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你在地铁上看书吗?

时间:2013-4-10 9:11:54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查看:164  评论:0
内容摘要:你在地铁上看书吗?你看见别人看书吗?耐人寻味的是,这条微博阅读量接近10万,转发评论却不过几十条。在地铁上看书,原来是这么可看而不可说吗?

一条名为《在纽约地铁,人们在看些什么?》的长微博(via@水寻安——Ali),感动了众多爱书之人,也触动了我们去看看北京地铁内阅读状况的那根神经。于是忍不住在北京青年报官微上发问:你在地铁上看书吗?你看见别人看书吗?耐人寻味的是,这条微博阅读量接近10万,转发评论却不过几十条。在地铁上看书,原来是这么可看而不可说吗?

受访者:   

阖乌阿,27岁,外企公司职员   

陈轩,80后,在读博士   

六安瓜片,80后,编辑   

Sogdiana,80后,在读博士   

韦香主,70后,文化公司职员   

新宫自在春,70后,媒体从业者   

何四, 90后 ,在读本科生   

李昊衡,80后,公司职员   

地铁上读书的人多吗   

在北京的地铁上读书的人多吗?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有地铁乘坐经验的人都会回答:嗯——拿着手机在看的人挺多的。新媒体时代,当手机终端逐渐替代掉报纸、杂志和一部分书籍的功能,又兼有游戏机、视听播放器等等的娱乐功用时,在地铁上看见大部分人都埋首于自己的手机,还真难得出现在阅读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的结论。   

在我们的采访中,得出地铁上阅读的人“不算多”结论的人,大多都指向“读纸本书的不多”,“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刷微博”、“过去地铁里读报的人颇多,现在很少见到了,读书的就更少了”;而觉得“挺多”的人里,除了经常看见有人看专业教材背外语单词之外,还比较认可电子阅读也是读书的一种,比如在文化公司工作的韦香主就认为:“最多的是手机阅读,不知道在读什么,应该以通俗畅销书为主。”而学生Sogdiana与何四也都认为地铁里读网络小说(电子书)的人比较多,何四甚至觉得,因为手机触屏时代的来临,现在在地铁上读书的人更多了。   

尽管大家对于是高峰期时还是晚上人少时读书的人更多意见不一,但肯定的一点就是,在地铁上看书的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为上班族和学生。而大家常见的是,除了网络小说、教材之外,畅销书以及职场成功学一类的书最为眼熟。Sogdiana说,“去年底经常碰到有拿柴静《看见》的人”,而六安瓜片则说,无论在哪条地铁线路上都看见手捧《乔布斯传》的人。显然,这样的阅读,不会受到地域、地铁线路不同的影响。   

大家看的什么书   

我们的小采访面向的主要是日常乘坐地铁,并有阅读习惯的读者。从收集到的意见来看,真正养成了在地铁上读书这一习惯的人,多半选择纸质书,至少是纸质书和手机、kindle、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并行不悖。27岁的外企职员阖乌阿明确拒绝电子产品,原因是“不喜欢,根本没有看书的感觉”。 在校大学生何四则表示:“坚持不选择手机阅读的原因是,手机在手一定会发短信、刷微博,就不会看书了。”只有一位读者坚决选择了手机阅读——80后的编辑六安瓜片是这样说的:“地铁里(空间)太小了,纸书难携带、难掏、难拿。连ipad和kindle我都嫌在地铁上难拿。”   

在选择纸质书的读者中,有一半人会主动选择带上地铁的书的大小轻重。两位80后的在读博士生陈轩、Sogdiana都表示,基本会找便携些的书,开本小,比较轻。70后的媒体人新宫自在春则说:“不会带大开本、精装书出门,包里放得下也不带,嫌沉。”而大多数人表示,如果手头有轻便小巧的书,愿意带它进地铁。何四说,主要原因是“车厢空间太小,晚高峰的时候(大书)根本拿不下”。   

那么,这些读者在地铁上喜欢读什么?基本上读“书”为主,文学类、生活类的图书比较受青睐。六安瓜片说这类书“好读,不容易受干扰,而且有点营养”。有人认为地铁车厢只是平时阅读的延伸,阖乌阿说自己历史、文化、社科类的书和小说之类的都会读,并且也没有刻意去区分哪些书是平时读的,哪些书是地铁上读的。“对我来说地铁并不是特殊的场合,只是日常读书的场所之一。不过比较大部头的书或是专著一类内容严肃的书一般不会带出门读,其一当然是因为重,二是在晃荡的车厢里读,很容易被催眠。”也有读者上地铁首选杂志,何四说:“杂志短小精悍,长篇小说如果看入神了就会坐过站。”   

环境会对阅读有影响吗   

相传某国的地铁阅读民意调查:如果条件允许,你想在什么样的地铁车厢里进行阅读?最经典的答案是,希望车厢里配有软沙发。但当我们挤在如沙丁鱼罐头的北京地铁的晚高峰里,如果能有一方空间满足读者从容不迫地翻页,已经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奢望。   

多数读者认为地铁的拥挤程度或者是否有座位确实会影响到地铁阅读的心情。如果是有座位,又有条件从包里拿出一大张报纸来仔细阅读,即可有如入无人之境般的阅读享受,算是五星级的贵宾享受。如果没有座位,而环境尚可满足“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这样大范围的身体活动,站着也是可以看书的,这是三星级的阅读感受。若是晚6点的1号线,多数读者会选择掏出手机开始看电子书,动动手指就可以翻页,是高科技带来阅读体验,被评为青年旅社式的忍受阅读。   

大家发出这样的慨叹:“像北京地铁这么拥挤,大家还看着书也挺不容易的。”接受青阅读调查的读者都是久经地铁考验的爱读之人,他们对于阅读环境的要求是朴素的、平凡的,甚至是没有要求的。   

“就我个人而言,外部环境对于阅读本身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可能和自身的阅读习惯有关,比如我的习惯是随身携带书本,只要有空闲就会拿出来读,而对所处的场所和环境没有任何挑剔。” 阖乌阿这样说,“我现在身处北京现下最拥挤的10号线上,已经练成了用脸翻书的技巧。所以看书根本不是问题了。”   

调查中,我们把地铁里的无线网络信号作为一个选项,大家都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偏好纸本书的读者根本不会拿出手机,而拿着电子终端的读者在头一天晚上就下载好了第二天要看的文章。那些没有纸本书也没有电子终端的乘客,通常的选择是:从容不迫地看看旁边人的书。   

地铁阅读趣事   

阖乌阿:有一次看《新宋》,看到热血沸腾处哭了,而且不小心抽噎了一声,然后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从包里掏出一包纸巾递给我……谢谢阿姨!   

还有一次看《银河英雄传说》,面前坐着的小男孩念着封面上的字问他妈妈是什么意思,他妈妈说:“银河英雄,就和你喜欢的奥特曼是一样的嘛!”我明显感觉到周围好几道目光射向我(看小朋友才喜欢看的奥特曼的女性上班族),然后我的脸刷地就红了……   

何四:中考之前,每天从西直门上地铁,做一篇英语完形填空就到家了。几个月的时间英语专项练习成绩突飞猛进。高中之后地铁4号线开通,乘车时间变长,够读完《南方人物周刊》的一篇人物专访,结果,英语再没及过格,作文成绩倒是涨了不少……   

@吕彦妮ELLE: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捧着《1Q84》看,结果遇到看一样书的男孩。我看的是第一册,他在看第二册。当时在拥挤的人海中对视一眼,就觉得,哇,手里的书,简直就是搜寻同类的接头暗号!   

@布丁四叶:大概是《The Reader》奥斯卡获奖后的春天,某个下午在13号线的事。中途上来一个中长发女孩坐在我旁边,薄款牛仔衬衫和黑色半身长裙,掏出汉译本《朗读者》捧在掌心静静翻看。我想告诉她自己也很喜欢这本书,却不知怎么开口。勇气不足地犹豫着,直到她合上书下车,我早已经坐过站了。   

@木麻黄树:当时在1号线,边上的女主在看书,几站过后女主旁边的位子空了出来,对面捧书看的男主坐了过来。俩人默契地甜蜜地相视一笑。在嘈杂的车厢里继续各自读书。几站过后手牵手下了车。1号线那一刻完美转身了。   

@翩年:有次在2号线,我坐在靠门的座位上看悬疑小说,快结束时到站了,我赶紧跳起来下车,结果头一下子撞到旁边一个小哥的下巴上……咱差点没疼得口吐白沫,好久之后才琢磨过来,敢情他一直站旁边低头跟着看呢……不晓得没能看到结局是否也让他吐了几口血——就算扯平了。   

@椰子cici:一个男生在10号线上遇到过一个看建筑专业原版书的女生,相谈甚欢,因为没有留联系方式,然后做DV发微博找她来着,不过最后故事很伤感呐,妹纸有GG……


标签:你在地铁上看书吗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