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逻辑的局限

时间:2012-8-23 9:13:50  作者:郭继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查看:139  评论:0
内容摘要:前不久,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读到《逻辑学有什么作用》(5月31日)一文,感想颇多。客观地讲,在我们的教育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对逻辑学都不够重视。因此,提倡公众懂点逻辑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前不久,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读到《逻辑学有什么作用》(5月31日)一文,感想颇多。客观地讲,在我们的教育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对逻辑学都不够重视。因此,提倡公众懂点逻辑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不过,在高度重视逻辑作用的同时,还有必要谈谈逻辑的局限,以防止人们陷入“逻辑万能论”、“唯逻辑主义”的泥潭。

谈起逻辑,我们惯常所见的定义是“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即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达到准确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的确,我们平常认识事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逻辑,这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感觉:似乎逻辑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万能工具,只有通过逻辑人们才可以最终认识事物。逻辑俨然成为人们认知的最后根据。对此,我们不禁要追问,逻辑又根据什么成立呢?哲学家对此的回答无非有二:“先验”或者是“经验”。

如果说逻辑源自“先验”,即逻辑超越经验、先于经验而存在,那么到底有无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如果有,我们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逻辑学家常以类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命题来证明逻辑的先验性——自然,作为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尤其如此,似乎逻辑形式可以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确性,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必须通过“逻辑的安排”才得以使人们有一清晰系统的认识。倘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作为经验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晓有一个超越经验的逻辑存在?它是靠“神的启示”还是借助神秘的力量?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更何况,“先验说”本身就是非逻辑的产物。假如逻辑源自“经验”,即人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归纳出来的,逻辑则又面临“可靠性”的挑战。因为归纳出来的经验不是完全可靠的,任何有限次数的归纳同无限的事件相比,其极限值都是零。换言之,如果将逻辑定位于经验层次上,逻辑的可靠性将大打折扣,进而将陷入“逻辑失效”的困境。

由此可知,逻辑确有自身的局限,没有永恒的逻辑。譬如,我们上面所谈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命题,也仅仅在欧式几何中有效,在曲面几何中则可能小于或大于180度。又如,以严谨推理著称的数学可谓逻辑学的典范,但数学自身也经历了三次危机:在涉及素数通约性问题、连续与离散问题及有关集合悖论问题上,数学皆碰到了危机。数学的危机表明逻辑自身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倘若僭越了适用范围,所谓“严谨的逻辑”亦有可能被打入“不可靠”的冷宫。还要看到,人类不单纯是追求知识的理性动物,而是兼具知识、情感、意志的复杂动物。知识固然由逻辑引导,然而情感、意志则属于非理性的范畴,是不受逻辑管辖的。譬如,我们不能单纯依靠逻辑推论某人的情绪是否多变、意志是否坚定等非理性的意向和行为。可见,逻辑对人类的适用范围也是有局限的,不是万能的。

我们追问逻辑的起源,强调逻辑的适用范围,探讨逻辑的局限性,目的不是要否定逻辑的作用,而是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逻辑。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作为一种惯常的思维方式,对于人们准确地进行表达、认知无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如果认识不到逻辑的局限,就有可能陷入西方“唯逻辑主义”的泥潭。像西方哲学流派中的“逻辑实证主义”,把世界上的一切交付于生硬的逻辑,过滤掉了世界的丰富内涵,最终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这是我们在强调逻辑重要作用的同时要竭力避免的。


标签:逻辑 局限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