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音乐学院75周年校庆之际,该学院不仅举办了众多音乐表演及研讨活动,还邀请国内众多音乐家来沈讲学。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日前应邀来到沈阳音乐学院讲学。在讲座中,叶小纲对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谈到音乐审美,他认为,听众的主观审美感受在欣赏音乐中是最重要的,属于音乐的三度创作。他认为古典音乐是人类古典文明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接受古典音乐熏陶,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听众的主观审美感受最重要
叶小纲提出了这样一个音乐审美观念:听众的主观审美感受在欣赏音乐中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作曲作词属于一度、二度创作,那么,听众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观审美感受就属于三度创作。即听众基于个体人文素养,通过想像,对音乐信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过滤、加工提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意象,或者主观的审美感受。对于一首乐曲,每个人根据自己主观的想像和此时此刻的心境,感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这与听众的主观感受有关。
关于如何欣赏音乐,叶小纲认为听众要有选择地欣赏音乐。音乐可以分为气氛型、思考型、宣德型、严肃经典型。气氛型音乐,也称环境音乐,我国最常见的是在特定的仪式当中以及影视音乐当中,用于烘托画面、表现人物的情绪。思考型音乐,即可以使人静下心来,给人们带来思考的音乐。宣德型音乐,具有鲜明的立场,能够畅快淋漓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等。严肃经典型音乐体现出一种庄严的情绪,古典音乐也属于此范畴,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音乐创作不是靠技术取胜
叶小纲不仅钟情于古典音乐,他还是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创办人。谈到创办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初衷,叶小纲称:“我曾在维也纳街头看到维也纳现代音乐节的广告,我就想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音乐节。其实国际很多大都市都有现代音乐节,有很多年轻的音乐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多富有创意的前卫的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现代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叶小纲感慨道:“没想到一办就办了11年,越做规模越大。这个音乐节给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新空间。音乐节上的每一场演出都承载了音乐家对于未来发展的思索和梦想。 ”
叶小纲坦言,当下,古典音乐已经很多,流行音乐也很多。作为音乐从业者,面临的挑战非常大。创作时既要符合时代,又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音乐是一个需要技术的行当,没有技术,只有概念是没有用的。但只有技术也是没有用的。叶小纲认为,自己的创作不是靠技术取胜,而是靠情感与文化取胜。当然感情需要过硬的技术来支撑才能抒发。“我喜欢读书,渴望学习新的知识。几乎每周我都要买一大堆书,同时在三个书网上购书。我至今都坚持每天阅读一两个小时,每天听一小时的唱片,涉猎音乐的领域包括古典、现代、民族、通俗、流行,甚至摇滚。 ”
影视音乐创作能拓宽音乐家创作思路
叶小纲曾为 《半生缘》、《上海沧桑》、《人约黄昏》等影片创作主题音乐。叶小纲认为,影视音乐是音乐家拓宽自己创作思路、深入生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好机会。因为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工作的时候可以接触到很多以前不熟悉的东西,从而拓宽人生经历。电影音乐往往非常关注大众的接受程度,这样就给音乐人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除了在学术前沿探索,也让自己的音乐可以为社会大众服务,做一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够理解的音乐,这对作曲家来说是个考验。
用东西方共通的音乐语言创作中国歌剧
叶小纲创作的中国歌剧《咏·别》在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音乐系统之间寻找到了契合点,被业内人士评价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歌剧。
叶小纲说:“世界歌剧发展到今天,已有400年历史。但在中国,还不足三四十年。因此,歌剧在中国社会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我们不能总是演唱外国歌剧,那样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做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必须创作出能够立足世界的、属于中国自己的歌剧作品。通过《咏·别》,希望大家看到中国文化也能用现代语汇和现代方式自信地表达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让全世界的观众认同。中国文化,要用世界上大多数人能用的、看得懂、听得懂的音乐语言系统来实现,这样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
叶小纲认为,歌剧成功不容易,不成功有很多的原因:一是主创者的定位不准确,二是创作者的才能尚不足以驾驭一部歌剧,三是合适的演员不多。据叶小纲透露,接下来他还有创作歌剧的计划。有现代主义的歌剧,还有古典题材的歌剧。叶小纲说:“西洋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可以连演4个晚上,昆曲《牡丹亭》可以连演3个晚上,我也许会创作一部连演几个晚上的歌剧作品。 ”
(记者/王臻青)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