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代巨变交叉点, 末端新岸桥头堡。 新校长关张黄埔歇业, 老校长界石台海一角。
脚跨敌我两阵营, 身历国共两军校。 新生老兵,岁月如潮。 一年从学,一世得道。 ——作者题记 |
内容摘要
1949年年底,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彻底崩溃。蒋介石凭借其掌握枪杆子的黄埔军校,也随之结束了在大陆的最后一期——黄埔军校第23期。作者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档案资料以及采访得来的数百名当事者的口述资料。以第23期学生的军校生活和起义为基本线索,于1992年写出此书并出版。该书展现了大陆即将全部解放时国民党政府,黄埔军校的历史巨变和成都的社风民情。所引用的许多史籍档案和口述资料可谓是“独家新闻”。许多历史真相属首次披露。《暮色黄埔——黄埔军校在大陆最后一期写真》出版20年来,得到各界广泛好评。至今仍是反映黄埔军校第23期专题史的唯一著作。并在这次修订中。使其成为黄埔军校校史重要著作。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黄埔·末端
第一节 纵观军校“链条”
(一)广州时期
(二)南京时期
(三)成都时期
(四)各分校概况
(五)本校在大陆的各期简况
第二节 神秘的军校驻地
(一)北较场
(二)西较场
(三)其他校区
第三节 宿命校长关张黄埔
(一)校长关麟徵、张耀明
(二)领导机构和官佐
第二章 从军·入校
第一节 招生布告和考区
(一)招生布告
(二)分区报名考试
第二节 考生来源和报考动机
(一)籍贯、年龄、文化程度分析
(二)报考动机
第三节 总队组织架构和官佐
(一)第23期第1总队
(二)第23期第2总队
(三)第23期第3总队
(四)军校其他武装力量
第三章 学业·教养
第一节 民转军的形象外包装
(一)清一色的光头
(二)军校戎装
第二节 黄埔学生素养教成
(一)紧张的一日生活作息
(二)新兵最怕的夜间紧急集合
(三)队列训练与阅兵式
第三节 政治思想教育
(一)课堂内外的政治
(二)歌曲中的政治
(三)集体加入国民党
第四节 士兵、士官、军官教育
(一)“魔鬼难熬”的入伍生训练阶段
(二)由“兵”变“士”的预科训练阶段
(三)由“士”变“官”的分科训练阶段
第五节 军校生活管理
(一)伙食管理
(二)行政管理
第四章 军校·关张
第一节 中共地下航线开通军校
(一)四面楚歌
(二)刘伯承、陈毅派人携“袁世凯手杖”入川
(三)周旋于军校校长之间
(四)军校机密地图雨夜失窃
第二节 校长关麟徵离任
(一)心灰意冷,决意在迁校前离校
(二)李代总统任命陆军总司令
(三)丢犬、嫁女、卸任都是移交
第三节 新校长张耀明拖延迁校
(一)任命第24期学生总队长
(二)下达教职员工“资遣令”
(三)南迁受阻
第五章 蒋公·别离
第一节 初次检阅第23期学生
(一)蒋介石与四川的不解情缘
(二)检阅训话中假牙落地
(三)中央大员频繁到校训话
第二节 军校最后时光
(一)在大陆的最后阅兵
(二)躁动的黄埔学生
(三)暴风雨前夜的军校
第三节 蒋介石离别大陆
(一)担心“西安事变”重演
(二)使计谋撤离军校
(三)传闻与考证
第六章 毕业·起义
第一节 编纂《同学录》
(一)编委会的历史遗憾
(二)校领导的临别留言
第二节 战火中宣布毕业
(一)撤离成都
(二)野地上的毕业口令
第三节 梦惊大邑
(一)第24期新生总队率先起义
(二)第2总队李邦藩总队长战死
(三)军校勤务团、教导团起义
(四)第1、第3总队学生乱中求生
第四节 转圈回成都
(一)校长、省长弃校而逃
(二)军校通电起义
(三)漂泊于起义大潮中的一支小分队
(四)参加成都解放入城式
第七章 新生·老兵
第一节 学习、改造与自省
(一)转换学籍
(二)大学习运动
(三)艰难的思想改进
第二节 流汗、流血与牺牲
(一)修筑成渝铁路,原总队长董桂森牺牲
(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三)军校起义领导人归宿
第三节 新时代的第23期黄埔学生
(一)多彩的人生轨迹
(二)黄埔气概和风骨
(三)老兵不死,只有凋谢
附录一:黄埔军校第23期大事记
附录二:黄埔军校第23期同学录
中华智库园(www.zhzky.com)上传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