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军事论坛

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军事战略》选载22)

时间:2015-7-24 9:27:03  作者:陈 宇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345  评论:0
内容摘要: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军事战略》选载22)

建军战略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50年就已阐明了一个原理:为了成功地进行暴力革命,无产阶级必须拥有自己坚强的武装力量。他们指出:“必须立刻使整个无产阶级用步枪、马枪、大炮和弹药武装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第61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同样,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革命武装斗争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指出了创建人民军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21页。),“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789页。)基于这些认识,毛泽东积极投身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成功地进行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武装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实践,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理论。这是长期以来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基石。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一支无产阶级的人民军队的首要条件,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一项根本原则,体现了人民军队最大的政治优势。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并在长期的建军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这一原则。

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指人民军队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而不允许其他党派和政治集团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开展工作。只能是党指挥枪,决不容许枪指挥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缔造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为了保持这支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党的忠诚可靠的工具,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将其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在领导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主张,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军队的关系,探索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党对军队实行领导的基本制度。

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在党内起初并不是认识得很充分的。“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直至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的五六年内,是认识不足的。那时不懂得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的重要性,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19页。)虽然从1924年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并在北伐战争中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但对军事的重要性认识仍是不足的。尤其是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压制党内的正确意见,在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面前一再妥协退让,主动放弃了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权。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时,大批手无寸铁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屠杀,第一次大革命陷于失败。这一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东西。”(《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21页。)毛泽东是党内较早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人民军队的领导人之一。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他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尖锐地指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7页。)这一思想为党内多数同志认识和接受,表明党开始对独立创建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彻底的认识。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在人民军队创建的初期,毛泽东对党如何领导军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制度。1927年9月初,还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起义要打出共产党的旗帜,部队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改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当时,虽然起义部队中也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但由于部队采用旧军队的管理制度,军阀主义严重,官兵关系比较紧张,党对起义部队的领导不够有力。在向井冈山转进途中,部队中不少人经不起战斗失利和艰苦环境的考验,革命意志发生动摇,或投降,或当了逃兵。如当时任师长的余洒渡,就认为向农村发展是错误的,散布涣散军心的错误言论,最终脱离了起义部队。在一些军官中,还存在着恶劣的军阀作风,随意打骂和侮辱士兵,严重地影响了官兵关系。这种情况,正如毛泽东后来回忆的那样,部队“突破成千上万的国民党部队,进行多次战斗,遭受很多挫折。当时部队的纪律很差,政治水平很低,指战员中有许多动摇分子,开小差的很多”(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第57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显然,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这支部队就难以承担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部队,扭转局面,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三湾改编”。改编中,毛泽东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亲自在起义部队中建立了第一批连队党支部,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整个部队统一在党的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之下,形成了部队中完整的党的组织系统,从而使党的军队的领导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扩大了党代表的派驻范围,直到连一级,使党代表制度深入到基层。部队连有支部、排有小组、班有党员,使党的组织和党员直接掌握到士兵,使整支部队完全处在党的领导之下。通过改编,这个部队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奠定了作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初步基础。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接受中共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1928年11月,他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前委现在江西境内,受江西省委指导,如到湖南境内时,即受湖南省委指导。同时请中央经过两省委随时直接指挥。”(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第64页。)同时,他还把建立和健全党组织作为改造部队的中心工作,在同年6月写给中共湖南、江西省委转中央的信中,提出“改造红军变成真正的红军”、“在军队中建立健全的党”,是当前红四军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毛泽东在红四军中开办了短期党员训练班,有时他还亲自给党员上党课。他还多次主持新党员的入党仪式,向新党员讲解共产党的任务和加入共产党的意义。随着部队党员的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连队的核心,许多新党员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成为连队的领导骨干。红军中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代表制度和“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实行,成为“红军所以艰苦奋战而不溃散”的重要原因。在恶劣的斗争环境和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前,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整个部队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坚持斗争,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所指出的:“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28页。)

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游击战争环境中,毛泽东更加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指出这种领导必须是高度集中的。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红军无论在什么时候,党及军事的统一指挥机关是不可少的,否则陷于无政府,定是失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62页。)中共红四军“九大”上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规定: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在军队中要建立党的“领导中枢”,重大问题经党委会讨论,一成决议就必须坚决执行;要加强思想领导,对党员进行正确路线的教育,等等。《古田会议决议》这篇光辉文献,成为人民军队中马克思主义建军路线形成的标志。

此后,又出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提法。1932年1月19日下发的《总政关于红军中支部工作的一封信》,最早提出了“绝对领导”的概念。信中说:“加强党的本身教育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提高并巩固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保证红军中对上级命令的执行与巩固红军的纪律,这是目前红军中党的最中心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册,第433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同年10月,红军总政治部颁布《关于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政治工作的训令》,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健全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用共产党的统一意志来领导红军。”古田会议之后,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制度和原则得到完全的确立。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一如既往地强调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作用,并亲自为军队制定了党委制等重要制度和集体领导的原则。他在1938年10月15日给中共冀热区委的指示中,要求该区“大量发展党,吸收进步分子入党,建立连队的支部和生活,使之成为领导连队斗争的核心”。并指出:“一切忽视党的发展与工作,是目前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最有害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14页。)1944年4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把它作为建军和处理军党关系的基本原则。此后,人民军队历次颁发的条令、条例,都明确把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作为一项根本原则加以规定。在建军实践中,进一步健全了党领导军队的各项制度,坚决实行党对军队的一元化领导。解放战争一开始,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首先在营以上各级逐步恢复党委,确立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践证明,党委是军队团结战斗的核心。建立和不断健全党委制,对于克服部队中的山头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军阀主义残余等不良倾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完成作战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恢复党委制的同时,人民军队还进一步加强连队党支部建设,主要是加强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连队圆满地贯彻上级指示,完成各项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虽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其宗旨和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仍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反复申明,要继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央和地方的党委要抓军事,不能因为工作重心的转移而放松对军队的领导。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党委要抓军事。军队必须放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现在基本上也正是这样做的,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又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主席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论述的摘录》,第16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77。)即使在晚年,毛泽东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问题上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即使在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混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坚决服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保持了高度的集中统一。【待续】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标签:毛泽东军事战略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