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时间:2014-3-17 8:35:22  作者:中华智库园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1523  评论:0
内容摘要:此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7月至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重要战役。

点击查看大图 

此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7月至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重要战役。

国民党军突然发起进攻,红军主力千里回师

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又很快于6月组织对中央苏区第3次更大规模的“围剿”。将其嫡系部队第14、第11、第6、第9、第10师共10万人调到江西省,连同原在中央苏区周围的和新调来的非嫡系部队,总兵力达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人。6月21日,蒋介石带着随军参与策划的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司令,准备发动第3次“围剿”。

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企图首先消灭红军主力,摧毁中央苏区,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其部署:何应钦兼任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1路进击军(赵观涛第6师)、第2路进击军(第18军罗卓英第11师、陈诚第14师)、第3军团(第6路军周浑元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第4军团(蒋鼎文第9师),从南城地区向中央苏区实施进攻,寻求红军主力决战;陈铭枢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1军团(第19路军蔡廷锴第60师、戴戟(代)第61师和韩德勤第52师)、第2军团(第26路军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第3路进击军(第5路军上官云相第47师、郝龄第54师),从吉安、永丰、乐安方向深入苏区,实行“进剿”。分驻南昌、吉安、樟树等机场之空军第1、第3、第4、第5、第7等航空队,执行侦察、轰炸和运输任务,支援左、右集团军作战。另以卫立煌第10师和李延年攻城旅为总预备军,位于临川地区,策应左右两路军之作战;以罗第77、公秉藩第28师和第12师马昆第34旅,位于吉安、泰和、万安、赣州等地,担任"清剿”,维护后方,并拦阻红军西渡赣江;以李杰第23师、路孝忱第79师和骑兵第1师等,在樟树、宜黄、抚州、南城、临川一带,分别担任“清剿”、守备及维护后方任务;以张贞第49、刘和鼎第56师和周志群新编第4旅位于闽粤赣边境,防堵红军东进。此外,还抽调李韫珩第53师从河南省调往江西,准备开吉安待命。  

6月下旬,蒋介石将在宜黄、南丰以南地区活动的红军第3军第9师和第4军第12师误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遂下令进攻,并令第10师归左翼集团军指挥。

7月1日起,左翼集团军主力由南城地区出动,到6日,进占黎川、樟村、康都等地,继续向苏区推进。与此同时,右翼集团军由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等地区出动,向富田、东固、崇贤、沙溪、莲塘、招携、宁都方向前进。 7月1日,国民党军开始向红军大举进犯。当时,中央苏区在第2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第一方面军仍是第1 、第3 两军团,只有3万人左右,还没有得到休息和补充,在闽西北、闽西、闽赣边和赣南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进行反“围剿”准备。中共红军第1方面军临时总前委最后判明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3次“围剿”的企图,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待敌深入苏区中心区,再集中兵力实行反攻,以打破“围剿”。随后,以独立第4、第5师和红3军第9师在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以南地区,红4军第12师在南丰以南和东南地区,协同当地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以运动防御和游击战迟滞敌军前进;红一方面军主力各部迅速收拢,向苏区中心区回师,准备适时转入反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向苏区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支援和配合主力红军反“围剿”作战,迟滞敌人前进;并命令在湘赣苏区活动的红军第7军、第20军军部及第175团东渡赣江,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7月10日前后,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第4军主力、第12军在临时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指挥下,相继从闽西北、闽西、闽赣边地区出发,冒着盛夏酷暑,紧急行军,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地区,从瑞金以北的壬田,于22日前到达雩都(今于都)以北的银坑、琵琶垄、平安寨、桥头地区,同由雩都、瑞金北上的红3军主力、红35军和由赣江以西来到的红7军及红20军军部和第175团会合,28日又移到苏区后部兴国县城西北的高兴圩地区,完成了回师集中的战略任务。适时转入反攻,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破敌人的“围剿”。在此期间,红军一部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不断地阻击、袭扰向苏区进攻的国民党军,苏区人民群众则实行坚壁清野,使深入苏区的国民党军饥疲交困,锐气大减,从而有力地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回师集中,并为转入反攻作战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屡寻红军决战未逞,红军相机反攻

国民党军进入中央苏区20余日,找不到红军主力进行决战。至7月底,蒋介石才得悉红军主力在兴国地区,判断红军可能西渡赣江,遂以其主力分路向兴国地区急进,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东岸而消灭之。此间,红一方面军主力已在高兴圩地区进行了反攻作战的准备。7月31日,方面军总部得悉国民党军正向兴国方向行动,其右侧后富田、头陂、新安一带仅有3个团防守,由富田往东的后方联络线上,兵力也较薄弱。据此,毛泽东、朱德决心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以红军主力由高兴圩地区秘密北移,首先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而东,横扫敌后方联络线,置深入赣南苏区之敌主力于无用之地,待敌发觉回头北向时,再乘其疲惫寻机打其可打者。但正当红军向富田开进际,被敌发觉。当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向富田开进,当先头部队进到石陂以北时,发现第2路进击军第11、第14两师先于红军到达富田。在红军西临赣江,东、南、北三面受敌的危急形势下,毛泽东、朱德决定改变计划,改取中间突破,向东面的莲塘、良村、黄陂方向突进。为隐蔽我军企图,造成敌之错觉,以红35军和红12军第35师,伪装主力,向赣江方向佯动,主力于8月4日晚,巧妙地通过鼎文师(江背墟)和蒋、蔡、韩(崇贤)之间40里的空隙地带,迅速移到莲塘、高兴圩地区,另寻战机。

这时,各路国民党军纷纷逼近,其中进到白石、崇贤地区的第1军团,进到兴国地区的第1路进击军和第4军团,以及在富田地区的第2路进击军,战斗力较弱。据此,毛泽东、朱德决定:以红35军、红12军第35师和独立第4、第5师,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以积极行动,将敌第2、第1路进击军、第4军团向万安、良口方向牵引,将第1军团牵制在白石、崇贤地区;集中红一方面军主力向东突进,实行中间突破,求歼向莲塘前进的第3路进击军,尔后进击龙冈、黄陂,调动敌人于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5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兴国、崇贤两地国民党军之间20公里的空隙中向东急进,6日午前进到莲塘、官田地区隐蔽待机。国民党军对红军的这一行动没有察觉,其第1、第2路进击军在红35军、红12军第35师的牵引下,正扑向赣江边;而第3路进击军则由良村分两路向莲塘、城冈前进。6日午后,第3路进击军第47师先头第2旅进到莲塘附近时,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该旅,尔后向北进击,求歼第3路进击军主力。当日晚,红3军团、红4、红7军秘密接敌,于7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战至9时,全歼第47师第2旅又1个多营。莲塘战斗后,红军主力乘胜向良村急进,途中与由良村出援的第54师第160旅遭遇,歼其1个团,该旅余部逃向良村。红军衔尾猛追,于13时许攻入良村,又歼刚由城冈撤回良村的第54师师部和2个旅的大部。良村战斗后,红一方面军以红3军佯攻龙冈,率主力东进,围歼刚从君埠、南陵等地缩回黄陂的第3军团之第8师。11日晨,红军进到黄陂附近,中午向黄陂发起攻击,一举突入村内,歼第8师2个团。15时,第8师余部分向洛口、宁都突围,红军在追击中又歼其2个团。随后,红一方面军主力转到君埠以东地区休整。莲塘、良村、黄陂战斗的胜利,使红军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

红军于8月7日在莲塘歼敌第47师1个多旅,接着在良村敌第54师大部,又于8月11日在黄陂歼敌第8师约4个团,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

莲塘、良村、黄陂战斗后,蒋介石、何应钦始知红一方面军主力已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并估计可能北出临川。遂于8月9日起,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企图协同由广昌西进的第10师,围歼红一方面军主力于宁都以北地区。

蒋介石发觉红军主力东去,从8月9日起,将其向西向南的部队,转旗向东。8月12日~15日,国民党军采取密集大包围态势接近红军的集中地域--君埠以东地区。根据这一严重情况,毛泽东、朱德决定以红12军(欠第35师)向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16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利用夜暗,从正在东进的国民党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间10公里间隙的大山中穿越过去,次日晨回到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会合。红12军(欠第35师)主力则扬旗鸣号,大张声势地向东北方向行动,并以一部兵力攻占乐安县城。蒋介石误认红12军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并判断红军将进攻宜黄,威胁临川,遂急调其第10师返回临川,令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追击红12军。红12军主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将国民党军主力一部拖了近半个月,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的西移和休整。8月底,蒋介石发觉红军主力已由君埠以东地区西去,随即以其第1军团为先头,其他各部随后,再次西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毛泽东、朱德为进一步调动和疲惫国民党军,于9月初率红一方面军主力由敌军之间20里间隙的大山中秘密越过,继续西移,转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均村、茶园冈地区集中,隐蔽待机。

国民党军被迫实施总退却,红军乘胜扩大战果

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内来回奔波已达2个月,除其3个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外,其余各部也受尽了苏区人民群众、地方武装坚壁清野和不断袭扰的困苦,士气急剧下降。与国民党军情况相反,红军三战三捷之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战场上国民党军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更为明显。待蒋介石发现红军集结地域,再向西进时,红军已休整半月,而国民党军已被红军拖得疲惫不堪,无能为力。此间,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在9月初开始实行总退却。

9月6日晚,红一方面军总部得悉兴国地区国民党军正沿高兴圩大道向北撤退。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首先抓住兴国地区北撤之敌一部歼灭之,尔后视机扩张战果。遂令红3军、独立第5师迅速抢占老营盘,断敌退路;红3军团、红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进攻高兴圩及其南北之敌;红7军牵制兴国之敌。7日拂晓,国民党军第4军团由兴国地区向北撤退,其先头独立旅撤到老营盘附近时,红3军一部切断了该旅与第4军团后续部队的联系,随后,红3军、独立第5师向独立旅发起迅猛攻击,战至14时许,将其全歼。7日,红7军向兴国进逼,牵制第52师;红3军团、红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向高兴圩地区之国民党军第60、第61师发起攻击,激战至8日,毙伤敌2000余人,战斗形成对峙。红军为保持主动,即撤出战斗。

13日,国民党军第4军团主力和第52师分别由长迳口、兴国等地向吉安撤退,红一方面军主力对该部实施追击。15日拂晓,在第4军团主力通过方石岭隘口后,红一方面军主力赶到,一部抢占了方石岭,截住第52师及第4军团的1个炮兵团和1个步兵营,并将其包围于方石岭以南地区,随即发起猛攻,战至9时,将其全歼。其他各路国民党军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

至此,红1方面军6战5捷,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3次大规模“围剿”,共击溃国民党军7个师,歼17个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其中俘1.8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5万余支,机枪175挺,迫击炮55门,电台6部。在反“围剿”作战中,红3军军长黄公略、红4军师长曾士莪、红3军团师长邹平牺牲。此役,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援、配合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返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避强击弱,速战速决,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这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趁势转入进攻,首先在石城、长汀、雩都、会昌4县,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武装,尔后转向武平、寻邬等县开展群众工作,扩大红军,使红军和根据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央根据地,范围达到21个县境,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造成了更有利的条件。

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是在敌军突然发动进攻、方面军分散而又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的,其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战斗之激烈,都超过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在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以红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赤卫军迟滞、袭扰敌军,红军主力迅速收拢、千里回师,边行军边作准备,完成战略集中,为转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敌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红一方面军利用中央根据地的有利条件,运用隐蔽、佯动、声东击西等手段,有计划地造成敌军的错觉,灵活机动地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之间,抓住战机,速战速决,在5天内连打3个胜仗,从而取得战略反攻中的主动权。在敌军退却时,方面军又乘胜追击、截歼敌军于运动之中。经过2个半月的连续作战,红军粉碎了10倍于己的敌军进攻,歼敌3万余人,获得了比前两次反“围剿”作战更丰富的经验。

经过这次反“围剿”作战,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基本形成。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中央根据地区军经过3次大规模反“围剿”,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红军的作战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在敌人“围剿”开始之前,积极作好反“围剿”的准备;在强敌“围剿”开始时,一般是先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造成反攻的条件,尔后转入战略反攻,打破敌人的“围剿”;在战略反攻时,慎重初战,实行歼灭敌的指导方针,作战形式以运动战为主,并与游击战相结合,在战役战斗上实行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敌人“围剿”被打破转入守势时,红军转入进攻,依托根据地向外发展,并适时准备打破敌人新的“围剿”等。这些作战原则,是在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作战原则。


中华智库园(www.zhzky.com)上传


标签: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