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伟大光荣壮烈的刘胡兰精神

时间:2019-1-12 11:10:19  作者:陈 宇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453  评论:0
内容摘要:纪念刘胡兰烈士壮烈牺牲72周年纪念《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为刘胡半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62周年

纪念刘胡兰烈士壮烈牺牲72周年

纪念《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为刘胡半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62周年

刘胡兰,著名的抗日游击队队员,革命先烈,少年女英雄。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945年进入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在云周西村任妇救会秘书,后任主任。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军突袭云周西村,刘胡兰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毫不畏惧、视死如归,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壮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年仅15岁。她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奶奶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富兰子,大名刘富兰,希望她能给贫苦的家带来富裕。在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的压榨下,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日渐贫困的家。

刘胡兰的母亲王变卿,1914年2月9日生,文水县王家堡村人。4岁丧母,在父亲和姐姐抚养下成长。自幼家贫,懂事起即帮父亲做农活,跟姐姐学针功、料理家务,在勤劳俭朴的家庭生活影响下成长为一个善良忠厚、明白事理的姑娘。1931年10月26日,17岁的王变卿与刘景谦结婚,她孝敬公婆、关爱丈夫、勤于家务、善待邻里,公婆对儿媳视如亲生,乡亲称其为好人。刘胡兰出生后,自幼丧母的不幸使王变卿对女儿倍加疼爱,关怀备至。刘胡兰懂事后,母亲王变卿叮咛女儿认真做事,诚实做人。1935年生次女刘爱兰,由于囿于世俗偏见,因没有生儿子而忧伤自责,在坐月子期间受了风寒,染上重疾,一蹶不振。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抗日的烽火燃遍了黄河两岸、吕梁山麓。

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占领文水城。这一年,八路军第120师也开到文水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开办村干部培训班。八路军来文水后,给云周西村老百姓办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困扰着老百姓用水浇地的问题,紧接着就是发行流通券,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农民们深切地体会到真正为穷人办事的只有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在云周西村的威望极高。刘胡兰在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共产党好”的认识已经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年幼的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道理,慢慢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1938年10月,刘胡兰的母亲王变卿生第三胎,女儿落地即逝,她也一病不起。兵荒马乱中,王变卿的重病更给家庭生活蒙上了阴影,本未痊愈的身体更加憔悴。1939年1月28日,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王变卿在贫困交加中病逝,时年25岁。当时刘胡兰年仅7岁,刘爱兰4岁。

1939年7月,云周西村建立了中共党小组。从此,云周西村的党员和积极分子,踊跃地投身到了抗日洪流之中,给八路军送军粮、藏干部、送情报。也正因为如此,云周西村被当地敌人称为“小延安”,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刘胡兰慢慢地长大了。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1942年,刘胡兰在本村被选为抗日儿童团长,她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抗日干部和八路军指战员。在艰苦的抗战斗争中,许多优秀的中共党员和八路军指战员献出了生命,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特别是15岁的通讯员王士信、武占魁为掩护区长脱险而壮烈牺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难忘。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她在战场前线上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只有13岁。仅过一年,在刘胡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她已经具备了随时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共产主义者的政治素质。

1943年春,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嫁到刘家。勤劳善良的胡文秀发自内心地把刘胡兰姐妹俩作为自己的亲生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使幼年的刘胡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时年11岁的刘胡兰到抗日政府办的冬学读书。开学那天,母亲胡文秀在用废纸订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给她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将原名中“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浸透着母女间的深情厚谊。由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环境日益恶化,冬学不久就停办了。胡文秀便利用在家纺线的机会,用家里盖面缸的石盖片做石板,用石灰块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刘胡兰认字、写字。她首先教给刘胡兰认识的就是“毛主席,共产党,八路军,打日本”等字。

1945年秋,日本侵略者投降,云周西村获得解放。这年的10月19日,13岁的刘胡兰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在这里,她懂得更多的革命道理,学会写更多的字。妇女训练班结束以后,刘胡兰回到云周西村担任妇女救国会秘书。她积极组织妇女上冬学,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刘胡兰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爱憎分明,她勇敢地检举了包庇坏人的农会秘书石玺玉。石因此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后叛变革命,在国民党军占领文水后,出于报复之心,出卖了刘胡兰。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入秋,国民党阎锡山军队趁八路军(后称人民解放军)转移山西西部作战之机,扫荡了文水县的平川地区,当地的地主武装“奋斗复仇自卫队”也乘机猖狂反扑,文水地区形势极度恶化。11月,刘胡兰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配合武工队员和民兵,参与了惩处云周西村村长、大恶霸石佩怀的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也惹怒了国民党反动派。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出军队,指明要逮捕刘胡兰等共产党员和民兵。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带领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其余大批干部分批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了上山的通知,但她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敌后斗争。她说:“我人熟、地熟,还是让我留下来坚持斗争吧!”由于她态度坚决,县委就批准她留下来。从此,她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把标语、传单、文件秘密送到附近村庄的党组织,并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时光翻过1946年,进入新的一年,文水县的敌我斗争形势更加恶化。现今刘胡兰纪念馆保留着1947年1月11日,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72师师长艾子谦给第215团1营的指令,上面写道:“该营此次开展工作进行松懈,做法太软……今后做法要硬,去掉书生习气,勿存妇人之仁,速将冯德照、刘胡兰等扣获归案法办……”

就在这天,1947年1月11日,刘胡兰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上级通知她立即离开云周西村,转移到西山。这天,天快黑的时候,许区长带着几个武工队员来到刘胡兰家里,要接她上山。因为还有些事要处理,有些机密文件要烧毁,刘胡兰要求第二天再走。许区长叮嘱她道:“胡兰子,咱村工作一直走在前面,敌人很注意。大象镇的敌人离这里只有五里地,你千万要提高警惕,把工作安顿好就迅速转移,越快越好,我们在北齐村等你!”

刘胡兰紧张地工作了一夜。她先从炕洞里取出文件,立即烧毁;后在云周西村连夜召开全村的妇女积极分子会议,讲明形势,安排工作;又到村里的石三槐、石六儿的家里,帮他们解决家里的困难。等到一切工作安排就绪,公鸡已经打鸣,天就要亮了。

1月12日拂晓,就在刘胡兰准备离开云周西村转移到西山的时候,盘踞在文水大象镇的阎军第72师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的一连人,以及地主武装组织的“复仇自卫队”,在天亮前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的路口。敌人鸣锣吆喝着,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前集中,搜查中共党员。还未来得及动身的刘胡兰也被包围在村中,转移已不可能。为了不连累大家,刘胡兰随着人群向观音庙走去。

被逼到观音庙前的村民有400多人,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

敌人在观音庙西边护村堰前架起了机枪。在现场,由于叛徒石五则的指认出卖,刘胡兰和石三槐等6个民兵也被抓了起来,带进庙里。

国民党军第72师第215团1营特派员张全宝认为刘胡兰年龄小,妄想从她的身上打开缺口,进而破获云周西村中共地下党组织。敌人将刘胡兰单独带进观音庙的西厢房。长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张全宝开始审问刘胡兰。他先是威逼,接着利诱,想让刘胡兰说出村里谁是共产党员,但是刘胡兰干脆地回答“不知道”。

张全宝问:“你们村村长是谁杀的?”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你给八路军做过些什么工作?”“我什么都做过!”刘胡兰的回答令敌人极为吃惊。张全宝继续问道:“这阵子,你和八路军是怎样通信的?”“没有通过信。”张全宝得意地冷笑道:“现在有人供出来了,说你是个共产党员。”刘胡兰正义凛然地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就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又怎样?”“你们村还有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银元。”刘胡兰轻蔑地回答:“就我一个!”张全宝又哄骗道:“自白就是自救。你自白了,给你一份土地。”刘胡兰坚定地说道:“你就是给我个‘金人’,我也不自白。”

张全宝看硬的不行,就用欺骗的口气对刘胡兰说:“我看你年纪轻轻,怪可怜的。这样吧,只要把你了解地说出来,我就不为难你。还给你地,给你钱。”“我已经说了,你就是给我个金娃娃,也甭想让我告诉你们什么!”张全宝又换了一副腔调说:“这样吧,等会儿开大会,你只要在众乡亲面前认个错,说你参加共产党是受骗的就行了。”刘胡兰愤怒地说:“呸!办不到!”张全宝恼羞成怒,对敌兵一挥手说:“带出去!”

刘胡兰和五花大绑的6个人被敌人从庙里拉了出来。

庙前的广场上,敌军残忍地用铡刀将石三槐、石六儿、陈树荣、石进辉、张年成和刘树山等六名民兵铡死,分尸两段。这时,叛徒石五则问刘胡兰:“村里有多少个八路军?有多少个共产党?说出来就放了你。”刘胡兰昂首挺胸,什么也不说。

敌军官张全宝走到刘胡兰面前,吼叫道:“你自白不自白?”刘胡兰毫不畏惧地说:“要我自白办不到!”“你才15岁,难道你就不怕死?”“怕死不当共产党,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乡亲们愤怒地拥上前,要抢回刘胡兰。敌人慌了神,大喊道:“机枪,准备射击!”刘胡兰挺身上前,怒喝道:“要杀要砍我顶着,别向乡亲们开枪。”

寒风中,刘胡兰坚贞不屈,像钢铁铸成似的站立在刑场中央。她慢慢地把头转向母亲和妹妹爱兰子的那个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又似乎在另外一群人中寻找着父亲的身影,她的目光又移向了远处的吕梁山,那里有她的战友和党组织。敌兵强行把刘胡兰的头扭转过来,不让她回望自己的亲人们。

大胡子张全宝看见刘胡兰若有所思,以为她回心转意要招供。却不料刘胡兰猛然回过头来,愤怒地直视张全宝,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恶狠狠地瞪着血红的眼珠,指着那6位已经身首分离的烈士,声嘶力竭地吼道:“一个样!不说,也铡死你!”

刘胡兰的妹妹刘爱兰亲眼目睹了姐姐的就义,多年后她回忆说:敌人问刘胡兰:“你就不怕?可惜了你十几岁的年纪?只要你当众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我就放了你。”刘胡兰大义凛然,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再活十几年,我还是这个样!”

敌人把刘胡兰绑住,往血淋淋的铡刀前推。刘胡兰挺起胸膛,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一跪一躺,侧躺到铡刀下面。大胡子最后又问:“怕不怕?”刘胡兰异常镇静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在敌人威胁面前,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到铡刀下,壮烈就义,时年仅15岁。这就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云周西村“一·一二”血案,观音庙前的刑场上尸骨断横,鲜血染红了大地。在几百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前,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惨无人道地杀害了包括刘胡兰在内的7名革命烈士。

刘胡兰,一个还是少年的农村姑娘,一个普通的中共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誓言和信仰,挫败了敌人威逼利诱的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她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二)毛泽东题词,凶手伏法

刘胡兰等7位烈士惨遭杀害后,军民义愤填膺,云周西村惨案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黄河两岸。

1947年2月2日,文水县被八路军攻破,文水回到了人民手中。此时距离刘胡兰牺牲仅20天。

刘胡兰英勇从容就义,特别是因年少、因壮烈、因女性,她很快成为世人注目的著名英雄人物。一个月后的1947年2月5日,《晋绥日报》发表了前线记者李洪森的通讯文章,对此事做了十分详细、完整的全面报道,发表了极其高度的评论,并号召全体党员以及军民向这位伟大的少年勇士学习。同一天,《解放日报》也针对此事,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评议性文章,并称将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中共党内著名马列著作翻译家张仲实在前线采访中,在晋西吕梁山区较早得知了刘胡兰的事迹,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3月24日,张仲实返回陕北后,向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较为完整地报告了刘胡兰的生平事迹。

3月中旬,毛泽东主席在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听闻了山西文水县有位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十分震惊和伤心,久久难以平静。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转移至子长县王家坪,与先期到达这里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会合。任弼时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依据张仲实的采访调查,再次讲述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以及当时英勇就义的详细场景,毛泽东痛心万分,一再追问刘胡兰是否是中共党员,还询问刘胡兰的相关年纪,得到的回答,她是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牺牲时年仅15岁。

毛泽东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当即挥笔疾书,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字。这句话,完整准确地概括了刘胡兰的一生,也成为后世人们心目中最经典的对刘胡兰的评价。毛泽东在当时并号召全国各解放区组织学习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从《晋绥日报》《解放日报》公开报道刘胡兰的事迹,到毛泽东的题词,时间相隔仅有48天。毛泽东题写的这8个刚劲有力的醒目大字题词文本,送达文水县,后因战争期间连续转移,不慎遗失。

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此后,八路军第120师“战斗剧社”以刘胡兰为原型创作了歌剧《刘胡兰》,在各个解放区上演,人民化悲痛为力量,誓为刘胡兰报仇,为解放全中国英勇战斗。

1957年1月9日,毛泽东第二次为刘胡兰亲笔题写了奔放遒劲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落款是他那洒脱的字体“毛泽东题”4个字。11日,毛泽东的题词送到山西文水县刘胡兰烈士陵园。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这幅题词。

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的第一次题词时间,多数文章记载为1947年3月26日,翻阅《毛泽东年谱》,应为3月25日。第二次题词时间,《毛泽东年谱》没有记载,仅记写了195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时间。

毛泽东先后两次为少年英雄刘胡兰题词,都用的是“伟大”“光荣”的最高称谓,赋予一位普通党员、一位农村小姑娘,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1962年,邓小平为刘胡兰烈士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邓小平题词的语法结构非常完整,内容表述明确具体,很有鼓舞性和号召力,既指出了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面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也指出了学习的重点对象是“青年和少年”,落款“邓小平敬题”中一个特别的 “敬”字,更饱含了他对刘胡兰烈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1994年2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为刘胡兰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又指明了刘胡兰精神在历史新时期的重大启迪意义和作用。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党员,是唯一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刘胡兰就义后不久,文水县解放,一批参与杀害刘胡兰的凶手被处死,之后断断续续的有一些凶犯落入法网。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两次审判,在该案件中有着重大罪行的叛徒和凶手最终都被受到严惩。

大胡子张全宝被捕,颇有戏剧性。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公安人员包围了张犯的住宅。张全宝被捕。在威严的法庭上,张全宝用他那沾满了人民鲜血的手指,颤抖地在供词上按上了手印。

石玺玉叛变出卖同志,主动参与杀害刘胡兰,所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于1959年7月12人被捕,判处死刑,1963年2月14日枪毙。

参与叛变行为的张生儿被判处10年刑期。

国民党特务吕善卿,是该血案的主谋之一,有着极大的责任,1947年被俘,两年后经过审判被枪决。

大象据点复仇队队长吕德芳,1947年被解放军击毙。

杀害刘胡兰的主谋之一,敌军营长冯效异,1947年文水县解放时趁乱逃脱,后来在战争中被击毙。

凶手徐德胜,在大血案中与同伙张全宝、侯雨寅等罪犯杀害了包括了刘胡兰在内的7位烈士,在文水县被解放后,逃回老家,最终于1951年被捕枪决。

伪村长孟永安,被俘后,病死狱中。

张德润、李天科等6人均因参与该案件被判刑。

到1963年,制造云周西村惨案的叛徒和凶手陆续落网。天网恢恢,所有参与杀害刘胡兰的凶手,最终无一例外受到了正义的宣判和惩处。

(三)伟大源于平凡,光荣来自养成

刘胡兰,仅有15年简历,其实只有14岁半,生平看似非常简单,成长的道路也看似平凡,却极为不平凡。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8年,八路军第120师在文水成立抗日政府,开办村干部培训班。“共产党好”在刘胡兰幼小的心灵中开始深深扎根。

1942年,10岁的刘胡兰任村儿童团长,与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

1945年秋,日军投降,云周西村解放。

1945年10月19日,13岁的刘胡兰参加县里举办的妇女训练班。

1946年秋,国民党军扫荡晋中平川。刘胡兰留下来坚持斗争,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1947年1月11日,上级决定要刘胡兰立即转移。

1947年1月1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等被捕。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壮烈牺牲,时年15岁。

1947年2月,《晋绥日报》报道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

1947年3月,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号召全国各解放区组织学习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1947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刘胡兰作为世人熟知的一名英勇的革命烈士、巾帼英雄,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时日虽然短暂,但是她的无畏精神、她的革命理想,注定了她的一生是如此的不平凡。

刘胡兰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从容就义的英雄行为,绝非偶然或一时的冲动,而在于平时的养成和锻炼。刘胡兰成长的社会背景,离不开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家庭的教养和乡亲的呵护,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她逐步由一个乡村妹子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成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不是偶然的。

原中共文水县县长李奎年撰文《给刘胡兰讲战斗故事》,其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抗战胜利后,由县抗联负责,为农村基层干部办了几个干部培训班,“我去贯家堡训练班讲课时,见刘胡兰在那里学习,她听课很认真。有一次,对学员进行革命气节教育时,我讲李林、顾永田、周文彬等同志为了抗日事业,为了解放苦难中的中国人民,为了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不惜流血牺牲的事迹,学员们都很激动,刘胡兰和不少学员都落泪了。”

原中共文水县委书记石玉撰文回忆了和刘胡兰的一次谈话:“为了试探一下她对形势变化后的态度,我说:‘环境很快就要恶化了,有些同志要转移到边山去工作,下边只留少数同志坚持工作,要让你留在村里行不行?’‘行!’她满怀信心地回答。我说:‘敌人要来了,形势要恶化,留下以后很艰苦,也很危险!’‘怕什么?!’她十分坚定地回答。”

原中共文水县五区区委书记王瑞撰文回忆道:当斗争环境恶化后,刘胡兰曾召集村里的妇女干部和积极分子开会,号召决不向敌人自首,还在紧急关头焚毁了藏在村子里的党的秘密文件。

中共文水县基层党组织的一些直接领导人,以及八路军指战员对刘胡兰所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气节教育,都对刘胡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从刘胡兰宁死不屈的行为中,后人能够感受到她那倔强的性格。刘胡兰是个能干、俊俏的好姑娘,不论是人品还是相貌在云周西村都是数一数二的,花样年华,给她提亲的不少。在那个年代,刘胡兰曾勇敢地追求过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情感经历也充分显现出她的个性。在纪念馆的解说词中记载,刘胡兰也有着农村少女数次给介绍对象或相亲的经历,也有过懵懂的甜蜜初恋经过,还有着身后悲凉的阴配合葬。她15岁的生命中,生前两次订婚,一次恋爱,就义后又经历过一场冥婚。

当时,村里也有好心的大妈大婶到刘家来提亲,都被刘胡兰的奶奶拒绝了。1946年初,按照当地风俗,由双方父母做主,刘胡兰与邻村男青年陈德邻订亲。但是,这两位青年男女却都坚持自主恋爱,于是平静友好地协商,各自回家劝说父母解除了婚约。同年4月,村里白家主动上门前来提亲,这次被刘胡兰直接拒绝了,因为她的上级吕雪梅告诉她“这种事不仅要双方同意,家里同意,还要组织上批准”。为此,刘胡兰以男方常年在太谷县当学徒不经常回家,没机会了解男方的真实情况而婉拒。

6月,刘胡兰被破格吸收入党,她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当时的刘胡兰已经一心决意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全身心扑在革命工作上。

这年秋天,在院子里枣树刚刚挂果时,八路军某团有批伤病员分配到云周西村养伤,刘胡兰组织妇女们照顾伤员。对于八路军伤员的到来,全村人都很高兴。后来又有大部队在村里驻扎,他们帮老百姓掏茅坑、扫院子、挑水,老百姓都像对亲人一样对待八路军。伤病员中有个八路军连长叫王本固,他因作战负伤也被送到这里疗伤。刘胡兰抱着对伤员的同情以及满腔的革命热情,常去为王连长等伤病员做饭、敷药,并更多地承担起照顾王连长的责任。王连长有多年的革命战争和工作经历,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刘胡兰大力的指导和帮助。两人接触多了,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并滋生出了朦胧的爱情。王连长曾把一条毛毯、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作为感谢的小礼物,送给刘胡兰家,并在刘家吃了顿水饺。在当时的社会,这二人的感情升华,正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如果算得上恋爱的话,这段经历就是刘胡兰生前唯一的感情生活。

刘胡兰的好友金仙曾对王连长说:“你们俩很好,是不是谈一谈婚姻问题?”王连长坚定地回答:“情况不许可,环境也不好,所以我不同意现在这样做。”由于当时战争环境险恶,刘胡兰又年纪尚小,因此她与王连长尚未论及婚嫁。王连长伤好归队时,送给刘胡兰一块小手帕留作为纪念,这个手帕可看作是订亲的信物。在那个特殊年代、特定的环境中,也许这种感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革命情和战友情,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肩站在革命斗争前沿,他们没有更多时间了解彼此内心情感,更没有机会说出彼此的爱恋心情,是革命的滚滚洪流把他们推到了一起,是革命光荣的事业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可惜两人就此有情,却没有步入婚姻殿堂的缘分。刘胡兰那天走出家门就义前,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将王连长送给她的手帕当作最珍贵的物件交给了继母,并叮嘱把手帕还给王连长,让人家不要等她了。

刘胡兰就义后,按照本地的风俗,由大伯刘广谦操持,冥婚阴配给了一起就义的石六儿。1957年,刘胡兰烈士陵园建成,刘胡兰遗骨单独迁进陵园,冥婚至此结束。

在刘胡兰的许多感人故事中,后人能够深刻体会到刘胡兰为人不屈、独立的新女性精神。

(四)刘胡兰纪念馆

光阴荏苒,刘胡兰英勇就义10周年前夕,在当年刘胡兰被捕、就义的文水县云周西村观音庙附近,刘胡兰纪念馆落成。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于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在文水县城东17公里,距太原市区85公里。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刘胡兰雕像气宇轩昂。清明节前,天天都有数千名群众自发组织前来参观瞻仰,每年都有数十万的群众、青少年来到这里,缅怀女英雄刘胡兰。

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1996年三次扩建。1956年,当地政府为了纪念人民的好女儿刘胡兰,在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地方开始修建刘胡兰纪念馆。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 。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1959年、1976年曾两度调整布局,重新整修扩建。1996年,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

刘胡兰纪念馆,现占地面积6.15万平方米,位居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首位。馆舍坐北向南,由广场、纪念碑、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观音庙等组成。馆前广场中央巨型花坛中,矗立着高12米的汉白玉纪念碑,碑身正面刻着毛泽东手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馆内收藏有刘胡兰烈士遗物74件,还有反映刘胡兰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等文献资料;陈列室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和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的题词。整体建筑以纪念碑与陵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凝重典雅,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著名基地。

刘胡兰纪念馆,在今日与山西中部的晋祠、卦山、玄中寺、武则天纪念馆、杏花村汾酒厂、晋商宅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平遥古城等景点一起,形成了一条旅游热线。

刘胡兰纪念馆,位于太原、祁县、文水、平遥四县市中间交汇点处,文(水)祁(县)公路从纪念馆北墙通过。东濒汾河,接大运公路;西连307国道,接太汾公路。距文水17公里,距乔家大院27公里,距平遥古城32公里,距太原市区85公里。

1971年,云周西村更名刘胡兰村,现面积56.4平方公里,人口2.9万。2016年12月,刘胡兰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刘胡兰纪念馆,现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诞生了一部部以刘胡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刘胡兰的英雄事迹,被改编为电影、电视,最著名的还要属最早的歌剧《刘胡兰》,而饰演刘胡兰的演员,最早就是刘胡兰的妹妹、一母同胞刘爱兰。在刘胡兰被害的第二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特别招收年仅13岁的刘爱兰参军入伍。因为刘爱兰长得特别像姐姐刘胡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小刘胡兰3岁,年龄上也正好饰演刘胡兰,便被分配到战斗剧社。

开始时,每当演姐姐刘胡兰牺牲那一幕她都坚持不下来,次次哭倒在舞台。经过几个月紧张的演出后,刘爱兰对姐姐刘胡兰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常常在演出现场出现幻觉,每当在剧中刘胡兰生前一幕幕重现时,刘爱兰以和刘胡兰“重逢”欣喜万分。每次演出,她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刘胡兰,最难以承受的是,剧中要重现往日惨烈场景,一次次的牺牲场面,对她是一次次巨大的折磨。

刘爱兰在战斗剧社4年的时间里,主要工作就是在歌剧《刘胡兰》中饰演姐姐。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爱兰曾随剧组走进北平城,为北平人民演出了10多场歌剧《刘胡兰》。周恩来总理看完歌剧,走上台来,含着泪表扬她演得好,还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说“我记住‘二兰子’了。”很多观众看后都表扬她演得非常好,其实,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她亲眼目睹了姐姐上刑场死在铡刀下,姐姐最后的眼睛一直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刘爱兰很多年后回忆说,姐姐的眼神中既充满着坚毅与刚强,又饱含了不舍与牵挂。戏终人散,她还在剧情的大起大落和现实生活的转换中咀嚼痛苦。对刘爱兰来说,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场撕心裂肺的痛苦。

刘胡兰就义时,12岁的刘爱兰被姐姐惨死的情景吓的哭昏过去,连续7天吃不下饭,满脑子都是姐姐英勇就义时的情景。此后一段时间里,习惯依靠姐姐照顾的刘爱兰一直无法走出痛苦的深渊。那把带血的铡刀,在她的面前久久挥之不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根本无法直视生活,沉浸在痛苦之中,她在精神方面出现了一些状况。直到后来她应邀加入剧社,将姐姐的英雄事迹传扬,也有了精神上宣泄和寄托。4年中她不知道演了多少回姐姐,其实每一次对她来说都是把伤疤一次次痛苦地揭开。但是,刘爱兰渐渐地患上了神经衰弱病,长期失眠,党组织上给予她最大的关爱,迅速为她转换了人生舞台。1952年,组织上把她保送到重庆巴蜀中学刘胡兰战斗班读初中。在巴蜀中学,她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一个姑娘,曾又参演了几次刘胡兰剧的片段。组织上后又保送她读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大学图书馆工作。

刘爱兰从1973年1月12日参加过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纪念日活动后,直到2016年1月12日参加69周年纪念日活动,期间43年没有参加过任何纪念活动。但每年的这一天,刘爱兰都会记起1947年那个血腥的日子,依然会感到刺骨的寒冷。这个日子,不管在哪个城市,她都会远离喧嚣,眼含热泪,孤独地静静地在心里守望着姐姐,她一直都觉得“静默是怀念姐姐的最好方式。”她后来回忆说:“我4岁时就失去了母爱,是年仅7岁的姐姐像个大人似的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我的童年是幸运的,奶奶给了我足够的慈爱,姐姐刘胡兰自觉给了我母爱般的关怀。都说长姐如母,这句话就是我和姐姐之间的真实写照,姐姐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原本的3岁之差变成了5岁甚至10岁之差。”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时间却不能抹平刘爱兰心底的伤痛和怀念,那日姐姐被行刑时的场景在她的脑海里依旧是那般清晰。甚至,她不敢到姐姐的墓地去,不想接受姐姐被残害的事实。直到2014年,已是80岁的刘爱兰老人,在女儿的鼓励和搀扶下,才敢迈出那一步,前往姐姐的墓地。其实,刘爱兰的一生一直都在姐姐身边,活在对姐姐的无尽怀念中。2017年,在刘胡兰牺牲70周年之际,刘爱兰口述《我的胞姐刘胡兰》一书出版发行,书中记述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也记述了刘胡兰在平凡的生活中怎样做人做事,还原了刘胡兰真实的生活场景。刘爱兰颤抖着把一本《我的胞姐刘胡兰》放在刘胡兰墓碑前,用手摩挲着,似乎在回忆和姐姐刘胡兰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刘爱兰70年后在媒体首度发声,口述《致敬,我的胞姐刘胡兰》,感人至深。近年,每到刘胡兰牺牲纪念日,刘爱兰都会来到刘胡兰纪念馆,站立在陵园墓前,默默祭奠姐姐。

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多年来被选为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4册课文。

在2009年的全国“双百”人物评选中,刘胡兰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刘胡兰精神已成为鼓舞全国亿万青少年继往开来的巨大动力。

(五)刘胡兰精神

少年英雄在革命文化、英雄谱系中极少,女性更是少见,少年女英雄刘胡兰在中国革命史中更显其高大。刘胡兰以柔弱的身躯彰显骨气,以忠诚和信仰张扬胆魄,铡刀下的壮烈精神,古今一人,感天地,泣鬼神,成为中国精神特别是革命精神中的女神。

几十年来,全党和人民在学习刘胡兰活动中,对刘胡兰精神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多方面的概括。精神内涵主要有:“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刘胡兰精神的实质是:“追求真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理想;对党忠贞,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爱憎分明,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作抗争;不怕牺牲,勇于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等等。

本文认为,刘胡兰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年少有为,伟大源于平凡;

担当责任,光荣来自养成;

追求真理,忠诚永不叛党;

英勇壮烈,全身浩然正气。

精神核心是“壮烈”。从“年少、忠诚、壮烈、伟大、光荣”这五个方面,可以比较精准的概括刘胡兰精神,刘胡兰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自古英雄出少年。刘胡兰精神,突出闪耀着忠诚、责任与奉献的耀眼光芒。

(1)刘胡兰精神中大写着忠诚。1946年6月,刘胡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入党后,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坚决革命到底!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敌人面前不屈服。”她以自己宝贵的生命实践了诺言。正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对人民事业的无比热爱,才会迸发出一种超乎常人的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纲领和工作任务虽有侧重,但对党员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你站在党旗面前、举起右拳、庄严地宣誓时,口中郑重说出的那一句句誓词,而誓词中“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共产党对党员的最基本要求。而这一点最基本的要求,并非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都能做到。正因为有人做不到,而小小年纪的刘胡兰做到了,所以刘胡兰才显得更加伟大。所以,刘胡兰精神的实质其实就在这里——忠诚无私,永不叛党。

(2)刘胡兰精神中大写着责任。1946年12月16日,敌人出动了6个县近万人的兵力“扫荡”文水县,刘胡兰在突围中与上级失去联系,被迫回到云周西村隐蔽起来,她没有因环境险恶而停止工作,及时地将保存在村里的党的文件清理烧毁,并配合当地的武工队处决了内奸,为民除了害。到最后危急时刻,她考虑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更多的乡亲。在就义时,面对已经轧死6人的铡刀,刘胡兰一句:“我咋个死法!”得到敌人“一个样”的回答后,她毫不犹豫,毅然躺在了铡刀之下。她那石破天惊的话语和行动,震撼人心。这就是刘胡兰精神的伟大光荣之处,也是她最让人感动、最受人尊敬之处。

(3)刘胡兰精神中大写着奉献。一片赤城洒热血,英烈余辉照后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则必然落入自私的精神低谷,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诸多掣肘、甚至停滞不前和倒退。在刘胡兰这位年轻共产党员的身上,奉献就是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奉献就是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当今社会,有些人在今日物质丰富的生活中,精神却变得愈加空虚,由此也导致出现信仰失重、行为失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前两年,曾有一个“刘胡兰离我孩子远一些”的热帖在微博引发热议。一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班上举行的“学习刘胡兰”的活动十分不满,于是主动向老师提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参与如此残酷现实的斗争。此贴一出,网友们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赞同这位家长的说法,认为这种活动是对年少心灵的残害,刘胡兰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童真,投入到成人世界的政治斗争中,这对他们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然而,更多的人指责这位家长过于愤青。这位四年级学生的老师给出的回应是:我们开展这样具有教育的活动,以刘胡兰为学习对象,主要是主张学习刘胡兰的精神以及她身上的品德,而效仿学习她的行动。

刘胡兰是中华民族危急关头年轻生命为中国的未来而牺牲。学习刘胡兰是学习她的精神,而不是在当下简单模仿刘胡兰的行为,当下也没有这样的前提去模仿。中国家长其实足够成熟,明白这些道理。如今身处和平年代,有家长强调孩子们的安全,用一种世俗、生活化的观念,去否定一个民族的大观念和大意识,但这与英雄主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从这个角度看,这封信的逻辑和论说方式,其实是在戏耍这个社会,非常不负责任。

其一,任何民族都有年轻人的悲壮牺牲。比如法国圣女贞德、苏联的少年女英雄卓娅。牺牲是人类精神最本质的付出和奉献,任何国家、民族都有这种象征性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用牺牲生命作为支撑起精神的基本框架。只有这样,才有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不能用世俗的生活观念,消解历史的悲壮感。这种悲壮感,不是中国特有的概念,任何民族和国家要构建自己的光荣历史,都需要这种悲壮和故事,这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为社会正义牺牲和奉献,一直是所有向上社会的共同价值,虽观念有差异,但这种意识则是世界共通的。

其二,任何国家都需要英雄主义的教育。不能用迎合当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安全的心态,来消解中国的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文化里都有这种悲壮、牺牲的价值和故事的传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那些壮士、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众多勇士,他们都有着很悲壮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英雄内森·黑尔被英军处死前曾说:“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爱国,而且有无数种形式去践行。你做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在平凡岗位奉献都是爱国精神,但这些不妨碍原有精神价值的历史传承,比如“岳母刺字”。我们不断有新的爱国精神涌现出来,但世代传承的价值会一直铭刻在那里。

其三,任何社会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精神高度。民族的复兴,大国的崛起,并不仅仅表现于社会的现代化,还需要文化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宽容多元,还需要在多元中塑造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与一个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混淆教育的基本理念,孩子接受了英雄故事的教育,并非就是要孩子去简单模仿当时的历史情境和行为。学习刘胡兰精神,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刘胡兰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时代发展到今天,刘胡兰精神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不怕死”来概括,更不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捅下娄子不管它”的愚昧莽汉精神。学习英雄,并不一定表示人人都应该成为英雄,而是英雄的精神能够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指路明灯。

今天,我们学习刘胡兰精神,就是要用当代的视角诠释刘胡兰精神的时代内涵,缅怀她留在天地间的那一股浩然正气,并把她的这种精神升华为一种思想和认识,提升到一种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时代,勇于为人民的利益,为国家的利益多奉献,铸造“坚定信仰、严守纪律、彻底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胡兰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努力把英雄的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英雄浩气传千古,胡兰精神照后人。现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与当时的战争年代已经完全不同,但是刘胡兰的精神对当世却仍具有着明灯一般的意义。我们要学习的是她身上的那种坚毅、勇敢,对于理想的信念以及她身上那股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于斗争。孩子更需要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接触到刘胡兰这个人物的事迹,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其身上应该被我们所学习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刘胡兰作为英雄人物的代表,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成为每一个人永远的学习榜样。

刘胡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70多年来,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她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人。在战争年代,刘胡兰精神鼓舞了我军将士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刘胡兰精神促进了人们奉献精神的延续,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并涌现了许多刘胡兰班、组先进集体和个人。刘胡兰精神并同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起,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勇前进。伟大光荣壮烈的刘胡兰精神


标签:刘胡兰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