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华文化

余秋雨:中华文化严重缺乏公共意识

时间:2014-6-24 7:18:03  作者:肖 雪  来源:西安日报  查看:336  评论:0
内容摘要:什么是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而在文化学者余秋雨看来,“文化就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而且一切文化都将沉淀为集体人格,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在解读了什么是文化后,余秋雨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了中国文脉。

打通中国文脉的“穴位”

什么是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而在文化学者余秋雨看来,“文化就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而且一切文化都将沉淀为集体人格,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在解读了什么是文化后,余秋雨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了中国文脉。  

余秋雨将中国文脉比喻成气,给出了几个关键点,并将这些关键点比喻成人体的“穴位”。他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没有湮灭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公元前五世纪是人类智能的轴心时期,那时中国有孔子、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其他文明产生了苏格拉底、阿基米德这些最具智慧的人。但不同的是,希腊的智慧主要是研究人和物、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是研究人和神的关系,而中国则是研究人和人的关系。”余秋雨表示,这些人的智慧正是今天人类文明的基础。  

进入秦汉之后,秦始皇用长城将农耕文化和游牧民族分开,中国文脉得以保护和加持。而到了公元7世纪到9世纪,余秋雨说:“当时的长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西安,成为那时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宋代以后,中国文化的主要力量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中国文化也从朝廷关注史转变为全民生态史。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等戏剧家在元代迅速涌现,填补了中国文化没有戏剧的空白。“不幸的是到了明清时代,专制主义使我国在欧州文艺复兴的时候走向衰败,世界东西方文化力量发生了偏移。”   

在时空上都要有开阔意识  

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的讲座虽然内涵深刻,但听来却通俗易懂,一口吴侬软语也极具亲和力。虽然昨天是面向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的培训讲座,但还是有大批文学爱好者和余秋雨的粉丝特意赶来,整个礼堂内座无虚席。  

在梳理了“中国文脉”后,余秋雨还总结了中华文化的优势与缺陷。他认为中华文化从来没有远征与侵略,奉行“三道”——君子之道、礼仪之道和中庸之道,但他同时也没有讳言中华文化的缺陷,比如“严重缺乏公共意识,严重缺乏实证意识,严重缺乏有序意识。”   

讲座结束之际,他对参加此次培训班的陕西青年文艺家寄语,“作为一个站在西安的文艺家,更要有开阔的意识,不仅时间上要开阔,空间上也要开阔。任何祖先留下的光荣都是由后来的创造才能带来新的光辉,我们不要过多强调地域文化,要具有更大的视野。”


标签:中华文化严重缺乏公共意识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