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后的日子

12月7日下午国民党政府宣布迁台北,蒋介石进行大屠杀

时间:2012-4-18 18:31:10  作者:  来源:  查看:460  评论:0
内容摘要:吃午饭时,蒋介石向陪同他吃饭的张耀明问起军校学生的战斗力情况,要求军校立即武装起来,组成战斗体制。张耀明饭碗一放,就去落实这一任务,下令开启军械库内的全部库存枪支弹药。刚启封的武器装备原用一层层防护油脂裹着,应急使用很不方便。军校各总队只得派出学员赶紧擦拭,并在军校北门外用实弹试...

吃午饭时,蒋介石向陪同他吃饭的张耀明问起军校学生的战斗力情况,要求军校立即武装起来,组成战斗体制。张耀明饭碗一放,就去落实这一任务,下令开启军械库内的全部库存枪支弹药。刚启封的武器装备原用一层层防护油脂裹着,应急使用很不方便。军校各总队只得派出学员赶紧擦拭,并在军校北门外用实弹试枪。那些平时很少打实弹的学员,这时过上了枪瘾,整箱整箱的子弹也够他们享用,乒乒乓乓打个不停。

不断的枪声如爆竹般响在军校墙边,头脑简单的年轻学员既无远虑也少近忧,兴高采烈地热闹了一场,而住在军校内的蒋介石却坐不住了,他不断地向窗外望着。

窗外,一切都很平静。站得笔直的军校值勤学员和侍卫人员正目不转睛地守卫着黄埔楼,远处操场上,三三两两的军校学员在草地上走动着,并无临战征兆。蒋介石把顾祝同叫上了楼,问了个究竟,知是军校学员在遵照他的指示进行武装并试枪时,很是生气,责备为什么在军校这么近处打实弹。顾祝同下楼来,把刚挨了蒋介石的一顿骂又转移到张耀明身上,以命令口气说道:“今后绝不允许以任何借口鸣枪,违者枪毙。”几天后,市面大街上果然就有五个人以无故鸣枪罪被处决,并用特大号字登在报端。

午饭后,蒋介石把王陵基找来,密嘱准备成都保卫战,立即枪杀狱中政治要犯。王陵基在刚上楼时还没有理会到蒋介石的话中意,直到蒋经国把一张电报放在他的手上,才明白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国民党政府已决定离开成都了,电报上写着:

命令

政府迁设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

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

对于“政府迁台”等大事要事,蒋经国的《日记》在7日这天是这样记录的:“正午会报,提议设成都防卫司令部,以示作战决心。……对于中央政府驻地问题,曾经数度研究。起初,拟迁西昌,固守西南,俟机反攻,收复失土。到此乃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矣。因于晚间作重要决定,中央政府迁台湾台北,大本营设置西昌,成都设防卫司令部。”在8日日记中写道:“行政院本日召集紧急会议,决议迁都台北,并在西昌设置总指挥部,继续与共军作战。”

然而,据档案资料和当时的《中央日报》报导,蒋经国的日记虽在内容上出入不大,但在日期上却很有问题,仅以上所说的几个大事要事的决定时间,都上推一天才与档案史料相符。众多档案史料证明,蒋经国关于这段历史的“日记”,很显然不是当日所记的“日记”,而不知过了多少天后的追记“回忆录”。否则,蒋经国先生记日记那就不只是为了记日记,关于这段“记”史的背后还一定另有意图。所以,由此可见,对蒋经国的“日记”还不能全信。如国民党行政院紧急会议的召开时间,即非8日,而是在7日召开的。

《中央日报》〔中央社〕讯报导:“7日下午8时,国民党行政院举行会议,阎锡山、朱家骅、陈立夫、黄少谷、万鸿图、关吉玉、杭立武出席了会议,列席的有何彤、胡庆育、秦德纯、尹静夫、刘绍庭、贾景德、倪炯声、邱昌渭。阎锡山担任会议主席”。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宣布开始,大家都没有什么多说的话,只是根据蒋介石的已定意见在这里举举手表示一下“法律”程序而已。

会议在短短的40分钟内即宣布结束,其通过的《决议》除“政府迁设台北”外,还有如下重要内容:

(一)提议并通过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呈请辞职,应予免职,特派顾祝同兼西南军政长官案。

(二)提议并通过西安绥靖公署即撤销,派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案。

(三)提议并通过重庆卫戌总司令部即撤销,派杨森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代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案。

(四)提议并通过派王缵绪为西南第一路游击总司令,唐式遵为西南游击第二路总司令案。

(五)提议并通过成立成都省会防卫总司令部,派盛文为总司令,余锦源、严啸虎为副总司令,严啸虎仍兼成都警备司令案。

(六)提议并通过西昌警备司令部改为西昌警备总司令部,拟任贺国光为总司令案。

会议的这些决议,特别是国民党政府迁台的消息当晚就在城中迅速传开,在国民党所有人员中引起了巨大震动,一时瓦釜雷鸣,这些刚一身泥土逃难到此地的国民党大小官员,又在纷纷选择另一片“净土”了。

在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时,黄埔楼内的蒋介石正在召见刚由陕南、川北撤退到成都地区的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官李振。该兵团是胡宗南部的主力之一,该部到达成都附近绵阳地区,对正愁无兵可用的蒋介石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蒋经国在这天的日记中也高兴地记述道:“此时胡宗南部队已翻越秦岭,长途跋涉,转到成都平原。以六百公里与敌对峙之正面转进,至一千余公里长距离之目的地,而竟能于半个月时间内,迅速完成,且主力毫无损失,亦战败中之奇迹也。”蒋公子之言,后人真不知“奇迹”由何而言,倒觉有些鲁迅笔下的那种阿Q精神。

李振是在这天下午7时天黑后刚来到成都胡宗南绥署的,他先向胡宗南汇报了所部的军事部署,还未讲几句,胡宗南的参谋长罗列走进来说:“你来成都的消息,总统已经知道了,他刚打电话来,要特别召见你。”李振带上几个警卫连忙坐上胡宗南的专车飞驰北较场。

黄埔楼灯影中,李振心情有些紧张地走下车,他不知道蒋介石把他这么急召来有什么事。因为在此前不久,共产党的策反代表曾来到他的司令部,并把从前的好友、现解放军高级将领叶剑英的密信转交给他。叶剑英劝李振立即弃暗投明,不要错过良机。但李振却一直犹豫未决,没有明确表态。此时,李振心想,难道这件事现在被蒋介石发觉了,但他从刚才与胡宗南等人的谈话中并没有发觉什么异常的情况。

同车的几个警卫被留在了小院门口,李振硬着头皮向黄埔楼走去。

“你是十八兵团李司令官吗?”门口灯光下一个穿便服的人彬彬有礼地问李振。

“是的,我是李司令官。”

“好。请到里面坐。”这人看来已得到蒋介石的接客通知。他把李振引进接待室,又问道:“李司令随身带有什么武器?我们为了表示对总统的尊敬,凡是和总统见面的人,都不能带武器和佩剑之类,有的话,请你先放在这里。”

李振心情有些紧张,心想这大概是先缴武器再捆绑吧,或直接暗杀掉。名将韩复渠的死,蒋介石即用的先退去卫兵、再缴其随身武器之诱杀计谋。李振想到此,心里反而更坦然了,他未等那人把话讲完,即说道:“我没有带什么武器。”因为李振也明白,在这种场合下,不带武器反而更安全些。

一片肃杀气氛中,李振经过层层关卡来到会客室。不一会,那个穿便衣的侍从人员出现在门口,说:“总统马上就过来。”

随着几声楼板的响动,没有一丝笑容的蒋介石走进会客室,对着李振微微点头:“你来了。好,好,坐下,坐下。”起立行军礼的李振见蒋介石并无武装人员,没有暗算自己的迹象,也就放下心来,准备顺水推舟回答蒋提出的各种问题。

蒋介石先问了些如第十八兵团现驻在什么地方?共有多少人?装备是否齐全等问题。李振一一作了回答。

面带倦容的蒋介石在问完当前李振部队的有关情况后,即开始讲他对近日接见国民党将领时谈的鼓励话,他说:“部队补充问题,你赶快再找胡主任,一定要解决。你这个部队过去打得很好,官兵都很勇敢,这种精神要保持下去。现在敌人很猖狂,其实没有什么,完全是我们高级将领不争气,腐化堕落。中国古兵法早就告诉我们:强兵在将。我们不怕敌人,敌人就会怕我们。我们当一个将领,应该有不成功便成仁、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

“是,是。”李振连忙点头应道,他发现蒋介石在这近几个月中苍老了许多。

“你要好好的向全体官兵讲清楚,要好好地鼓励官兵。我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反攻复国是很容易的。”

集中精力听讲的李振此时关心的是他的部队将开到何处去,贸然问道:“我部下一步的行动……,可川西……”。没等李振说完,蒋介石接着说:“川西非久居之地。你们很快就要向西昌集中,西昌是我们最后复兴的基地。那个地方很重要,我们要用那个地方来对付敌人,收复失地。你到了那里后,要据险坚守,好好地把民众组织起来共同对付敌人。如果敌人重兵来犯,不要同敌人胶着恋战,要让部队互相掩护,逐步向云南、缅甸边界转移。要利用中缅交界地带,打下根基,整顿部队,等待时机。”

“时机?……”李振脱口而出。

“对,时机!这个时机很快就会到来。美苏交恶甚深,他们是势不两立的,战争一触即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日,就是我们反攻复国之时。我们身为高级将领,要时时刻刻告诉官兵,失地不复,军人之耻,上不能安慰先总理在天之灵,下无以对全国同胞。你回去要好好地督促部属准备行动。”

蒋介石说这一席话的目的,本应是欲坚定李振的反共信心,但李振此时听来,心中想的却正与蒋介石的愿望相反。李振在后来的回忆史料中写道:“如果在一二年前受到蒋介石这样的召见,会使我受宠若惊,但这次召见真使我哭笑不得,感到非常彷徨。心想现在仅仅剩下这几个残缺不全的部队,上下离心离德,士无斗志,全国大陆大部份已被解放军占领,只剩下川西、西昌和云南一角。身为最高统帅还在故作姿态,徒托空言,妄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攻复国。”

头脑昏昏沉沉的李振走出黄埔楼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在考虑“西昌又能守多久?再走向何处去?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呢?”结果是李振在半个月后成都东郊临阵起义,蒋介石的这次召见和“训话”倒是从反面促进和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这大概是蒋介石所始料不及的。就在李振走出黄埔楼时,蒋介石还对俞济时等人感叹说:“李司令性情刚直,为人忠诚。在这党国危急存亡之际,我们能多有几个像他这样的高级将领就好了。”

临睡前,蒋介石从床边桌上顺手拿了一张纸,把“李振”两个字写的好大好大,似乎身边有这员虎将作陪,他今晚的这一觉准会睡得舒坦些。不料,他又一宿没睡好。深夜,根据蒋介石命令处决狱中政治要犯的枪声在城西郊十二桥边响起,回荡在阴森森的冬夜,也惊醒了北较场内梦中的蒋介石。不知是他健忘,还是他耳边已是风声鹤唳,天还没有亮,就把负责市内治安的人叫去,问夜中枪声从何来,知原委后方才松了口气。


标签:日下 下午 国民 国民党 党政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