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这些年,外国人读什么中国书

时间:2013-8-31 8:54:00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查看:289  评论:0
内容摘要:随着莫言这位中国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进入外国市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面容正在改变过去由《毛泽东语录》《论语》、气功、中医药和菜谱勾画出的单调传统形象,而是逐渐揉进了莫言、郭敬明和喜羊羊。

随着莫言这位中国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进入外国市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面容正在改变过去由《毛泽东语录》《论语》、气功、中医药和菜谱勾画出的单调传统形象,而是逐渐揉进了莫言、郭敬明和喜羊羊。

亚洲:越南很热情,日本很谨慎

在越南,近年来中国图书占据其一半新书市场。当地读者对《水浒》《三国演义》此类经典已耳熟能详,而早在越南购进中国图书版权之前,《白鹿原》《秦腔》等作品的盗版便风行当地。

出版人姜汉忠分析,越南属于汉文化圈,与中国人思维相近,加上自身文化产业落后,对中国书籍有巨大需求,连《喜羊羊与灰太狼》也被翻译成越南语。言情小说更是上品,过去有琼瑶,如今有明晓溪的《命中注定我爱你》。

韩国也是中国图书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古代韩国曾是中国的附属国,韩国读者自然对中国历史兴趣浓厚,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正说明朝十六帝》等畅销书十分走俏。对于《老子》《孟子》这类中国哲学的理解,韩国人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比例高,在华语教学推广中,《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样的书已然深入至中小学的读书计划。而在尼泊尔、印度,关于佛教和西藏文化的图书更受欢迎。

虽然同属汉文化圈,日本对中国书却十分谨慎。2000年到2009年间,日本从中国买入的图书版权仅400余种。文化发达的日本,似乎并不需要从中国吸收太多的精神财富。相反记述了瘦肉精、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民以何食为天》一书,在日本却有市场,俨然一部“中华料理警示录”,该书获得日本《产经生活新闻》“期待畅销书”银奖,还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韩文。

欧美:法国爱莫言,普遍爱通俗

而在欧洲、美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读者很难从书中领略中式叙事的美感,阅读往往以“实用”为目的,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从中国引入中文教材、旅游书籍及外商投资类的法规;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欧美人渴望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国,现当代中国文学开始受关注,这就是为什么莫言成功地走了出去。他和余华、苏童一起成为小说海外译介前3名。

这多半是张艺谋电影的功劳。正是电影《红高粱》《活着》,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走红,才将小说原著推向国外读者。同样因张艺谋一炮走红的,还有已输至17个国家的小说《山楂树之恋》。

可以说,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符号出现在世界文坛,是以法国为起点的。早在1988年出版的一部中国短篇小说译文集中,莫言的身影就已经在法兰西出现。截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20多年的时间里法国人出版了18部莫言译本。法国人用数字说明了莫言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而他们也成为莫言走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的推手之一。

1995年,法国著名的瑟伊出版社(Seuil)出版了莫言的《十三步》,并与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是莫言作品在法译介走上系统道路的节点。而瑟伊出版的莫言作品《丰乳肥臀》更是受到了法国大众的欢迎。瑟伊将该作品定名为《美乳美臀》(Beaux seins belles fesses),配以露骨的封面,并在腰封上将这部800多页的巨作冠以“中国的《百年孤独》”的名号。

莫言在法国的成功,还归功于他拥有靠谱的法语译者。瑟伊所聘用的译者杜特莱和尚德兰是法国研究和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的知名汉学家。他们对莫言作品有深入的学术研究,中文功底和翻译水平堪称一流,并和莫言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对莫言的文学才华有着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认同。而莫言也十分珍惜自己的这种优势,他对译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配合,以十足的耐心回复他们提出的问题,甚至亲自带他们到山东老家,讲解那些在自己书中描述的农村生活。

在莫言身上,法国评论者时而看到马尔克斯、拉伯雷,时而又看到福克纳和贝克特,但却对莫言呈现和运用他们所熟悉的文学因素和文学传统的方式感到意外。这样一个扎根中国现实,却在手法上透露出与西方文学相通的现代特征和现代意识的作家,是令西方世界所乐见、甚至着迷的。

但像莫言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同样是在法国,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水准并不高。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雇佣的译者往往缺乏文学翻译经验,甚至中文水平欠佳,对所译作者并无深入了解也无直接沟通,译作中不乏错译、漏译。有些译者甚至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或无价值的段落进行有意识的删改。

必须承认,每年中国文学书籍在欧美的销售,远逊于欧美文学在中国的表现。而这绝不仅仅是翻译水平的问题。姜汉忠认为,“外国人喜欢看故事,而中国人不会写故事。”举例来说,荷兰人高罗佩重新编写的《狄公案》,一部记载唐朝名相狄仁杰断案集,之所以风靡全球,关键在于他只写情节,靠推理来破案,而对唐代的典章制度、宫廷礼仪全部略去不谈,这才符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通俗文学比严肃文学作品更易飞入外国百姓家,比如《狼图腾》和《藏地密码》这类靠离奇情节取胜的故事。

《狼图腾》在2005年以10万美元预付款、10%的版税率卖给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创下当时多项纪录。截至2008年,该书已风靡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出版界标榜为“版权输出成功典范”。值得一提的是,10万美元买断的是全球英文版权。也就是说,《狼图腾》之所以销往 110个国家(地区),不少是“二道贩子”英国人的功劳。

全球:文化越不同,看书越“实用”

与中国文化背景越不同的国家,进口的中国图书越少,也更倾向于实用性、专业性书籍。据《环球》杂志报道,肯尼亚由于国民发病率上升,对中医颇感兴趣;《孙子兵法》普遍难卖,但在受战乱威胁的以色列地区偏偏销量较好。 在上述大部分地区,关于中国领导人的书籍则是“通吃”赢家。《环球》杂志介绍,在英国最负盛名的大众书店水石书店,一本关于毛泽东的回忆录高居中国题材榜单之首。《百年小平》曾以较高的版权费用卖给韩国。印尼甚至还发行了高档价位的《毛泽东诗选》。


标签:这些年外国人读什么中国书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