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温故知新】学术时尚化与创新

时间:2014-2-16 9:38:43  作者:罗志田  来源:南方周末  查看:189  评论:0
内容摘要:心绪飘忽而不能静凝,或易于追逐时尚之花样,却难具想象力,不足言创造。前曾两及学术的仪式化,是想要说明,当程序本身变得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部勒或统整学术时,目的就可能被手段遮蔽,而学术本身乃陷入不了了之的状态,学术的意义或也将流入无何有之乡。

心绪飘忽而不能静凝,或易于追逐时尚之花样,却难具想象力,不足言创造。

前曾两及学术的仪式化,是想要说明,当程序本身变得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部勒或统整学术时,目的就可能被手段遮蔽,而学术本身乃陷入不了了之的状态,学术的意义或也将流入无何有之乡。

今人好以校长之行政级别而说学术行政化,其实按法学家陶保霖(惺存)的标准,官僚的特色正表现于“重程式而少真意,尚威仪而轻实际,多繁文缛节而不识大体,守故事而不知变通”。可知学术的仪式化,恰是学术行政化的一种表现。如今与其并行而流行的,则是学术的时尚化。

章太炎1910年就曾说,“大凡讲学问施教育的,不可像卖古玩一样,一时许多客人来看,就贵到非常的贵;一时没有客人来看,就贱到半文不值”。二十多年后张尔田也说,“今人治学如市然,至杭州满街皆王老娘,至扬州则满街皆戴春霖。又如妇女之妆饰,一时有一时之花样。”他所说的“王老娘”似乎是篦梳店名,而戴春霖应是香粉店名(据说此店在清光绪年间已歇业,张氏或据其早年印象而引述),两皆涉及女妆,大约都是为后面一句铺垫,即谓时人治学“如妇女之妆饰,一时有一时之花样”。

又很多年后,西人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观察到,西方学术场域也遵循女子时装界的变化法则,如同街上忽而流行长裙忽而流行短裙一样。他对此非常不满,名之为学术“时尚化”。惟按照张尔田的看法,学术时尚化又是“市道”的表现。则我们今日的教育虽然基本奉行“计划”体制,学术则较早就与市场接轨,真有些出人意表。

时尚化追逐变易,或不像仪式化那样“守故事而不知变通”,但同样不利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学术创新。由于是跟风而不自主,故形式虽万变,立意并未变,不过类似在烂泥之上再涂抹烂泥(即古诗所谓“如涂涂附”),其实是换一种方式的“守故事而不知变通”。

张尔田以为,即使遵循市道,也要“存本生利”,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古人学案如医方,须随症转手”,而不能执一方以治百病。故学前人、学他人“当以意师”,而不必仿其形式。儒门宗传,即“孟子不必似孔子,荀子不必似孟子”,而同传孔子之道。“知此方可与言继绝学,知此方可与言开来学”。一方面要继承前人,而尤须“多治古人未竟之学”,才能达温故知新的境界。

所谓“以意师”,即以顾炎武之意学顾炎武,学成又不是顾炎武。用桐城文派的话说,就是“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昔年顾炎武目睹明末王阳明学之空疏,故提倡考据。但后人不以意师,徒仿其形式,结果“考据破碎之弊,甚于空疏;且使人之精神日益移外,无保聚收敛以为之基。循此以往,将有天才绝孕之患”。

最后一语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今人一直忧心我们何以不能培养出大师,一方面因大师本难由小师培养,另方面即因物质化的世界使人之精神外移而不能内敛。一个人心绪始终飘忽而不能静凝,或易于追逐时尚之花样,却难具想象力,不足以言创造。这样的人守成、授业都难,何有于传道?小师尚不能及,又遑论其大!

所谓学术创新,总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章太炎曾提出“字字征实,不蹈空言;语语心得,不因成说”的要求。至少就史学而言,这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境界。而所谓“心得”,正有以己心得之的意思。若像女子时装那样追逐流行的花样,已无所谓己,更何言自心之得。故不论继绝学还是开来学,都先要养心。

托尔斯泰以为,人禽之别,即人能相互感染,有“领会前人反复思考后用言语表达的思想的能力”及“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他人的能力”。但文野之别,则在于人们具备另一种能力——被艺术感染的能力。人同此心,然后可相感。而此心要真,才是自己的本心。不论艺术还是科学,真而不伪,则其道能久,方可言大。

(作者为历史学教授)


标签:学术时尚化与创新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