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故事

吴承恩故事之五:舍科举写志怪小说

时间:2012-3-19 14:17:20  作者:  来源:  查看:490  评论:0
内容摘要:“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公元1506年,即明正德元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打铜巷,也就是现在的楚州区境内。吴承恩的母亲是位讲故事的能手,她经常给他讲唐僧取经和无支祈的故事。无支祈是淮安当地神话传说中的淮河水神,长得猴头猴脑,本领大极了,能把许多天神打败,给吴承恩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当时淮安是苏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各地的艺人经常到淮安来演出,其中孙猴子故事是吴承恩最爱看的剧目。看了以后还要与母亲讲的故事,父亲带他看的古迹进行对照,问这问那,总想编织出一个新的完整的孙悟空的形象来。

上学识字以后,吴承恩不满足先生所教的东西,认为那些太枯燥无味了,没有神魔故事有趣。于是,他就向别人借,或者攒钱买,逐渐读了许多神奇故事。这为他写作《西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嘉靖13年秋,吴承恩去南京参加乡试,又一次名落孙山。他取道从江南回家,顺道游览了金坛勾曲华阳洞。亲身领略了道教名山的美景,感受了神仙洞府的神秘。到家以后,吴承恩索性将科举放在一边,开始尝试写作短篇志怪小说集《禹鼎志》,还创作了神话叙事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同时在家整理排比长期搜集积累的关于《西游记》的资料,为写作一部大书做准备。

“他还出去游览名山大川,据说曾在花果山住了很长时间。因为传说中唐僧父亲的老家就在那儿,山上还有水帘洞和许多猴子。在此期间南京国子监祭酒马汝骥(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慕吴承恩的才名,派人来淮聘请吴承恩做他的幕友,为集中精力创作《西游记》,吴承恩婉言谢绝了。”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mèn,烦闷、生气)。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标签:吴承恩故事 舍科举写志怪小说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