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军事论坛

民众参战共襄长征

时间:2016-10-3 8:44:44  作者:中华智库园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736  评论:0
内容摘要:过大雪山时,当地群众积极向红军提供过雪山的行军路线和诀窍,并在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过大雪山时,当地群众积极向红军提供过雪山的行军路线和诀窍,并在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红4团政委杨成武在所著《忆长征》书中记述道:

“有的年长的老乡告诫我们,如果你们一定要过的话,那早晨、黄昏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那时山上风雪最大,天气最冷,什么也看不见。要过,必须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热酒、辣椒好御寒壮气,最好手里拄着拐棍。”

 

长征时期在红5军团电台工作的黄良成在所著《忆长征》书中记述道:

“从天全出发,就传来了过雪山的消息。当地群众关于雪山的传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山上冰雪弥漫,必然特别寒冷,我们大部分同志都穿着单衣,要能搞到点生姜、辣椒之类的东西,就可以驱寒壮气……必须想尽办法弄到这些物品。可是到哪从去弄呢?这一带的群众很少,特别是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了,老乡们仅有的辣椒、生姜也叫他们买光了……李白政委(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原型)他们翻越了几座山,走出去二十多里地远。最后,又在一个山底下遇到一户人家,家里只有五六十岁的老两口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当他们宣传了红军的政策之后,老人特别感动,忙叫老大娘烧水沏茶,还要做饭给他们吃。老人听说红军北上抗日给穷人打天下,就把家里仅有的五六斤辣椒和几小块生姜都拿出来,给他钱说什么也不要。李白同志只好暗中把两块大洋放在桌上,可是又被老大爷发现了,实在僵持不下,老大爷不收钱,政委他们就不要辣椒,最后老大爷都感动得流了泪。他勉强把钱收下了,还对李白他们说,希望山神多保佑红军平安无事地翻过雪山,多打胜仗,希望红军早一天回来。”

 

红军战士江耀辉回忆当年翻越雪山时的情景说:

在离开江西老根据地时,“一个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这是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杀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动了半天才说:孩子,带上这双鞋吧。这鞋一到红军脚上,那就成‘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也能把它‘量’完……现在要过大雪山了,我拿着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爷说的话,心里充满了力量……天朦朦亮,我们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再往上走,天气突然变了,狂风吼叫,雪花飘飘。我是江西人,很少见到下大雪。起先,东瞧瞧,西望望,倒觉得蛮有趣。谁知越往上爬地势越陡,一会儿竟下起鸡蛋那样大的冰雹。狂风夹着冰雹,吹打在我们只穿着一件夹衣的身上,浑身真像刀刮的一样。我看雪的兴致早就消逝的无影无踪,只觉得呼吸紧迫,浑身无力,只要稍微一松劲,脚就抬不起来了,但又不敢歇下来休息……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的迫击炮筒,走起路来就更难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脚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觉,曾几次跌倒。每当我倒下,看着脚上的‘量天尺’,心里就感到一般热劲,好像有许多根据地的老乡在背后推着我前进。”

 

是人民群众向红军提供了大雪山的险恶情况,战胜它的具体措施,应该做好的必要准备,并给了红军以宝贵的支援。也正是人民群众的激励、鼓舞,推动着红军指战员去征服人间少遇的艰难险阻,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红2、红6军团在黔北时,广泛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工作。王震特地派人深入大定县八堡六寨,组织苗族独立团,并拨给枪支和银元作为活动经费。这支苗家武装对根据地的建立,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黔北大定民众,为了赶制被服、子弹和干粮袋,地方办了一个被服厂,大定100多名缝纫工人,用10多台缝纫机,为红军赶制了1000多套军装、100多条棉被和近千条子弹袋。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得到了当地各阶层的衷心拥护,并博得了长征沿途各省民众的热烈赞扬。当时的香港日报,称红军为“救国救民的王者之师”。

红军途经川北茂县曲谷、赤不苏一带时,派代表直接到麻窝与藏族大头人苏永和会晤,做争取工作,使其了解红军反蒋抗日的主张,希望他能深明大义,不要同红军发生武装冲突,让红军路过黑水。并再次请他去红军指挥部谈判。此时,国民党军胡宗南也派来人向苏永和进行反共宣传,挑拨红军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但苏永和并没有为其所动。不久,红军部队陆续向黑水推进。在行进中,苏永和和仁真头人等对红军的行动十分关心,塔尔平等人积极充当通司为红军喊话宣传。红军还对黑水慈坝土官李林马、如木林土官俄洛孝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们有所醒悟。红军在藏族同胞的协助下,顺利抵达黑水芦花境内。

羌族头人安登榜是用自己多年的经历来断定是否跟着共产党走,并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当他看到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尊重少数民族的行为,与国民党军阀势力截然不同,又听红军讲解了共产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后,从切身感受中领悟到:只有与红军一起共同去打倒国民党军阀势力,才能使各民族得到解放。他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红4方面军进占岷江上游地区后,安登榜直接参加了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工作,由于他过去有着世袭长官司的身份,在松潘南部与茂县北部少数民族中有较高的威望,人们看到他与红军亲密无间,也就很容易地相信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原来逃往深山和各地躲藏的人们陆续返回家园。

红军在羌民中的影响不断扩大,群众的觉悟逐渐提高。这一带很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安登榜被任命为游击队队长。他率领一支羌民地方武装配合红军进行搜山肃匪、打粮筹款,运送军需给养和侦察敌情等。红军进抵毛儿盖准备过草地北上,安登榜奉命率领游击队去毛尔盖为红军北上通过草地筹集粮秣,在一次外出筹粮的途中,于索花寺附近后山与反动武装遭遇,他和随行的10多名红军战士、游击队员与敌展开战斗,终因寡众悬殊,弹尽粮绝,安登榜等全部壮烈牺牲。

各族人民在如安登榜等先进分子的带动下,沿途群众都不同程度地行动起来。他们有的给红军带路当通司,有的给红军赶制军需,有的护送安置伤病员,有的烧炭、熬盐,有的参加筹粮、修路等。在没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一些接受过红军宣传的藏族群众,也冒险支援红军。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对红军的同情和拥护。

中央红军从黑水芦花去毛尔盖的途中,急切需要有熟悉本地路线又略懂汉话的人充当向导带路。家住在二古鲁的石匠常生不顾反动当局颁发的所谓惩治条例中处以死刑条款的威胁,毅然参加红军,为红1方面军由芦花经打古山翻拖罗冈北进毛儿盖等地做向导和通司。寨子里一位年逾8旬的老人,在与红军的接触中,看到红军待人平等和气,亲如家人,是爱护藏民的好军队,便欣然为红军带路。几名红军战士临时制作了滑竿,轮流抬着老人并沿途热情照料他的生活。这位藏族老人非常感动,拖着老弱的身体,坚持带部队过了打古山,顺利地进抵毛儿盖地区。接着,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右路军离开毛儿盖,也请当地藏民——毛儿盖寺院和尚能周等作向导,向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前进,战胜了重重困难,走出草地,到达班佑。次年,红4方面军一批掉队伤兵员,追赶大部队,在今壤塘境内的一河边被洪水拦住了去路,河畔嘎多寨的穷苦藏民永丹夏真用马把红军一个一个护送过河。

红军在长征沿途以“爱民”“为民”“护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军民鱼水情,人民的支援为红军的北上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编后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史专家陈宇授权中华智库园公众号连载其新著《长征故事传奇》,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共100余篇,40余万字,220余幅插图。为方便阅读,经作者同意,特推出微信简编版。除历史照片外,文中彩色照片均为本书作者拍摄。


标签:长征故事传奇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