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山东算圣故里:用景点引人 拿文化宴客

时间:2013-12-13 10:20:29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商报  查看:411  评论:0
内容摘要:作为珠算发明者刘洪的故乡,蒙阴就已经开始加强对于珠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了。如今,随着珠算文化申遗的成功,蒙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开发刘洪文化园、建设算圣博物馆,以此带动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原标题:用景点引人拿文化宴客

早在2008年,珠算文化申请加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作为珠算发明者刘洪的故乡,蒙阴就已经开始加强对于珠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了。如今,随着珠算文化申遗的成功,蒙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开发刘洪文化园、建设算圣博物馆,以此带动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珠算文化来吸引人们,在带动经济的同时保护珠算文化,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   

【非遗效应】 两天来了五家考察团   

谈起珠算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珠算和算盘的发明者。据史学家考证,珠算文化和算盘的发明者是公元190年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刘洪。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后人尊为“算圣”。而刘洪的弟子,东汉数学家徐岳在编著《数术记遗》时,就曾记录过他与刘洪的谈话,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2008年,珠算第一次申遗,当时学界就对珠算的发明者有过争议,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发明者是算圣刘洪。”中国珠算文化“申遗”专家组15位成员之一的靖玉树这样对记者说。   

也正因为如此,在珠算成功地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蒙阴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别提了,昨天和前天,我接待了5批投资考察团,其中三家都对于算圣文化和珠算文化感兴趣,产生了投资意向。”12月9日,曾任蒙阴县文联主席、县长助理的类延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12月7日,类延成接待了来自上海、常州、福建、内蒙古的四家投资考察团,其中常州和内蒙古的两家考察团在考察座谈过程中,提到了算圣故里和珠算文化申遗成功的话题:“这两家都觉得蒙阴投资环境不错,尤其是可以借着珠算成为世界非遗这个机会,对于算圣文化进行投资开发。”而12月8日,一家来自宝岛台湾的考察团也来到了蒙阴,同样对类延成表达了投资算圣文化的希望。   

【翘首以待】 刘洪如何开发成重点   

作为算圣故里,刘洪在蒙阴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2006年,我们就已经把珠算文化申请为临沂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且还投资拍摄了电视剧《算圣刘洪》,在当地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现在你随便到大街上找个人问问知道不知道刘洪,大家都会告诉你,他是蒙阴‘刘家召子’人。”蒙阴县文化局局长姜兆修这样对记者表示。而珠算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也让当地不少老百姓产生了一种期盼:“其实我们也盼着尽快的开发一些刘洪文化,这样也能从中受益。”出租车司机小王就是土生土长的蒙阴人,他的家就位于蒙阴西北,距离传说中的刘洪老家并不算太远:“要是能开发,可能会有一些项目,到时候我把车包给别人,回家跟家里人开个旅馆,弄个农家乐什么的,肯定会很赚钱。”“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开发。其实临沂有三圣,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和算圣刘洪。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知道智圣诸葛亮和书圣王羲之,知道算圣刘洪的却不多。”蒙阴县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像智圣、书圣都已经开发的很不错了,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会办一次文化节,吸引游客,但是算圣的开发并不是很成功。”事实上,这样的不成功,更多的与珠算的式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类延成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蒙阴就曾多次举办过市、省乃至国家一级的珠算比赛,也吸引了不少人,起到了宣传作用:“但是这毕竟是一些比赛,而不是旅游性质的活动,很难引起大众参与的兴趣。”   

如今,珠算文化申请非遗成功之后,如何开发刘洪文化,就成了蒙阴当地政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胆尝试】  将让游客玩懂珠算文化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蒙阴县政府的有关部门,已经尝试着用另一种新的方式来开发文化。   

“我们跟当地的企业携手,开发了刘洪文化园,这个文化园工程总共有三期,目前第三期工程已经完全投入了使用,下一步将会重点开发推广一二期的项目。”蒙阴县旅游局局长张兆海这样对记者表示。   

据张兆海介绍,按照最初的开发意向,刘洪文化园分为三期工程,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是以算圣博物馆和数学博物馆为主,而第三期则是以纯粹的水上娱乐项目为主:“但是我们并没有先开发第一二期工程,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希望先通过亲水娱乐项目,把周边县市的游客吸引过来。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聚揽人气,等人气有了,我们再尝试用算圣文化来留住客人。”   

在张兆海看来,虽然算圣文化有着很大的开发价值,但是其毕竟不像王羲之和诸葛亮那样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说诸葛亮、说王羲之,能说出一大堆典故,但是谁能说出刘洪的故事?基本没有。而且我们之前也考察过很多地方的博物馆,发现各地的博物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很难吸引游客,所以我们想试着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吸引游客,那就是先给游客提供一个漂亮的好玩的景点,然后再介绍我们的算圣文化。”   

今年12月4日,珠算文化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刘洪文化园的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也进入了开发期,而且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算圣博物馆和数学博物馆将以互动性为主:“刘洪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家,还是一个天文家,所以我们希望除了展示一些刘洪的成就和古代的算具之外,更多的是让游客能够在博物馆得到一个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机会,比如说教游客打算盘,组织游客进行珠算比赛,在晚上观测刘洪计算的天文历法等等,有了这种互动性,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让游客,尤其是孩子,能够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了解珠算,学习一些基础的珠算技法,这既是一种文化旅游的开发,更是对珠算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相关链接   

民俗中的珠算文化   

作为一个传承了1800多年的文化,珠算其实早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民俗中,对于算盘和珠算,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抓周中的算盘   

抓周,是我国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当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   

一般来说,虽然各地对于抓周时摆放的物品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每一个地区都会将算盘列入到抓周的物品中去。相传凡是抓到了算盘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都会理财。   

清盘过夜   

这种算盘习俗流行区域较广,不仅在中国民间一直恪守这个习俗,甚至在海外华人中间也犹然。这个习俗的民俗学寓意颇有几分道理可言,即再大再大的数字都已经随着今天的逝去而成为历史,明天将一切从零开始。   

算盘童子功   

这种算盘习俗在中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久盛不衰,现在在中国的一些穷乡僻壤的农家中也还能见到这种传统习俗的沿袭。这种习俗说的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练三种功夫——背古诗、练毛笔字与打算盘。每天均有不同的任务或定额,不完成便不能吃早饭,空着肚子也得硬给完成。这种童子功虽然苦练时近乎残酷,但普遍反映终身受用无穷。   

大年初一打算盘   

中国民间关于信念的习俗较为繁多,其中“大年初一打算盘”、“新春试笔”和“新春利市”并称新年三大吉事。“大年初一打算盘”,是指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必须起来练算盘,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要由大人手把手地让他的小手指去拨弄几下算盘珠,寓示今年财路亨通、神机妙算。


标签:用景点引人 拿文化宴客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