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进林 王大千)撒拉族老人努日麻尼虔诚地走向一个制作精美的玻璃柜,指着里面一本厚厚的古籍,带着神秘的口气说,这就是我们的瑰宝,也是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手抄本《古兰经》。
今年60岁的努日麻尼生活在中国西部黄河岸边一个名叫“街子”的小镇里,这个小镇里的街子清真大寺内有一座“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因为保存有古老的手抄本《古兰经》而远近闻名。努日麻尼是街子清真大寺的寺管会成员,能守护这部被奉为民族瑰宝的《古兰经》,他感到自豪和荣幸。
努日麻尼所在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境内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撒鲁尔部落的后裔,最早居住在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马雷州撒尔赫斯地区。
700多年前,撒拉族的先民由于不堪忍受部落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其中的两位首领尕勒莽和阿合莽便带着族人从遥远的中亚向东迁徙,最终选择在黄河岸边的街子定居。而他们离开故乡时携带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被撒拉族视为历史见证和传世之宝的手抄本《古兰经》。
现存于“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内的这部《古兰经》经典,有上下两部共30卷,分别装在印有精美图案的犀牛皮函里。从字体上看,这部860多页的古兰经抄写工整,书体规范,笔锋圆润流畅,具有早期阿拉伯书法穆哈盖格体的风格。穆哈盖格体形成于公元11世纪阿拔斯王朝布韦希时代。中国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后认为,其成书年代约在公元8—13世纪,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
在循化撒拉族群众中,这部《古兰经》与一个美丽的传说紧紧相连:当初,尕勒莽和阿合莽带领族人东迁时,手抄本《古兰经》和家乡的水由一峰白色骆驼驮运,在寻找新的乐土过程中,当他们经过天山,通过嘉峪关,渡过黄河来到循化县时,在黑夜里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一个叫“街子”的地方发现了一眼清泉,而走失的白骆驼已化为白石卧在泉水之中。这里的泉水甘甜纯净,与故乡的味道一样。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给这眼清泉起名“骆驼泉。”至今,骆驼泉水仍澄澈清亮,一年四季汩汩流淌。
努日麻尼说,70多年前,当这部手抄本《古兰经》在叙利亚国际展览会上展出时,在伊斯兰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阿拉伯史学家、文物专家盛赞它是“今世少有的珍本”,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2006年,由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权威专家、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奚三彩领衔的南京博物院“青海循化《古兰经》修复小组”对这部《古兰经》实施了精心保护修复。目前,它已入选中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
努日麻尼感慨地说,以前这部《古兰经》藏于街子清真大寺,没有专门的收藏馆。为更好地保护这部《古兰经》,当地政府群众在国家支持与帮助下修建了专门的“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并于2009年将这部稀世古籍存入珍藏馆内保存,古老而神秘的手抄本《古兰经》由此得到更为科学的保护。
努日麻尼说,街子清真大寺现在共有5名寺管会成员。随着这部《古兰经》声名远播,前来拜谒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人,守护这部《古兰经》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自豪和荣幸。”
如今,这部稀世珍宝在珍藏馆里得到悉心呵护,它与撒拉族人心中的“圣泉”骆驼泉相互守望,与撒拉族先民首领尕合莽、阿合莽的陵墓,共同见证了撒拉族的沧桑历史,并在青松、古杨、果树和鲜花的相伴中,成为研究撒拉族历史的坚实依据。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