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出版社
钱文忠 著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当然,每一姓也都有不肖子孙。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非常古老;妫姓,非常古老;姚姓,也非常古老。姓的出现有早晚,底下的人口数也有天壤之别,大姓一个亿,小姓几万,都有。但姓与姓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大家千万要搞清楚。
《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我用的是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啊?老实说,不知道,说不清楚,我看也没有人说得清楚,尽管现在调查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我手头有比较新的数字,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有11969个,而且民间肯定还有很多姓没有包括在内。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毒姓,这个蛮瘆人的——您贵姓啊?我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这一家现在很恐慌,因为没有孩子。于是便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有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不然这个姓就没了。有意思的是,我讲的这个节目播出以后,有位观众和我联系,他家乡那里竟然就有姓“死”的,而且人数还不少呢!这是一些极特殊的姓。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那么还有没有字数更多的啊?有的是。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吧,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兄弟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这一听就是蒙古族兄弟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怎么念呢?“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或者你碰到这么一个朋友,喊他“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还没叫完,人家早走远了,都没听着。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能跟秦始皇攀亲戚的赵姓
作为《百家姓》里排第一的姓氏,赵姓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它同战国七雄里的赵国有怎样的联系呢?
赵,《百家姓》排名第一,它起源于什么呢?起源于嬴姓,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那个姓,形成于西周时期。嬴姓的祖先叫伯益,伯益第13世孙里有一个叫造父的,他是干什么的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驾驶员”,是为那位特别爱玩的周穆王赶马车的。造父驾驶技术非常了得,是一个超速大王,放到今天,肯定罚单无数。史书记载,他曾经赶着八匹千里马驾的车,一天一夜走了两千里路。这当然是开玩笑,不可能的事。总之就是造父赶车速度非常快,并为此得到了周穆王的封赏。周穆王把造父封在赵城,就是今天山西省赵城县南部。于是,造父的子孙后代就姓赵了。
赵姓的后续发展过程很复杂,因为姓赵的人里面很多不是汉族人。比如汉代有个人叫赵安稽,这个名字全是汉字吧?对不起,他其实是匈奴人,不是汉族人。比如唐朝有一个人叫赵曳天,非常漂亮的汉字姓名吧?对不起,他是南蛮,也不是汉族人。情况类似的还有五代时期的一个人,叫赵国珍,是广西、贵州一带的南蛮人。蒙古族当中有一个姓,叫要术甲氏,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赵,所以蒙古族里面也有赵姓。壮族、瑶族当中,也有赵姓。而赵宋王朝时赵匡胤又赐了很多他姓的人为赵姓。比如,他曾经赐过姓李的、姓穆的、姓隆的、姓宇文的人改姓为赵。所以赵姓的血缘非常复杂。这排在百家姓第一位的姓,就彰显出中国姓氏文化的这种复杂特点了:不单纯。
到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时,赵姓就已经分布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了。秦初,秦始皇派了一个叫赵公辅的人到甘肃天水,于是甘肃也开始出现赵姓了。大概在同时,有一个赵王的后代,被流放到了今天的湖北房县,所以湖北也开始有了赵姓。还有个叫赵佗的人,建立了南越国,所以赵姓又进入了两广。赵姓大规模的南迁始于三国时期,宋朝建立后,赵成为国姓,赵姓人口开始飞速增长。宋以后,赵姓已经遍布全国。
赵姓的迁徙线路很清楚,先是在中原地区,包括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然后到了湖北和甘肃天水,一个往南一个向西;三国时候,开始大规模南迁,最终遍布全国。在我所掌握的较新的资料当中,中国的赵姓人口排名第八,总人口2600万,几乎相当于人家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了,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和东北。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关于某个姓的人口数,在今天的排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都是一个大约数;我们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各种数据彼此并不一致。有的姓有不止一个数据,有的姓干脆找不到任何数据。提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有个约略的、直观的印象,如此而已。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