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至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应与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等,在核心规律的指导下予以说明。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这在列宁已基本上解决了,我们的任务是加以解释和发挥。至于各种范畴(可以有十几种),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去说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一九六三年——一九六五年),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6—327页
2.质量互变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过程有质的一方面,还有量的一方面。
世无无量之物。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0页
量与质是同时存在(非分割的),同时发展,二者是统一的。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0—51页
认识质量联结不可分,认识量的发展之特性是最要任务之一。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2页
量也是客观的,量的概念是现象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数量关系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科学的研究,不但在质的区别上,也应从量的复杂性上去认识它。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
(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85页
一定的特殊的质必具有一定的特殊的量,单纯的质和量是没有的。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
(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85页
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42页
●质变决定量变,量变促进质变;质变是飞跃
质在过程各阶段中起变化,规定着量也起变化。
量的变化也促进质的变化。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1—52页
新质规定了新量的发展。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3页
因为量的变化产生了质的变化,反过来质的变化又产生了量的变化。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5页
不但过程而且阶段,凡有质的变化就是飞跃。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61页
与过程同一的直接的定性是质,量是过程的定性,但非与过程直接同一的,而是在某一一定时期内对过程无关重要的、外在的定性。量虽增减,质仍不变。但在一定的瞬间以后,事情就生变化,量的改变促成质的改变。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
(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84页
事物之量的变化是在与他相适应的一定的质的基础上才发生的,在一定时期内质限制量之发展。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
(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86页
量的变化是以质的定性为基础而受其限制的,但同时量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于质。这即是说,受一定的质规定的事物,只在某一瞬间以前是这样,等到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质的限度和一定的界限时,量就要求质的变化。同时这一变化,也是由质到量的变化。旧质一消灭,新量就向前发展了。只有经过量的变化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
(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86—187页
量的变化,在一定限度内,带着同质事物不断增长的性质。即是说在一定限度内,量虽变化,该事物仍为该事物。只有在一定阶段内,在一定条件下,量的发展才能求质的变化,事物此时就失去旧质而变到新质事物。这种质的变化过程同量的变化过程相反,量是渐渐的变,质是跳跃的变。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
(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88—189页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32—333页
质为矛盾的统治方面所规定,质变即矛盾的被统治方面转变为统治方面。
《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一九三九年五月以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369页
新质就是同旧质的矛盾方面相反对的矛盾方面所规定的质,这种反对方面的量变到了最大限度,就引起整个过程的质变。
《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一九三九年五月以后),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369页
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场斗争,是一个革命。进到共产主义时代了,又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发展阶段。从这个阶段到那个阶段的关系,必然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各种突变、飞跃都是一种革命,都要通过斗争,“无冲突论”是形而上学的。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2页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但是,两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正确地说明了这些矛盾,并正确地作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14页
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我国现在经济上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变化,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许多部分的质变。若干年后,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那时候将完成一个飞跃,然后再继续量变的过程。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九五八年一月),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2—353页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统一。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不能说量变的时候没有质变;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不能说质变中没有量变。质变是飞跃,在这个时候,旧的量变中断了,让位于新的量变。在新的量变中,又有新的部分质变。在一个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的部分质变。这里有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能来到。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一九六○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7页
打垮蒋介石,这是一个质变。这个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例如,要有三年半的时间,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蒋介石军队和政权。而这个量变中,同样有若干的部分质变。在解放战争期间,战争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新的阶段同旧的阶段比较,都有若干性质的区别。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一九六○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8页
社会主义一定要向共产主义过渡。过渡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些东西必然是要灭亡的。就是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也还是要发展的。它可能要经过几万个阶段。能够说到了共产主义,就什么都不变了,就一切都“彻底巩固”下去吗?难道那个时候只有量变而没有不断的部分质变吗?
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一九六○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8页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