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热点聚焦

中国科幻的现实图景

时间:2012-9-5 9:01:26  作者:姚海军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查看:144  评论:0
内容摘要:一方面是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发行达40万套,“科幻小说火了”的论断频出;另一方面是科幻创作仍处边缘,水平参差不齐,文学、影视、动漫、游戏之间的产业链支离破碎。放在世界科幻的参照系里,中国科幻创作的现状需要我们有更全面冷静的认识。

中国科幻的现实图景

中国科幻的现实图景

中国科幻的现实图景

阅读提示

一方面是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发行达40万套,“科幻小说火了”的论断频出;另一方面是科幻创作仍处边缘,水平参差不齐,文学、影视、动漫、游戏之间的产业链支离破碎。放在世界科幻的参照系里,中国科幻创作的现状需要我们有更全面冷静的认识。

从创作到接受

科幻小说“火”了

2012年堪称科幻之年,不仅仅因为那部好莱坞大片《2012》,还因为如下一些被广泛传播的新闻:

2012年第三期《人民文学》推出科幻小说专辑,一共刊发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这是《人民文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刊发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以来,时隔30年对科幻小说的再次关注。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邮电、新星、重庆、希望、读客、果壳等多家出版社或民营图书公司公布了自己规模可观的科幻出版计划;而最早系统引进西方科幻经典名作的《科幻世界》杂志社,其旗下的品牌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则已经出版到第110本,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套科幻丛书。为进一步深耕科幻图书市场,《科幻世界》还专门成立了科幻图书事业部,甚至开始筹划中国科幻产业园。对于科幻这一类型文学来说,这样大范围的兴盛景象,只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过昙花一现。 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今年6月份甫一开评,评委会主席、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和评委会委员们就开始“抱怨”参评作品过多,这样的幸福的烦恼在前两届的评选过程中并不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刘慈欣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发行达到40万套,英文版权在多家出版社激烈的竞争中已经签定,日文版开始洽谈,韩文版进入翻译阶段,不时还有列入电影改编计划的消息传来。

最新的一条消息是: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邀请刘慈欣担任演讲嘉宾,探讨艺术家和作家如何构想未来。科幻作家出席这样高层次的非文学论坛,哪怕就在几年前也还无法想象。

“科幻小说火了。”“在经历了言情热、武侠热、奇幻热之后,终于迎来了科幻热。”在与科幻有关的宣传或交流活动中,这些论断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聊到科幻时的开场白。

横比较与纵比较

个体优秀而整体欠佳

但是,“火了”到底是真实的繁荣,还是某种虚假的幻象?要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同时在两个向度上进行比较。

首先是横向比较,让我们看看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之所以选美国,是因为它的科幻产业最为发达)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距。美国科幻有数量庞大的作家群体。最近40多年来,仅获得美国科幻协会颁发的星云奖的作家就有400多位,其中包括罗伯特·海因莱因、雷·布拉德伯里、艾萨克·阿西莫夫等数十位享誉世界的大家。同时,作为重要的创意产业之一,美国科幻的利润中心,也已经完成了从杂志向畅销书再向影视游戏的转移。而我们的科幻产业却仍处于从杂志向畅销书过渡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家数量有限,经常发表作品的科幻作者不足百人,且基本都是业余写作。大学里虽然有不少科幻作者,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因工作与生活压力在毕业后放弃科幻写作。二是作家发表作品的平台主要集中在杂志上,长篇科幻单行本的年出版量不足百种,畅销书寥寥无几。影视、动漫、游戏、主题公园虽然都有所尝试,但作为产业链仍显得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及内部整合的动力。目前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也许能推动科幻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自主整合。

当然,从个体的角度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以及更年轻一代的陈楸帆、夏笳、江波等少数作家的优秀之作,无论在想象力还是文学性上都足以与西方一流的科幻作品相媲美。刘慈欣气势恢宏的《三体》系列、王晋康充满人性拷问的《与吾同在》以及韩松意象丰富、极富批判精神的《红色海洋》,在我看来早已超越了很多西方科幻经典。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过去只有在外国科幻小说里才能看到的想象力构建的奇观以及对文明的深刻反思,还可以看到比外国作家笔下更多的、也可能更符合实际的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景象。只是这样的作家和作品太少了。差距不是个体上的,而是整体上的。

从纵向来看,虽然中国科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但其历程却坎坷曲折,历史上也只有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短暂的高潮(仅持续了五六年的时间,很多人将那几年称为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然而,1983年以后科幻却突然跌入谷底,成为不受人爱的“灰姑娘”,这一局面直到1997年才借由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以及《科幻世界》这本杂志本身对科幻阵地的坚守而改变。那次大会在相当程度上扭转了科幻“胡思乱想”、“伪科学”的负面社会形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幻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科幻世界》多年对作者队伍的扶持与培养也在1997年之后显现成效,以星河、韩松、吴岩、何宏伟为代表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之作,很快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将今天的科幻小说与1980年代初科幻“黄金时代”的作品相比较,作品风貌上的变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今天的科幻小说,文学性已有很大提升。刘慈欣、韩松等人的作品早已不复1980年代科幻小说的单纯,往往结构宏大,内容庞杂,包含多重意象和犀利的思想。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从传统科幻的领地突入更广阔的空间。这种突破不仅提升了科幻自身的影响力,也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抹难得的现代性的亮色。在科幻小说的想象力和思想性方面,今天的作品也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奇崛面貌。最近出版的王晋康的“新人类”系列,即展现了“人”这一物种在未来科技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种种异化,以及我们面对这些高科技催生出的“超人”所产生的困惑与彷徨。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更是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演到宇宙的末日,其间所产生的恍若神迹般的未来科技,让人目眩神迷。中国科幻开始拥有“超然视角”,而由此产生的带有浓郁东方哲学意味的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案,则为中国科幻找到了现实与情感的根基。

科幻文学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科幻小说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思想实验的社会价值正在被广泛接受;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明星作家的产生,科幻小说的市场得以进一步扩大。这有利于吸引更多有才气的作者进入到科幻创作领域。

一哄而上会否一地鸡毛

热潮之中需要冷静心态

以上,是今日科幻文学的向阳面。很显然,还有背阴面。

最突出的是随之而来的白热化的版权争夺战。在前不久山西太原一次小型科幻座谈会上,《新科幻》杂志前主编、希望出版社科幻图书部主任赵国珍在描述中国科幻出版现状时尖锐地指出:“当下的科幻出版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即一哄而上、一抢而空、一地鸡毛。”前两个“一”指的是出版社和民营图书公司在《三体》系列畅销之后迅速跟进。目前不仅成名作家,连一些崭露头角的新人的下一部作品都预签了出版合约。图书引进也受到波及,版权费与一年前相比差不多翻一番。后一个“一”指的是结果,一种很可能出现的结果。

这样的局面或许是中国科幻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在这种混乱中还会有多少出版社、图书公司关注原创力量的培养,为新人搭建发展平台,以及作者们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创作心态。

新世纪之初奇幻小说曾经经历过一次热潮,但由于很多出版单位和作者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大量出版,结果,短短几年这块极具潜力的市场就几乎被做死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真正关心科幻文学长远发展的出版人应该保持警醒。

但是,一种由“发展缓慢”引发的焦虑气氛却仍在弥漫。有些人认为只有写出长篇小说才可称得上作家;有些人认为当务之急是科幻影视化;还有些人认为争取在国外获得奖项能迅速改变中国科幻之现状。然而,有一点无论作者还是出版者都不应忘记:读者渴望的永远是好作品——无论短篇还是长篇,无论小说还是影视。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真诚对待。

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压力,创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壮大,也是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作为创意产业之一的科幻产业,其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仅以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为例,它创造的产值即可达24亿美元之巨,大大超过了我国本土电影一年的总票房。

不仅仅是我们的创意产业需要科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人们必会将目光转向未来。中国正处于这样的快速变化中,我们需要科幻小说为我们提供海量的未来图景,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扑面而至的未来。

(作者系《科幻世界》主编,科幻读物出版人)


标签:中国 科幻 现实 图景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