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重新发现文化中国 中国人应实现中国人的梦

时间:2013-9-15 10:53:25  作者:陈 彦  来源:人民日报  查看:223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人应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个梦就是自己能拿自己的事,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又勇于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这一切,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都曾留下丰富的精神矿藏,静待我们去全面发掘。

●中国人应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个梦就是自己能拿自己的事,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又勇于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这一切,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都曾留下丰富的精神矿藏,静待我们去全面发掘。

●要充分肯定那些必须肯定的恒常价值,不暴殄天物,不数典忘祖,不轻薄狂悖。对历史深怀敬意,就不会在眼花缭乱中让自己的文化“被绑架”、“被边缘”、“被遮蔽”、“被置换” 。  

比物质奢靡更可怕的是精神奢靡   

一个民族几千年对文化的不断汰漉选择中,始终不弃不离的正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从来都没有积累下如此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深深为奢靡、浪费、败家子的触目惊心而忧患。更应该忧患的,是我们精神财富的奢靡、浪费和败家行为。所谓精神奢靡,是指一个偌大的民族,在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其精神文化生活被快速、迷幻、气泡化、大批量甚至烈火烹油般地热辣消费着。正是由于这种浮泛、粗鄙、娱乐式、恶搞化的囫囵消费,这个民族反而显得缺少“文化”。因为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静养与化育,这种化育的最终结果,是人的精神层面的蓄涵与谐和,表现在社会层面就是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如果在铺天盖地的文化消费背后依然是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人性之恶,那么这种文化消费不仅是负面的,而且是要败家的。   

文化形成犹如小溪、大河,由点滴聚会,始而涓涓,继而滔滔。中华民族早至唐尧、虞舜,无不是因为这些先贤利他、担当精神在民众中的润泽、浇灌,而逐渐形成一种族群规范与发展路向,直到西周漫长的家国、社会与人性相互磨合,才终于形成了后来孔子始终想“复辟”的“周礼”文化现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见贤思齐”,等等,这些价值取向,为自孔子以降的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刻的人性基础。一个民族几千年对文化的不断汰漉选择,始终不弃不离的那些东西,一定是这个民族无论如何都不能卸载的精神辎重。很多新鲜东西,初看确实摇曳多姿,但经不起时间检验,有时一个历史转身,就会看到它无可奈何花落去。   

比盲目否定更理性的是价值求索   

任何对文化实行外科手术式的“全球化”、“一体化”整形包装的企图,最终都被证明是十分荒谬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成,都与“本土”二字有着极其深刻微妙的关系。俗话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化是随着山川风貌、人情物理不断演化而成的生活积习,那是一种地缘造化,一种生命胎记,一种种族标识,有时甚至是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风格的精彩分界。因此,任何企图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实行外科手术式的“全球化”、“一体化”的整形、包装与操控,最终都将证明是十分荒谬可笑的。   

我们总看到我们文化的弊端,甚至对100多年来的落后挨打,全都把账算到文化的头上,因此,一提文明,似乎就是西方的要光亮许多,有的干脆以全盘刷新、覆盖、置换本民族的文化为能事。其实西方文明自古希腊以来,战争与反战争、侵略与反侵略、格杀打斗、鸠占鹊巢、杀人如刈草的反人类行为就从未停歇过。直到今天,对于世界事务,还是动辄就想把谁“暴打一顿”,或者堂而皇之地经济制裁一番,这种文化难道不需要我们去辩证认识并保持一定的判断力,从而不盲从地“普世”接纳吗?因此,对于文化的认知,始终不能用短期行为武断判决一切。更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小心翼翼地掬起那捧经过久远沉淀的清泉。人类最终是向往和平、和谐、自由、平等、尊严、健康、幸福的,因此,那些温和、中庸、内敛、谦让、中正、仁义、包容的文化,才是人类最终都不会放弃的价值求索。我们几乎从一切对美好世界的构想中,都能频繁找到善良、宽恕、谦卑的字眼,我认为这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中华文化从来就不缺这些在黑夜中鼓励人类前行的精神烛光,因此,我们应对自己几千年苦苦摸索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抱有坚强的信心。   

比固守遗存更有效的是吸纳创新   

谁注重吸纳别人的优秀成分,谁将更能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前提是扎根自己的土地   

由于现代信息传播功能对人类社会“地球村”式的拉近,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的文化场,突然兀立在每个人面前,如何保持理性,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有价值的文化选择,已经摆在每个人面前,并且更加严肃,甚至严峻地摆在了不同民族、直至不同国家的面前。任何企图以固步自封的方式,来原封不动地持守本民族文化遗存的做法,都是极不现实的。随着人类迁徙、交往更加自由,文化的融合趋势也将更加明显。谁注重吸纳别人的优秀成分,谁将更能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与时并存的共进性。前提是必须以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地为根基,必须在自己的骨头上生长适合自己骨架的肌肉块。西方文明是以古希腊为源头的精神骨架,它与围绕地中海的地形地貌积累起来的生活习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西方学者,也仍没有放弃对那些历史骨殖的“碳十四”检测与研发。中华文化如果要学习西方的学术精神,那就是应该有更多的学者,回到我们文化的源头、元典,用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去阐释我们对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贡献。汤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的先辈在几千年前就深刻阐述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中华文化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纳能力,在几千年前对佛教文化的态度,就能说明一切。近百年来的探索实践,也反复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开放心态,不过,重要的是本土化,如若水土不服,必将反胃生病,直至盲从迷失。坚守本体、学习化合、为我所用,是文化强盛的必由之路。   

比华丽转身更重要的是坚守恒常   

文化建设,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什么样的精神气质与世界打交道   

世界发展到今天,各种利益矛盾裹挟杂糅,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华民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重新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国度,我们以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什么样的精神气质与世界打交道,既不让人鄙视,也不让人觉得傲慢讨厌,文化建设确实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完全做西方文化的“粉丝”和“发烧友”,即使把人家捧得再高,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将欧洲人的高鼻梁拿来,硬架在亚洲人的脸上,既不和谐,更不美观。中国人应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个梦就是自己能拿自己的事,自己能做自己的主,既不恃强凌弱,也不当受气包、小媳妇;既能活出自己的个性,又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并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这一切,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都曾留下过丰富的精神矿藏和资源,静待我们在有了文化自觉与自信后去全面发掘。   

重要的是,要充分肯定那些必须肯定的恒常价值,比如勤劳善良、推己及人、诚实守信、以民为本、孝道感恩、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法自然、居安思危等,始终都不能在各种所谓的“华丽转身”中弃之若敝屣。不随心所欲、功利主义、小儿科式地乱批乱判,不暴殄天物,不数典忘祖,不轻薄狂悖,永远都对历史深怀敬意,就不会在眼花缭乱的变局中,让自己的文化“被绑架”、“被边缘”、“被遮蔽”、“被置换”。中华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建设,对于自己的生存梦想,要有长远预期,要树立起经过几千年历史证明了的不灭信心,不大轰大嗡,不囫囵吞枣,不生剥硬烤,不热蒸烫卖,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当用“日攻一卒”的神定气闲,理性、温情、优雅地去取舍、提升、磨亮,从而让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当下创新的鲜活血脉,得到永续涌流。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13日 24 版)


标签:重新发现文化中国 中国人应实现中国人的梦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