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郭沫若与《资本论》

时间:2012-10-9 8:44:45  作者:邹健明  来源:学习时报  查看:273  评论:0
内容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名垂千古的科学巨著。要传播马克思主义,首推《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名垂千古的科学巨著。要传播马克思主义,首推《资本论》。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深谙此理。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 5期上发表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文章,系统介绍了《资本论》的主要内容。1919年至1920年,李汉俊翻译出版了德国马尔西著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1922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第 9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批评》和《马克思学说》两篇文章,也对《资本论》作了详细的介绍。

要学习《资本论》,研究《资本论》,系统的介绍是必要的,但还需要把《资本论》三大卷全文翻译过来。热血青年郭沫若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抱定了全文翻译《资本论》的决心。1924年他回国不久,就在上海制定了翻译《资本论》巨著的五年计划。当时有人劝他放弃这个计划,说这项翻译工作是一项浩大工程,会耗尽一个人的全部青春和心血。并举例说,日本的高岛素之花了10年时间把《资本论》译成日文,但因积劳成疾,翻译完成不久即逝世。郭沫若力排众议,非常激动地说:“如果能为译《资本论》而死,要算一种光荣的死。”但是,由于当时的出版社不敢承担出版《资本论》的风险,郭沫若的宏伟计划在商务印书馆编审会上未能获得通过。郭沫若的抱负无法实现,这是他一生中很大的遗憾。  

郭沫若虽然没有能实现翻译《资本论》的宏愿,但丝毫没有改变他翻译和传播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热情和决心。在颠沛流离、险象环生的革命征途中,他翻译出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1936年,郭沫若撰写和发表了论文《资本论中的王茂荫》。王茂荫,清朝人,咸丰三年(1853年)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是《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3章论述货币的铸币形式时,提到了王茂荫。王茂荫在任期间,力主改革当时的货币制度。他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把铸币改为钞票,即用可以兑换的银本位的钞票代替铸币形式的大钱。但这个提案被指责为“不便于国只利于商”而未被采纳。马克思说:“他是活该地受了痛斥。他是否因此受过笞刑,却没有记录可查。”笞刑没有受过,但不再要他管钱法堂的事,解除了他对币制改革的发言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王朝是如何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郭沫若虽然自己没有实现翻译《资本论》的愿望,但以确凿的考证为理解和翻译《资本论》这部巨著的有关章节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在德国出版到现在已经 145年了,郭沫若制定翻译《资本论》计划到现在已经88年了,郭大力、王亚南合作完成的《资本论》(三卷)中译本面世已经74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论》始终熠熠生辉。马克思在《资本论》初版序言中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化生产、全球化运行,《资本论》揭示的正是它们的运动规律,这无疑对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年是郭沫若诞辰 120周年,我们纪念郭沫若,不能忘记他对《资本论》的深厚情结,要秉承他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决心和热情,把《资本论》原理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委党校)


标签:郭沫若 资本论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