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军事论坛

红军将士群体撰文回顾长征

时间:2016-10-13 10:41:34  作者:中华智库园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587  评论:0
内容摘要:1935年10月,红1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提议下,由红1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具体负责,开始组织征集红军长征的文章。

1935年10月,红1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提议下,由红1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具体负责,开始组织征集红军长征的文章。董必武在《长征纪事》一文中回忆和注释道:长征胜利后,1936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和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给各部队和参加长征的同志发出电报和书信,为编辑出版“红军长征”征稿。红1方面军政治部当时的宣传部部长是陆定一,他具体负责了这个汇编的策划、编辑加工和修改工作。

征稿活动,得到广大红军将士的积极响应,许多稿件很快汇集到了红1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这些回忆文稿,描述了红军浴血奋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的经历,篇篇可以看出红军不被强大的敌人所吓倒,又不为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常常被这些朴实无华的文稿所感动,他们以红军长征精神编辑这批文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从大量的来稿中,选择了100篇文稿,并与作者共同进行反复商榷修改,最终汇辑成册。

该汇辑书后还附有红1军团司令部统计并制作的4张表:《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详细记录了行军月日、出发地点、经过地点、宿营地点、里程;《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表》,详细记录了月日、省份、名山、著水、封锁线及关口、要隘、草地、备考;《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表》中的统计数字表明,红一军团在长征中历时13个月371天,其中经历汉族地区246天,占66.3%,藏族地区92天,占24.8%,苗族地区21天,占5.66%;彝族地区5天,占1.35%;回族地区4天,占1.08%;瑶族地区2天,占0.54%,壮族地区1天,占0.27%;《红军第一军团长征所处环境一览表》中详载,红一军团在371天的长征途中,白天行军238天,占64.1%;夜间行军18天,占4.8%;作战15天,占4.0%,休息100天,占26.9%。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进入陕北苏区,先后采访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和许多红军将士,后将在苏区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作了真实的报道。在此期间,斯诺有幸见到了正在编写的《二万五千里》,并在此后的写作中大量引用了该书稿中的材料。他在1937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长征”一章中写道:“这是一个五光十色而带有许多故事的长征,在这里只能用最简单的纲要式来叙述。关于这个长征,共产党们正在编著一种集体记载,由参加了长征的数十个作家供给稿子,已经收集到50万字了,但还没有全部完成。”从时间上看,斯诺所见到的这个“集体记载”,仅是后来所结集的《二万五千里》的雏形。

定稿《二万五千里》于1937年2月22日编成,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并成为当时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师生们广为传抄的教材,许多红军将士都为能阅读这本汇辑一睹为快。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此汇辑在编成后没有能很快印刷出版,仅保留有一册原稿,也就尤其显得珍贵。即使这个孤本也常被借出,后来发表的有些文章内容出现字句上的差异,但主体内容未变,其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在摘抄中的省略或错漏所致。

此期间,许多反映红军长征历程的文章、书籍的作者,多是阅读或摘抄、转载了《二万五千里》的一些内容。如1937年11月由黄峰编辑、上海光明书局出版的《长征时代》(“第八路军行军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两部是《抗战时代》《进展时代》),其中的《抢桥》《雪山行军的插话》《从甘肃到山西》《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红军记》等文章,从中即可看到《二万五千里》中一些篇目的主要内容。又有1937年3月王福时等编译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937年7月幽谷发表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等。另外,还有流行于各解放区作为宣传资料和教材的一些长征故事,也大多取材于《二万五千里》。

《二万五千里》于1937年编成后,由于抗日战争正处在紧张阶段,原编辑人员奔赴前线,书稿的校对和印刷工作被推迟了。直到1942年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这本书稿的出版才又纳入议事日程,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负责编印,在本年底终于付梓。并改书名为《红军长征记》,版本为32开,封面除书名外还印有“党内参考材料”,“总政治部宣传部印”,和“1942年11月”字样。

出版者在前言中说:“这本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的《红军长征记》一书(原名《二万五千里》),从1937年2月22日编好直到现在,已经5年半以上了,其间因编辑的同志离开延安,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又使我们忙于其他的工作,无暇校正,以致久未付印,这是始终使我们放不下心的一件憾事。现在趁印刷厂工作较空的机会,把它印出来,为的是供给一些同志作研究我军历史的参考,以及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资料(近来借阅的同志很多,原稿只有一本,深恐损毁或遗失)。本书的写作,系在1936年,编成于1937年2月,当许多作者在回忆这些历史事实时,仍处于国内战争的前线,因此,在写作时所用的语句,在今天看来自然有些不妥。这次付印,目的在供作参考及保存史料,故仍依本来面目,一字未改。希接到本书的同志,须妥为保存,不得转让他人,不准再行翻印。总政治部宣传部。1942年11月20日”。

编者在叙述编辑这本书的动机和征稿经过时说:1936年春,当时编辑的计划是预备集中一切文件和一些个人的日记,由几个人负责写,但被指定写的人忙着无时间,一直延宕到8月,不得不改变原定计划,而采取更大范围,集体创作,于是发出征文启事,又从组织上和个人关系上去发展计划中必要的稿件。到了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200篇以上,以字数看,约50余万言,写稿者有三分之一是素来从事文化工作的,其余是“桓桓武夫”和从红角星墙报上学会写字作文的战士。至于怎样来采录整理和编次这些稿子呢?编者的方针是:1.同一内容的稿子,则依其简单或丰富以及文字技术的工拙,来决定取舍。2.虽是同样的内容,散在两篇以上稿子里,但因其还有不同的内容,也不因其有些雷同而割爱。3.有些来稿,只是独有的内容,不管文字通与不通也不得不采用。4.有些来稿虽然是独有的内容,但了了百数十字,而内容又过于简单平常,那也只好割爱了。5.来稿中除一些笔误和特别不妥的句子给以改正外,其余绝不滥加修改,以存其真。6.编次的方法,是按着时间和空间。此外关于统计等等,是依着命令、报告、各种日记和报纸汇集的。

《红军长征记》共412页,收有回忆文章100篇,计上册42篇,下册58篇。歌曲10首。附录《乌江战斗中的英雄》《安顺场战斗的英雄》2篇。另有4张附表。

《红军长征记》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和相继进行的全国解放战争,起到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军队士气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中的一些重要文章,曾在各解放区出版发行的一些读物中转载,有的还集中转载,如1947年由东北书店印行的《长征故事》,主要收录了阿大的《冲破乌江天险,巧计夺取金沙江》、康矛召的《经过倮倮区》、毛召的《大渡河是我们的生命线》、华元的《我们要桥不要枪》、肖华的《突破天险腊子口》等。

《红军长征记》出版后,朱德总司令曾赠送一套给斯诺作为纪念,在上、下册封面上都有朱德用毛笔书写的签名。后来,斯诺把珍藏的数十种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内珍贵图书及党的文件捐赠给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其中就有署着朱德签名的《红军长征记》。

原版《红军长征记》现存世量很少,多见于老红军家中,或珍藏于大型图书馆和档案馆,21世纪初已作为善本不再外借。在北京一些大型旧书市场,有时仍可见有交易。这本书原版虽然纸质粗糙,出版已半个多世纪,但有不少珍藏本现在仍保存良好。

《红军长征记》出版后,在全国各地流行甚广,但由于印量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特别是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部队和各地新建立的人民政府、机关学校急需要革命传统教材,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社会迫切需要“红军长征”书籍的出版。于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努力宣传当时正在进行的抗美援朝斗争同时,又把对原《红军长征记》的编辑出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1955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鉴于红军长征所包含的部队除红一方面军外,还有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而原《红军长征记》实际上仅是主要记述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因此在重新编辑时,将书名限定在了“第一方面军”,文章也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精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出版者说明”解释道:“本书第一辑系汇集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同志在长征结束以后不久所写的一部分回忆录而成。其中《随军西行见闻录》曾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1936年的巴黎《全民月刊》上连续登载过;《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陕西》曾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1936年至1937年间的巴黎《救国时报》上连续发表过;其余的文章则选自1936年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发起组织的编辑委员会所编的《二万五千里》一书。在上述很多文章中,《随军西行见闻录》《雪山草地行军记》和《从甘肃到陕西》等3篇,比较系统地描述了红军第一方面军的长征,其余的大部分是这3篇文章所叙述的某些事件的特写。本书第二辑是前述《二万五千里》一书的编者根据长征中的各种命令、日记和报纸编成的。这是关于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富有历史价值的统计资料。应当声明,参加长征的红军,除了本书所载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以外,还有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等。关于这些红军部队在长征中艰苦英勇地奋斗的光荣史绩,介绍的文章很少,现在尚不能编辑成书。这里,我们只将缪楚黄同志所写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以备参考。我们希望参加这些红军部队长征的同志踊跃地撰写回忆的稿件,以便在不久的将来也能编成专书出版。” 该书初版还特别说明:“本书暂时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内部发行,不公开出售。”

该书为32开本,竖版繁体,470页,30万字,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略图”等6个插页。封面简洁,仅在白色纸张上印有红色宋体书名和细边框。书前附有“毛泽东同志长征诗”(即“七律·长征”)和“毛泽东同志长征词”(即“清平乐·六盘山”)各一首。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的出版发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立即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老红军、发扬长征精神的热潮,人们对这本书的需求量大增,不到3年时间,连续印刷了4次,印数高达73万余册。在第4次印刷时,该书由“内部发行”扩大到公开发行,封面改为彩色印刷,在上五分之一处为红军过雪山水彩画,下五分之四为红底,署以黑色宋体的书名和出版社名。内容及版式如初版。

《二万五千里》的群体作者执笔撰稿时,长征胜利仅有数月,路途中所经之事,作者均记忆如昨,历历在目。同时,写作者多半是拿枪杆子的战士,不懂得所谓写文章,特别是在枪林弹雨中学会写字作文章的人们,其文字水平也多在写作基准线以下,然而,就是他们以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了他们所经历的伟大史实。因此,也正是这种文风上的粗糙质朴,“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才显得如此可爱,并且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价值。

《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记》)问世以来,成为记录和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核心史料。为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长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它无疑是一部珍贵的、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反映红军长征的书籍,绝大多数既是以这本书为范本和基本依据的,由此也见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权威史料地位。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编后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史专家陈宇授权中华智库园公众号连载其新著《长征故事传奇》,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共100余篇,40余万字,220余幅插图。为方便阅读,经作者同意,特推出微信简编版。除历史照片外,文中彩色照片均为本书作者拍摄。


标签:长征故事传奇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