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中最早的说法是在上古的神农时期。唐代杜佑编撰的《通典》第148卷记载:“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所谓大刑用甲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补遂(古代部落)之战,阪泉之师。”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见威王”一段中也有“神戎战斧遂”的记载。《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也收录了这次战争,并根据南宋罗泌的《路史·后记三》改为“神农伐斧遂”。这些记载说明了在神农时期已建有军队,而且还因斧遂对神农不臣伏,神农领兵去讨伐,但许多史学专家认为神农伐斧遂是古代的传说,很可能是一次部落冲突(战争)。因为那时还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看,似乎也不具备建立军队的条件。当然也不排斥部落中有少数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员。只是由于缺乏当时的文字记载,无法进一步考证。
另一种记载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公元前26世纪至前22世纪黄帝时期。汉代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以上这段文字中“修德振兵”的兵字,指的就是军队;“征师诸侯”中的师,指的就是军队,而是从诸侯那里征调来的。这段文字说明,不仅皇帝有军队,而且诸侯也有军队。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把它收在第8275卷中。但是有史学专家认为,《史记·五帝本纪》是根据先秦古籍中的有关传说编写的,虽然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先秦古籍,并进行了调查研究,扬弃了“神农伐斧遂”,仍难免有不确之处。所以现行的许多历史书上,在记述历史上的军队时,并没有吸收这一观点。
还有一种记载是: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王朝夏朝建立后,才建有军队。《尚书·甘誓》记述了夏帝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召集了六军的统领——六卿,进行了动员。《史记·夏本纪》也有记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现行的历史教材也都把夏朝作为奴隶主社会的起点,奴隶主贵族为了统治奴隶阶级及平民,开始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造监狱。《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采用了这一说法。从国家学说的角度看,夏朝建有军队是不用怀疑的,夏朝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必然会建有军队。但是,也有的专家认为,夏朝的地下文物至今还尚未得到考古界确切的鉴定,夏朝的历史基本上也是依据古代的传说整理。如果仅是根据《尚书·甘誓》论证军队,那是不够的,因为这篇古文也还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后人依据传说的追记或假托,不能作为信史。
再有一种记载是在公元前16世纪至前12世纪的殷代。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国”(原字是“口”加“戈”),字意是用武力保卫人口,这个武力意味着是军队。甲骨文中还有:“王乍三自右中左”的记载。“自”是师的简写,“乍”是作字,创立的意思。联起来是:王创立了以师为编制单位的右、中、左3支军队。甲骨文还记述了商代的军队,由徒兵和车兵组成,师是最大的、固定的编制单位,每个师约有1万人。军队使用铜制兵器,采用十进制编组,有百人团体和千人团体。车兵使用的战车,编有驾马2匹或4匹。车上有甲士3人,一人御车,一人持大矛,一人操弓箭,车后跟随徒卒。从这些资料看,商代的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在组织装备上,在作战方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军队究竟在什么时候建立呢?这个问题虽然一直没有定论,但此问题的解答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前提,这就是事物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军队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