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宏观论坛

儿童文学繁盛后的脆弱生态 谁来决定孩子读什么?

时间:2013-5-28 13:46:06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224  评论:0
内容摘要:根据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文学类和少儿类图书市场的增速分别为7.73%和4.71%,保持了近年来的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新的创作观念和文学现象的出现,出版方、作家和读者对儿童文学发展的期待也有了新的变化。

21世纪以来,文学与市场化的结合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所呈现的繁荣景象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表现之一。根据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文学类和少儿类图书市场的增速分别为7.73%和4.71%,保持了近年来的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新的创作观念和文学现象的出现,出版方、作家和读者对儿童文学发展的期待也有了新的变化。

新类型和题材的涌现最能体现儿童文学的市场动向。今年1月13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宣布旗下《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自2012年1月正式出版后,全年销售量突破800万册、码洋过亿。该套图书以电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为主题,邀请高洪波、金波、白冰、葛冰、刘丙钧等作家为担纲创作,为游戏中的角色赋予个性,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童话叙事当中。   

此外,高居儿童文学畅销书排行榜前列的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寄小读者》、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等则显示出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生命力,经得起市场考验。儿童文学市场发展中繁荣表象和潜在问题并存。市场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产业化阶段到来、新媒体载体发力等都能成为儿童文学发展的潜在影响因素。因此,对这一话题的探讨不应局限于固定的结论,而应阐发出动态的思维。   

适应市场:儿童文学出版的有益尝试   

儿童文学作家唐哲认为,市场与儿童文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优秀儿童文学的市场,即便是繁荣也是虚假繁荣,注定不会长久。而没有繁荣的市场,儿童文学则会明显退缩,萎靡不振,最终沦为少数文人的自娱自乐。儿童文学市场的繁荣使作家收入提高,吸引更多人加入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从而拓展其创作领域、提升作品质量。   

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李东华认为,市场可以敏锐地反映读者阅读趣味的最新变化,儿童文学作家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来调节与反思自己的创作。不受市场青睐的作品未必是因为它阳春白雪,而很有可能是其创作理念与手法和孩子们的生活脱节、和时代脱节。   

如今,儿童文学出版越来越重视将社会学、营销学等知识融入市场运作。据了解,《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出版之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设计了一份针对3至7岁孩子及其家长的有奖调查问卷,利用旗下《幼儿画报》等期刊杂志作为调研平台。根据回收到的上万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卷回复,出版社对该游戏的认知度、读者的阅读偏好、家长的期待等等进行分析,确定将人物个性、游戏攻略等读者兴趣点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智慧点相结合。   

此外,儿童文学出版以开放姿态迎接新媒体抛出的橄榄枝。由盛大文学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手推出的冒险类小说《查理九世》倡导和推动的“一纸三屏”,即集合纸媒、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全方位打造“全媒体立体阅读模式”。此外,去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第一套微童话绘本”——冰波的《水晶靴子》和王一梅的《住在树上的猫》,推动“微童话”这一新兴创作领域的发展。

直面隐忧:儿童文学繁盛背后的脆弱生态   

网络游戏与儿童文学的结合在2012年大放异彩,此前二者经历了几年的磨合期。从2009年开始,海燕出版社推出根据“奥比岛”游戏改编而成的辅助游戏书《小耶服装店》。这类文学最初以通关秘籍类游戏工具书为主,2010年开始,传统儿童文学作家加盟儿童网游文学的创作,如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创作的《功夫派》系列小说,儿童文学作家杨鹏创作的《奥拉总动员》系列图书等等。经历了《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的销售奇迹后,网游儿童文学还未淡出读者视线,儿童文学市场又开始掀起冒险类作品的风潮。繁荣景象的背后折射出儿童文学的脆弱生态。   

李东华指出,儿童文学过度市场化、迎合读者口味,会使儿童文学创作丧失独立性和丰富性,从长远看会伤害到作家,但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读者。比如,这些年儿童文学市场中系列书更好卖,码洋更高,所以现在的少儿图书动辄推出系列丛书。如此一来,作家赚的版税也许高了,但才情也被稀释了。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不容易打磨出立得住的作品。   

市场从多方面渗透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唐哲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出版方根据畅销类型进行订单生产、发行方趋于垄断的市场运作、媒体上充斥宣传软文,这些都会缩减某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宣传与推广,有些优秀作品的生命之花尚未绽放,就可能被迫夭折。他认为,要评判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称职与否,就看他是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孩子阅读。因为给孩子写作不能带着庸俗的商业头脑,必须真心真情,就像关爱自己孩子一样。   

应有之义:市场化洪流中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   

回顾2012年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老臣“阳光成长小说”系列以沉郁的笔触展示了北方少年坚韧刚毅的生存意志和性格特征;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的作家金波在童话《开开的门》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由神奇的“门”所连接的梦幻空间,表现出小主人公的精神成长;鲁景超、汤素兰和李东华的“紫丁香书系”以女性作家的视角与小读者们进行充满人生智慧的真切交谈;谢秀莲的报告文学《留守还有多远——留守儿童采访档案》真实记录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给人留下深刻的触动,还有杨红樱的长篇童话“笑猫日记”之《孩子们的秘密乐园》等等,这些作家及其作品能够让我们看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丰富与多元。   

李东华指出,对儿童文学来说一种比较完善的评判机制,应该是读者的、专家的、家长的、老师的等多种视角的相互平衡与借鉴,这样才能使儿童文学的生态更趋多样化。她认为,建立这种评判机制需要多方努力:家长和老师应该做有心人,对于图书的出版动态应该能够比较及时地跟进,研究童书的专家以及和童书有关的各种奖项,也应该客观、公正地向社会推荐那些优秀的童书,要对孩子的阅读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能任由他们在一些消遣性读物上一味沉溺下去,让这种浅阅读成为一种风气,大家读得越来越浅,会推动作家写得越来越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唐哲认为,一味追求市场、追求商业利益的写作,往往会偏离真正的儿童文学轨道。儿童文学作家应端正心态,写出有价值有意义、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优秀作品,让他们学习如何发现、学会自己去甄别。当我们提倡并身体力行去体验“发现之旅”时,其实就是对那些“优秀但寂寞”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的鼓励。   

毋庸置疑,作家对生活的体察与积淀是写出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经典的诞生往往凝结了作者在某一生活领域中多年的观察和思考;面对小读者们,儿童文学作家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正如唐哲所言“百年树木,千年树人,岂可有丝毫含糊?”


标签:儿童文学繁盛后的脆弱生态 谁来决定孩子读什么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