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九

时间:2015-10-26 8:45:17  作者:陈 宇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186  评论:0
内容摘要: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前一段时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所进行的理性反思、组织调整和策略转换,世界社会主义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新态势。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九

世纪盛会 思想盛宴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

 

九、第三次社会主义运动浪潮或将爆发

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前一段时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所进行的理性反思、组织调整和策略转换,世界社会主义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新态势。患寡的时代结束了,患不均的时代开始了;选举的时代结束了,参与的时代开始了;个人主义的时代结束了,重建社会组织的时代开始了。这些变化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挥作用,也标明资本主义很快又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当今时代,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建设大时代,是新帝国主义、集体帝国主义形成的新时代。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和调节的经济生产,必然是无计划、无比例的社会生产,必然会周期性地出现生产过剩,也就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当前,晚期资本主义呈现出深度经济危机,停滞长期化,债台高筑,高失业,而统治的加强,使剥削更加深重,劳动碎片化,劳资关系紧张,生产关系急需改革,资本主义文明正面临深层危机和转型,这有可能导致21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迅猛爆发。

19世纪的第一次社会主义浪潮,主要集中在产业工人、工人政党以及合作运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中的工业国家;20世纪的第二次社会主义浪潮,主要表现为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和改革主义都是第二次社会主义浪潮的反映和思想先锋。伴随着前两次社会主义的浪潮,第三次社会主义浪潮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反映和进一步转化,需要全方位文明转型的反映和深化。这次文明转型,将与自然、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体和精神紧密相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以及民主和解放斗争都需要融入于新的发展路径。在这次大会上,有国外学者对目前欧洲影响第三次社会主义浪潮下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把这些因素与中国主要社会主义思想及改革开放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主要思想进行联系和比较,并得出结论。

与会学者对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形成了新的认识:以人为本、社会公正。这两个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上的表现,分别是共同富裕、平等、包容、和谐。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就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公平发展;就是公正、包容、和谐,共享发展成果,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是替代关系,列宁主义认为是并存关系。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决定于各自国家的历史环境。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两种可能性都存在。经济落后国家的跨越,有可能跨过资本主义阶段。重读晚年马克思,可看到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关闭市场的大门,落后国家可以向先行者学习和复制,充分认识后发优势和劣势。资本主义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框架,可进行技术模仿,也可以是制度模仿,进行积极转化。

资本的扩张带来了全球化。有学者指出,全球化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有“全球化”的构想。全球化导致了去民族化。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特别的导向指引作用。

中国道路解决的是中国问题,国家治理很关键,应重塑马克思批判理论,对马克思未来思想进行新的、创造性的解读。要以目标和手段为主,以系统科学思维和大战略思维,努力建设新的世界文明类型。中国在彻底解决脱贫问题后,分三步走:2021年实现小康社会,2049年实现现代化,在本世纪末实现伟大的复兴梦。

从整体上看,人类的历史发展是可预测的,人类可以从历史的废墟中拯救自身。未来的任务是什么?可以以辩证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延伸到未来,从科学上证实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的可信性。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是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问题所阐释的一个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思想总体。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的进化,发现人类自身的价值和认同,是满足生存后的精神、宗教需求。这种思维的投射性在可想象的边缘可操纵,将这种思维投射历史化,将这种想象力嵌入生产力本身,就可以对未来进行定义。

马克思以西欧资本主义为范本进行分析研究和发现真理,这是未来社会的基础。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没有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就会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充分发展生产力,为未来社会提供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这就是历史辩证法与未来社会的总思路。(未完待续)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陈宇 摄影/文


标签: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九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