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容提要
各篇章主要由提要、经典句、原文标点、原文意解、原句辩释、版本校勘、专题解论等七个部分组成,后四部分是《吴起兵法破解》重点。作者对《吴起兵法》原文92处做了版本校勘,对原文中35个句子进行了辩释,以28个专题论述了《吴起兵法》研究的诸多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古代经典兵书中,《吴起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常并称《孙吴兵法》,是中国兵学文化的总源头。研究中国兵学,《吴起兵法》必读。
目 录
历史迷雾中的吴起兵书(代序)
1 图国篇——文武兼备的强国治军战略论
【原文意解】
【原句辩释】
(一)对“革车掩户,缦轮笼毂”之句的辩释
(二)对“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之句的辩释
(三)对“强必以谦服”、“逆必以权服”之句的辩释
(四)对“强国之君,必料其民”之句的辩释
【本篇版本校勘】
【专题解论】
(一)本篇概述
(二)朴素战争观的理论探讨
(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国防战略思想
(四)“简募良材”、“贤者居上”的选用人才思想
(五)铁兵器的普遍使用,催生了吴起军事理论
2 料敌篇——统观天下大势,会诊攻略对策
【原文意解】
【原句辩释】
(一)对“赵冲吾北”之句的辩释
(二)对“齐阵重而不坚”之句的辩释
(三)对“猎其左右,胁而从之”之句的辩释
(四)对“驰而后之”之句的辩释
(五)对“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之句的辩释
(六)对“阻阵而压之”之句的辩释
(七)对“失时不从,可击”之句的辩释
(八)对“分兵继之”之句的辩释
【本篇版本校勘】
【专题解论】
(一)本篇概述
(二)先戒为宝的战备观“
(三)“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战略战术原则
(四)“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作战原则
(五)知敌“占将”,根据敌将的指挥才能“对症下药”
3 治兵篇-建设-支横行天下的精兵部队
【原文意解】
【原句辩释】
(一)对“膏锏有余,则车轻人”之句的辩释
(二)对“居则有礼”之句的辩释
(三)对“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之句的辩释
(四)对“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之句的辩释
(五)对“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之句的辩释
(六)对“凡畜车骑”之句的辩释
【本篇版本校勘】
【专题解论】
(一)本篇概述
(二)把军队建设成为“父子之兵”
(三)练兵教战,治军以“教戒为先”
(四)强调“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以励士卒
(五)治军将领要有果敢的决心
(六)对战马的驯养和使用
4 论将篇——优选统军治国之栋梁
【原文意解】
【原句辩释】
(一)对“车坚管辖”之句的辩释
(二)对“必足以率下安众”之句的辩释
(三)对“塞易开险,可邀而取”之句的辩释
(四)对“草楚幽秽”之句的辩释
(五)对“一坐一起”之句的辩释
(六)对“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之句的辩释
【本篇版本校勘】
【专题解论】
(一)本篇概述
(二)“不劳而功举”的战争指导理论
(三)良将必需的优秀品德和素质
(四)先“相敌将”而后“因形用权”是首要的作战原则
5 应变篇——因情制变,以达战胜
【原文意解】
【原句辩释】
(一)对“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之句的辩释
(二)对“既武且勇”之句的辩释
(三)对“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之句的辩释
(四)对“敌近而薄我”之句的辩释
(五)对“以方从之”之句的辩释
(六)对“进弓与弩,且射且虏”之句的辩释
(七)对“相去数里”之句的辩释
(八)对“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之句的辩释
【本篇版本校勘】
【专题解论】
(一)本篇概述
(二)随机应变的制胜观
(三)积极利用地形条件,进行谷战、水战、车战
(四)严格战场纪律
6 励士篇——乐战投命,威震天下
【原文意解】
【原句辩释】
(一)对“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之句的辩释
(二)对“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之句的辩释
(三)对“其令不烦”之句的辩释
【本篇版本校勘】
【专题解论】
(一)本篇概述
(二)奖励有功,激励无功,使将士乐闻、乐战、乐死
(三)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并用的思想教育
(四)《吴起兵法》与《孙武兵法》之比较
附录一:校点《吴起兵法》全文
附录二:吴起及其兵法有关典籍
附录三:吴起生平传略
主要参考书目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