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回归清朗的世风

时间:2016-12-2 11:17:46  作者:徐永久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424  评论:0
内容摘要:从富人到普通老百姓,中国人爱大操大办婚礼的习惯并不分阶层,富人高调办婚宴炫富,穷人借钱也要风光结婚。

【专家学者论战略】

或许是巧合,今天我看了两则截然不同的新闻,一则是腾讯报道“奢婚”的,一则是新华社报道昨天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让我一会忧一会喜,但更多的是引发我对社会风气严重退化的思考。

一大早我坐在公交车上,刷看手机新闻,看了第一则新闻,心里堵得慌,虽然平时听到看到的类似奢侈办婚丧的事情多得是,已经司空见惯,但还是满心地添堵。这则新闻标题是:《中国式“奢婚”:见面礼600万元 有人婚礼花费上亿》。

从富人到普通老百姓,中国人爱大操大办婚礼的习惯并不分阶层,富人高调办婚宴炫富,穷人借钱也要风光结婚。有人计算过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千倍。而“奢婚”背后,多是“面子”在作祟。

在中国,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是家族兴旺的象征,也是财力、势力的展示,这在富商官僚圈子中尤为明显。2016年9月,福建长乐一场“土豪”婚礼上,男方亲属凑起来给女方的600万见面礼直接用现金摆在台上。

此前1名来自北京的富二代和女友订婚,场面奢华,现场一个抽奖节目就豪掷33万股股票。工作人员说“这场订婚典礼除8000多万元的礼金外,加上租车、宴席等,男方的花费已经过亿了。”

如今,不止富人们偏好豪华婚礼,普通中国老百姓办喜事同样讲究排场,大操大办。中国农村式“奢婚”更像是低配版的豪华婚礼,虽是低配,但花样多、排场大,一场婚礼可能花去双方家庭数年的积蓄。

近中午时分,打开人民网,看到刊登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的以《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为标题的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刘奇葆指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要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找准工作载体抓手,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和舆论监督,发挥文艺作品敦风化俗的作用,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刘奇葆强调,要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文明村镇创建形成鲜明导向,依托传统节日弘扬文明风尚,依托重点人群抓好示范带动,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强化制度约束,构建起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规范守则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这两则新闻,前一则反映了当今社会婚丧风尚极其严重的现实,后一则反映了中央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迫切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作为引导社会舆论方向的大众媒体,也逐步市场化了,在报道婚丧大操大办方面,也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能从腾讯的这篇报道中看出其媒体价值取向:“从富人到普通老百姓,中国人爱大操大办婚礼的习惯并不分阶层,富人高调办婚宴炫富,穷人借钱也要风光结婚。”“在中国,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是家族兴旺的象征,也是财力、势力的展示,这在富商官僚圈子中尤为明显。”

每有明星大腕和土豪大操大办婚礼,我们的媒体都是跟风大加炒作;每有明星名人有婚外情的,我们的媒体都是一窝蜂不遗余力地炒作报道。世风的日下,与党媒的不守党规党则有关,与社会资本媒体的严重资本化、不受党规半点约束有关。

在此,作者不去过多议论媒体对恶化社会风气方面所应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是想就当今社会文明水准下滑、社会风气堕落的原因加以思考。

其一,社会风尚是比较出来的。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旧社会的富人、地主、资本家、官僚老爷们,因为有钱有势,可以把婚丧嫁娶办得红红火火,风风光光,体体面面。他们要面子,因为他们有钱有权有能力去要面子。而穷人,没有能力大操大办,即便小操小办,也是大伤元气的。因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从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一切从简,提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全社会没有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的事情,一改旧社会的陋习。人民群众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对婚丧嫁娶没有任何负担、抱怨,只有欢迎和赞赏。世风清朗,世界公认。

当今社会风尚的恶化,是在向旧社会急剧回归,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有钱人、明星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上亿办婚礼,因为他们一年就有几千万、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一个明星拍一部电影电视的片酬就是上亿甚至数亿。有的人内外勾结,操纵股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有的贪官贪污受贿都是天文数字。有的官僚、资本家、有钱人死后要花几千万至数亿不等的资金建造占地数亩甚至数十亩豪华大型墓穴。这些恶化社会风尚的现象,是建立在个人私人财富和权力的基础上的。

上面腾讯新闻中说“如今,不止富人们偏好豪华婚礼,普通中国老百姓办喜事同样讲究排场,大操大办。中国农村式奢婚可能花去双方家庭数年的积蓄。”就我所知,河南某地一般市民和农村家庭要想娶个媳妇,彩礼少说要五六万,加上金银首饰,没有七八万块钱,是定不了婚的;结婚还要有楼房,条件好一点的,还要轿车,加上婚礼,没有几十万,是搞不定的。

富人婚丧大操大办固然有其自身有钱的理由,而一般的平民百姓,也是一个看一个。若是不把婚礼办得风光,女方不会答应,男方也没有面子,想娶媳妇是困难的。

富人的婚丧大操大办,绝对不会成为负担,而只会为富人阶层、资本阶级涂彩增辉。有钱有权的男女双方,借此大加炫耀一番,不仅可以提高身价,还可以为资本发展、开拓江湖助力。

穷人呢,是不得已而为之,穷尽毕生的积蓄。然后,再让儿辈孙辈照此下去,永远甘心情愿地去当牛做马。

其二,社会风尚随社会转型而转型。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全国城乡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按劳取酬。全国人民生活在公有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公社,听党话跟党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作风和传统,党叫不铺张浪费、移风易俗,一声令下,没有不执行的。党是人民的,人民也是党的;党姓公,国家姓公,企业姓公,人民也姓公。

当年党提倡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劳动光荣、互助互爱、勤俭节约、勤俭持家、勤俭办事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习雷锋等,都为人民自觉接受,并化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特色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过渡到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实际上私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了。仅“砸三铁”时期,就有千百万公有制企业一块钱变卖或贱卖为私有制企业,数千万公有制职工下岗失去国家的铁饭碗,要么为国内资本家、外资资本家、富人打工,要么自主创业或就业。私有经济的广泛建立,使得私有财富不再为国家或集体控制与左右,私人随性支配私有财富不为目前法律所禁止(相反,还要保护)。自十八大以后,党员干部对婚丧大操大办等还多少有些约束,但对富人、资本家、非党员干部是没有约束力了。

当今由于国家公有制主导地位的沦落,绝大多数的人民大众已经不在公有制基础上生存,广大农村的集体所有制彻底瓦解。党曾经提倡的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等概念嘎然废止。虽然今天在每年的3月5日还以最低分贝地呼号“向雷锋同志学习”,但已经不能唤起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因为数以亿计的穷苦百姓在为私有资本家打工,要他们学习雷锋,不是要他们甘愿剥削、为资本家无偿奉献、永远做穷人吗?他们也不会坚守劳动光荣的信念,为资本家富人去努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公而忘私,因为这是私有经济业主、资本家富人的事情,穷人再这样做,会被当做傻瓜。即便在所剩无几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也即不再为官方和社会尊称为“工人阶级”(既然有工人阶级——仅仅存在于党章和宪法,就要有资产阶级,因此不提阶级,似乎更容易熄灭阶级斗争、符合社会稳定与维稳之要务,客观存在的资产阶级似乎亦更容易为社会主义所包容,资产阶级和部分官僚富人拥有巨型财富、社会上下面对贫富悬殊也便心安理得了,大不了来个令世界瞠目的“扶贫”战略)的地位已经出现严重不平等,在薪酬和企业决策权方面干群有着天壤之别,后者基本沦落为被雇佣者。

今天社会风尚的根本转型或者说退化,有着深层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三,提倡移风易俗,人民愿意,但资本不一定配合。

中央指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要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和舆论监督,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中央强调,要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文明村镇创建形成鲜明导向,依托传统节日弘扬文明风尚。强化制度约束,构建起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规范守则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中央的这些要求的确是正确的,迫切而必要,甚至将此当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重要抓手来看待。问题之重、意义之大,可想而知。

但市场经济,即私有制经济所代表的价值观,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相抵触的。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以前讲有什么样的阶级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要忘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代表市场经济主体的私有经济及其富人资本家,他们是私有经济和私有财富的主宰者,并受所谓的法律保护,他们在婚丧嫁娶方面想怎么样操办就怎么样操办,可以极尽奢华而不受制约,即便受到一定舆论的谴责,他们也无所畏惧。

还由于富人们认为他们的财富来自于他们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而不会归功于共产党和政府营造的宽松环境与支持扶持、为他们打工的劳动人民的勤奋努力,因此他们会对党和政府提倡的移风易俗的要求反感而予以抵制,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当今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无法撼动的。

其四,社会风尚、乃至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社会再转型。

我国宪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但是今天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私有经济成分已经远超公有制经济,公有制已经退出主导地位。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是与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我们要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精神文明,就必须恢复公有制的主体和主导地位,恢复宪法的尊严。只有13多亿人民大众中的绝大多数重新回归到公有制经济中来,公有制占据主体和主导地位,让绝大多数人民成为公有制经济、即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人,他们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有能力、有尊严、有面子、有权利、有信仰听党的话、跟党走,坚持移风易俗,主导社会风尚的转变,用绝大多数人民的自觉行动示范、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尚向着进步的方向回归和发展。没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做根本保障,没有与生产社会主义优良的社会风尚相匹配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好人会变坏,坏人会变得更坏,要想世风根本好转是不现实的。

中国人民是从新中国前30年走过来的,改革开放搞市场私有经济才短短的30多年,人民群众还是原来的人民群众,为何就这么快不守好传统、不守好风尚了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反省吗?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标签:专家学者论战略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