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华文化

清明节的多样民俗:踏青放风筝 射柳吃鸡蛋

时间:2016-4-4 8:50:02  作者:上官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查看:238  评论:0
内容摘要: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按照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踏青、放风筝,并祭祀祖先。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上官云)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按照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踏青、放风筝,并祭祀祖先。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介绍,“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后来融合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比如有吃鸡蛋画彩蛋的风俗,南方还要吃青团”。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寒食节、上巳节节俗融入其中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在中国,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祭祀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为祖先扫墓。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约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曾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流传下来。入宋之后,由于时间比较接近,寒食节的祭祀习俗以及上巳节“上巳春嬉”的习俗融入“清明”之中,一直延续至今。扫墓和踏青成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主题。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女孩们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飞起后将线剪断,寓意烦恼随风而去。”民俗学者王娟介绍,早先寒食节时间其实很长,春季的好几个月都算在其内,“寒食节还要求人们不动火。后来随着节日系统的改良,这些习俗才逐渐并入了清明节,节日的时间也缩短为一天”。   

高巍则表示,“踏青”这项习俗更多反映出了清明作为节气的特点,“清明是二十四节气是春天里的第五个节气,这时春天那种生机盎然的特点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所以清明节的习俗就提倡人们要融入大自然,去踏青、放风筝等等”。

饮食:吃鸡蛋与“子孙燕” 南方部分地区喜食“青团”   

除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各式民俗外,清明节的一些饮食也颇有特色。王娟介绍,有的地方有吃“子孙燕”的习俗,“就是会在祭祖的时候蒸很多小馒头,做成燕子的形状,祭祀仪式结束后分给孩子吃,带有迎春的意思”。   

“古代清明节,人们还会吃鸡蛋,这跟西方的复活节很相似,鸡蛋也意味着孕育生命的一种形态。”王娟介绍,南方有的地方则会吃“青团”,即用艾草或其他可食用青草的汁液与糯米拌在一起,蒸熟出笼,“青团味道可口、香气扑鼻,吃青团也有辟邪的含义”。   

高巍介绍,除了以上饮食外,“喝粥”也是清明节民俗之一,“为了适应春天‘生发‘的特点,人们会在这一天加上韭菜、豆芽等食物”。   

“此外,清明节还有‘射柳’的习俗。通常的做法是将一个葫芦分成两半,里边放上鸽子或者其他鸟类,然后将葫芦挂在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也有的是挂上一条横幅,将横幅射下来后即纵马向前,努力接住横幅,总之是一种技艺类的游戏。”高巍称。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标签:清明节的多样民俗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