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故事

曹端故事:公廉学正

时间:2012-3-19 14:48:53  作者:  来源:  查看:754  评论:0
内容摘要:    曹端(1376——1434年),字正夫,号月川,生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曹滹(hū)沱村。本姓杨,五世祖过继于舅父曹家,因而姓曹。其母邵氏因梦修竹之吉祥而生曹端。    曹端3岁时就与其他儿童有所不同,坐必直身,立...

    曹端(1376——1434年),字正夫,号月川,生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曹滹(hū)沱村。本姓杨,五世祖过继于舅父曹家,因而姓曹。其母邵氏因梦修竹之吉祥而生曹端。

    曹端3岁时就与其他儿童有所不同,坐必直身,立必拱手,不随便与他人戏谑。吃饭时知道孝让,祭扫时知道恭敬,俨然有一种成人的风度。其父大异,给他取名叫端。

    5岁时,曹端看到号称中国古代哲学之源的《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其父亲,父亲竟被问倒。7岁时开始探究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的形成原因,明白了天气变化而识气象。

    关于识天象的事,曹端家乡还有几个这样的故事:其一,收麦时节,曹端的父亲看晴日朗朗欲出场晒麦,曹端对父亲说:“不可多出”。端父看天气实在太好,就把麦子全部摊了出来。午后天气突变,雷声大作,急收麦而不及,结果大量的小麦被雨淋在场里。其二,端父用牛车到义马拉煤,曹端对父亲说:“爹,记着回来时把牛鞭拿回来啊!”父未解其意,结果回来时,车近石河,突发倾盆大雨,由于石河宽阔,牛车行驶太慢,河里水势渐涨,端父急忙抛下牛车,到了河西岸,扭头发现牛和车已被卷入滚滚洪水之中。曹端的父亲怀揣牛鞭沮丧的回到了家中。其三,由于曹端所学的气象知识日渐丰富,逐渐的就能观测一年的天气了。有村民问:“今年可否种谷子?”曹端说:“无秕多种”。村民把曹端的话误听为“无必多种”的意思,种的谷子甚少,结果当年谷子颗粒饱满,丰产丰收。

    曹端9岁入私塾,熟读《孝经》、《忠经》,父亲问他:“什么是忠孝?”曹端回答说:“忠以事君,孝也可以为忠,忠也可以为孝。”父亲感到颇为惊异。

    15岁时,曹端已通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他读了宋代儒学家周敦颐写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写的《西铭》后,高兴地说“最根本的学问原来在这里啊!”于是笃志研究。父亲为他建一简陋书房,名“勤苦斋”。他从早到晚在这里废寝读书,冬日严寒不在里面生炉子取暖,夏日炎炎不使用扇子,不饮酒,不喝茶,心无外慕,手不停披,座位下脚踏的两块砖都被脚磨穿了。

    20岁左右的时候,曹端补授博士弟子,时有“作文不必巧,载道则为宝”之论。一个姓陈的同乡见了曹端惊讶的说:“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好学之人!”于是将女儿许给了曹端为妻。

    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曹端放在书房里的两匹丝绢被盗,同住一个院子的人们都很惊讶,曹端却说:“人失人得不足介意。”有邻居已经看见偷盗丝绢的人,劝曹端到官府去告他,曹端却说:“区区两匹丝绢将一个人告上衙门,这个人一生的名誉就被败坏掉了,这样做不值得。”自己家里被盗,曹端想的却是盗贼被揭发出来今生今世不好做人,所以根本不去调查追究,足见其为人厚道。

    次年,曹端代理渑池儒学的事情,吏部使者查对文卷,以前任官员违反法式,误将曹端投入监狱。曹端光明磊落,泰然处之,作诗自遣曰:“仰天心无愧,俯地意不惭”。时间不长,事情终于弄清楚了。

    曹端读了谢应芳的《辨惑编》,甚感兴趣,认为这本书阐明了正当的道路、正确的途径,驳斥了那些有危害的不正确的说法,是纯正学问的精华。于是他写了《性理文集》,力辨信仰佛教和道教的错误,他反对一切装神弄鬼、巫术、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等封建迷信活动。在27岁那年,曹端请渑池县杨县令毁掉四乡神庙百余座,只保存了夏禹、雷公二庙。曹端极其体恤百姓,极其讲究仁爱孝道。他请渑池县令为百姓修建了土地庙、修建了谷坛,让百姓祈报有好收成。曹端对父母至孝,父亲当初笃信佛教,曹端在33岁时,对父亲说自己编写了一本书,叫《夜行烛》,共十五篇,“首陈善恶祸福之由,继以保身正家之要,期间明礼却俗,阐道辟邪,训子孙友兄弟、睦宗族、和邻里,嘉奖善行无说不备。”父亲夸奖了他,并按照书上所说的尽量去做。曹端收集抄录家规编写成书;作诗劝兄弟住在一起,和睦相处;制定戒条警告子孙安分守己;“建宗祠,置祭田,以祀先世。建义祠,以祀外族”。渑池县令公开赞扬曹端的故里为“端士里”。

    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年),曹端参加了河南乡试中举人第二名;次年赴京会试,以副榜第一授山西霍州儒学学正(州里主管教育的官员)。

    曹端到霍州之前,霍州考取举人的甚少。自从曹端到霍州后,省里每次举行乡试都有霍州人中举,多的时候甚至一次考取五六人。霍州学者李德与曹端同时讲学霍州,等他见过曹端回来对学生说:“学不厌,教不倦,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而且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事理,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人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你们得到了真正的人师啊!”于是李德避席不在霍州讲学。曹端知道这件事后,赞扬李德的谦虚和情意,叫学生聘请李德继续在霍州讲学。曹端每次上课,均衣冠整洁,学生问之,据理答之。一言一行,皆有规矩;一动一静,尽合准绳。接人温和,不计短长,不言货利,以诚心待人。他教导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那些做人的道理,务必从自身做起。四面八方来听曹端授课的学生日益增多。

    明永乐八年(1410年),霍州饥荒,曹端把自己的俸禄接济贫困学生,又积极劝赈,使不少贫困百姓存活下来。

    霍州一个砍柴的卖了柴买米,意外的在米中得到了一个金钗,砍柴人第二天发现后立即还了失主。有人问:“砍柴那么辛苦,现在得到了一个金钗,为什么就轻易归还了呢?”砍柴人说:“曹郡博(曹端)有道人也,以有道者倡教吾霍,可不知化乎!”曹端听说这件事后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他寻访砍柴人姓名入了郡志。

    曹端39岁时,参政张公到霍州考察,才知道曹端举止卓异,握着曹端的手说:“今天我算知道了曹正夫了。”张公大书“廉静”二字赠给了曹端。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43岁的曹端在霍州任职了9年,就在这年他的母亲在河南渑池县老家病故。惊闻噩耗,极度哀伤的曹端在第二天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曹端披发光脚,身披草帘,只饮水不吃饭,途中有见到曹端的人感激涕零。曹端徒步到家,恸哭几绝。不料当年11月,父亲也不幸病逝。曹端五味不入口,父亲的殡葬事宜按照家礼,不用风水不摆设祭坛。埋葬了父亲后,曹端在父母墓旁建茅庐守墓3年。期间,渑池、霍州两地众多的学生跟着曹端在墓侧就学。曹端在父母墓侧放置一石碓臼舂米做饭。服丧未满,霍州人就上书请他复职,没有得到批准。

    1421年,曹端改任蒲州学正。在蒲州,曹端的品德操行、教学态度和在霍州时一样。在曹端的教育下,霍州、蒲州民心归化、乡风淳朴,人们都耻于争吵和打官司。一个学生与一继母打官司,曹端教育他说:“闵损、王祥(二十四孝之一),皆善事(侍奉、侍候)继母者。继母而不敬事,视父为何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况继母乎?”说完这番感人至深的话,曹端不禁流下了眼泪,在场的人也都忍不住抽泣,那对母子终于悔悟而归。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2年),曹端在霍州时的高才弟子郭晟(shèng)擢升西安府同知(第一副知府)路过蒲州时,郭晟特来拜见恩师,并请教为政之道,曹端答曰:“其公廉乎!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意思是:大概无外乎公和廉吧!古人就说过,属下不惧怕我严肃厉害、严格管理,可是敬佩我廉洁自律、清白做人;百姓不一定服气我有多大本领,但会佩服我公正无私,品德高尚。公正无私,品德高尚,百姓就不至于心存轻蔑或抵触;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属下就没有胆量犯上或蒙骗。郭晟对这段话感到非常敬佩。郭晟“以公廉称”,后被兵部尚书王某推荐为西安知府,在西安任职9年。与曹端同时代一生颠簸仕途的山东巡抚年富老人,忧于吏治,患于民生,于济南山东抚台署衙,在曹端的廉政箴言后面加上了“公生明,廉生威”六字,挥就横六竖六三十六字旷世箴言。时隔百余年后,人生箴言之集大成者洪应明,在其语录体著作《菜根谭》中,收有“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条。

    曹端的蒲州学正任期满后,吏部考绩,霍州、蒲州学者均争着要他,由于霍州奏章较早,所以曹端又回到了霍州任儒学学正。当朝朝廷由这件事知道了曹端的大名,三次命他到陕西主管乡试,他掌握原则至为公道,朝廷认为选对了人。在陕西主管乡试时,曹端对共同工作的人员说:“取士要在公平。譬如盖屋,用一朽木,必弃一良材。”

    在霍州、蒲州任上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对考取官职而没有盘缠不能赴任的,对客死于道的,对门人母亲无人赡养的,对同僚死而母老子幼无法还家的,曹端常用自己的薪俸给于帮助。

    明宣德九年(1434年),曹端病逝于任职了多年的霍州学正府内,终年59岁。患病期间,自知时日无多的曹端语重心长地对前来探望的霍州知州说:“诸大夫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吾无遗恨矣!”曹端死时,霍州做生意的人们纷纷罢市在大街上恸(tòng,极悲哀)哭,连小孩子们也痛哭流涕。曹端一生清贫,家人无力将其运回河南渑池老家安葬,只得葬在了霍州。

    曹端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孝经述解》、《四书详说》、《周易乾坤二卦解义》、《太极图说》、《通书》、《夜行烛》、《西铭》释文、《性理文集》、《儒学宗族谱》、《存疑录》、《月川图诗》、《月川诗文集》等。明朝兴起30余年后,曹端学说在崤(xiáo,河南境内)山、渑池之间崛起,是曹端带头把濒于失传的理学振兴起来,因而被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曹端死后,门人私谥“静修”。在曹端过世后13年,翰林学士黄谏捐资,才将曹端遗骨迁回河南渑池仰韶乡曹滹沱村老家安葬。清咸丰7年(1857年),准从入祀于孔庙,位在许谦之次。

    曹端好友,明初另一理学家薛瑄这样称赞曹端:“质纯气清,理明心定。笃信好古,距邪崇正。有德有言,以淑后人。美哉君子,光辉日新”。曹端的墓碑上刻有这样一段墓志铭“先生生干戈扰攘人心未定之时独能辟邪崇正毅然以斯道为己任河东薛文清(薛瑄)称其理明心定有德有言大司马彭幸庵又推为一代理学之冠”。

    时光飞逝了500多年,当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多次讲话中重申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公廉定律,再次吹响了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号角。

    这段廉政箴言以公廉二字为关键词,语言上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修辞上直抒胸臆步步为营,内容上深谙官场险恶,深刻体会官场之弊,读后让人觉得心里凛然一惊。这段箴言既是经院哲学彻悟出的真知灼见,也是官场实践中公职人员经世致用的大学问。是惊堂木,是强心针,是清醒剂。将三十六字掰开揉碎,进行逻辑整理,更觉此箴言句句警策,字字药石,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十六字还揭示了为官者必须面对的十对关系:严与廉,能与公,畏与服,公与廉,慢与欺,明与畏,不畏、不服与不敢,吏与民,官与民,官与吏。

    杜鹃声声,呕心沥血。曹端的公廉箴言既大义凛然,又不失温柔敦厚,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悲天悯人的救世风格和人道追求。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鬼才无愧,无私则无畏。我们公职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时刻保持自己的一份清白,一份清高,一份清醒。


标签:曹端故事 公廉学正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