧还数《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大意是大家熟知的:楚州地方,有个名叫端云的女孩,3岁死了母亲,由父亲穷秀才窦天章抚养。三年后,窦天章因上京赴考,向放高利贷的蔡婆婆借了二十两银子作路费,但没有考中。他回家后还不出银子,在第二年再去赶考时,把女儿送给蔡婆婆作童养媳。
时隔十年,端云已改名窦娥,与蔡婆婆的儿子成亲。不料成婚不久,丈夫去世,年轻的窦娥就成了寡妇。
一天,蔡婆婆出门讨债。欠债的是开药店的赛卢医,他欠了蔡婆婆的银子,一直不还,见蔡婆婆上门,就把蔡婆婆骗到僻静地方,准备把她勒死。恰巧张驴儿父子两人经过,赛卢医慌忙逃走。
张驴儿原是个流氓,了解蔡婆婆家庭情况后,就软硬兼施,逼蔡婆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
蔡婆婆被迫应允,回到家里,向窦娥说出经过,窦娥坚决拒绝。张驴儿上前拉扯,也被窦娥推倒在地。
张驴儿心生毒计,趁蔡婆婆生病,从赛卢医那里买了毒药,想把蔡婆婆毒死后霸占窦娥。他把毒药暗中放在羊肚汤里,叫窦娥送给蔡婆婆吃。谁知蔡婆婆正巧因胸口不适作呕不想喝。那碗下过毒的羊肚汤被张驴儿的父亲吃下,那老儿中毒身亡。
张驴儿眼看父亲错被自己毒死,就诬陷窦娥是杀人凶手,威逼窦娥答应亲事,否则就带她报官。窦娥情愿见官申冤,不肯成亲。
楚州太守桃杌(wù),是个昏官贪官,他受了贿赂,不问青红皂白,叫差人把窦娥严刑拷打,逼窦娥招供。窦娥被打得鲜血淋漓,仍坚持不肯屈招。
桃杌见窦娥不招,又下令对蔡婆婆用刑。
窦娥不忍婆婆被拷打,就违心地向桃杌说:“住手,你休要打我婆婆。公公是我毒死的,我招!”
就这样,窦娥被判处死罪,押送法场正法。
窦娥在押赴刑场路上,戴着枷锁,鸣冤叫屈。她怨天恨地,在第三折(折,杂剧中的一个段落)的曲词中有这样一段:[正官·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即阎王殿,指身顷刻即死),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又有一段大家熟悉的唱词:[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在刑场上,她发下三个誓愿。当时正是大伏暑天,她发誓刀过头处,血飞丈二白练;天降三尺瑞雪,掩遮尸首;楚州大旱三年。
窦娥说完,刑场上彤云密布,冷风狂起。窦娥被杀后,果然血溅白练,大雪纷飞。以后楚州发生太旱三年。
窦娥死后,窦天章科举考中做官,被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鬼魂出现,向父亲控诉冤情。结果,窦天章审明案情,判张驴儿死刑,赛卢医充军,桃杌罢官永不任用。窦娥冤狱得到昭雪。
《感天动地窦娥冤》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黑暗现实,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坚强,充满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也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集团制造冤狱的愤慨。它是元代杂剧中最优秀的杰作。
在关汉卿的杂剧中,不但有《窦娥冤》这样的大悲剧,而且有一些像《救风尘》,《望江亭》这样有社会意义的喜剧。《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脍》)写一个年轻寡妇谭记儿,嫁给新任潭州长官白土中,婚姻美满。当地有个有权有势的杨衙内(衙内,官家子弟,多指仗势欺人的人),看中谭记儿,一心要娶她做妾。因白士中与谭记儿成亲,就怀恨白土中,在皇帝面前诬陷白土中贪恋酒色,不理公事。皇帝听信杨衙内谗言,命杨衙内带着势剑(即尚方剑)、金牌,去潭州将白士中斩首。
白士中在潭州为官清廉,得到这消息,惊慌失措。可是谭记儿却镇定自若,准备智赚金牌、势剑,让那个花花太岁来得去不得。
中秋晚上,谭记儿扮成渔妇,独自驾一叶扁舟,手提一篮鲤鱼到望江亭边,拜见正在赏月的杨衙内。她自称张二嫂,表示愿为杨衙内切鱼,并陪他饮酒。杨衙内见那渔妇貌美,要她做他的第二夫人,她也满口答应。杨衙内心中高兴,写了一首轻薄的情诗给她。她频频劝酒,把杨衙内和两个随从灌醉,然后把诗塞在杨衙内袖内,拿走了势剑、金牌和文书。
第二天,杨衙内到潭州府衙门内,宣布奉皇上的命,前来问白士中的罪,在袖内拿出文书宣读,不想念出来却是他自己写的情诗,当场出乖露丑。这时,扮成渔妇的谭记儿上堂控告杨衙内调戏侮辱她,杨衙内不得不向白土中告饶。
后来,杨衙内请白士中的夫人相见。当谭记儿更换衣服出堂时,杨衙内才发现“张二嫂”就是谭记儿。
谭记儿和窦娥是封建制度下两种完全不同的典型女性,但两出戏同样反映当时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压迫而进行的斗争。在当时社会中,像谭记儿种妇女是不多见的。剧本显然只不过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一种理想。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