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已闭幕数日,但种种思考并没有停止。人们探寻的目光已由关注中国代表团的赛场得失,延展到影响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有怎样的关系?两者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理性看待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一个事例耐人寻味,伦敦奥运会上,上海姑娘徐莉佳荣获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艇冠军。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个项目所知甚少,别说是普通观众,就连专业体育记者也极少有人能搞得清楚“激光镭迪尔级”是什么含义。
类似的情形,不但出现在很多冷僻项目中,即便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比如跳水、举重、体操等,虽然在国际赛场屡屡摘金夺银,但同样也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没有带动相关群体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如何看待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仅从一时一地获取大赛金牌的角度分析,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似乎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和必然联系。
凭借举国体制的优势和强大的行政动员力量,中国体育可以选择一些职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项目为突破口,通过超常规手段在短期内实现重大跨越。但是,由于缺少深厚的群众体育底蕴,这些项目往往昙花一现,短暂的闪光之后很快归于沉寂。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包揽了金牌。乒羽项目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深深植根于群众体育的肥沃土壤,拥有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可见,人为割裂和阻断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联系,短期内或可受益,长远来看并不可取。中国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实践中落实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建立普及与提高转化机制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中两个不同的子系统,拥有不同的运行规律。具体而言,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参与人群的动机目标、年龄体质、参与方式与时间、场地设施条件、组织形式、资金来源、运作与管理体制和机制、供给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二者并不是直接的线性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
那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如何才能在实践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虽然都是开放性的系统,但它们的关联与融合并非浑然天成。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予以加强和保障。
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构建一条顺畅的人才流通渠道,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可行之路。
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选拔机制和充满吸引力的培养体制,群众体育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竞技体育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和管理人员在内的高水平的体育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服务竞技体育,也应成为推动群众体育的骨干力量,否则便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当前,已经有为数众多的伦敦奥运会冠军出现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让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更频繁地出现在健身大军中,对全民健身的引导与感召显而易见,同时对树立竞技体育人才的良好社会形象也大有裨益。但要真正让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融合,仅有偶尔的“客串”还不够,还需在专业运动员退役转型环节与服务群众体育实现无缝对接。而如何让群众体育涌现的人才更顺畅地进入竞技体育通道,体育系统在打破壁垒、慧眼识才、制度保障等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
搭建普及与提高共享平台
伴随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声势浩大的晨练大军、晚练大军已经成为城市广场上、公园中一道引人关注的风景。在生活日益好起来的农村,人们的健身热情同样高涨。回应我国竞技体育投入挤压群众体育空间的质疑、解答让体育发展更好地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的课题,既需在体育发展目标和方向上准确定位、通盘考虑,更要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互为依托、资源共享上大胆尝试、率先破题。
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竞技体育应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并在场地设施、信息情报、科研成果等方面与群众体育实现资源共享。
竞技体育是高度科技化的体育分支,现代科学技术往往首先在竞技运动中获得成果,继而拓展到群众体育,造福全人类。在高水平竞技运动中,围绕着生物的人、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等多维度的各种问题,都有充分的展现,从而为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群众体育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事实上,竞技体育的训练原则、方法手段、负荷配置、运动营养、损伤康复、组织管理等经验如能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需要进行改造,就能衍生出千姿百态的群众体育模式。而在竞技体育反哺群众体育的过程中,竞技体育也会得到群众体育的丰厚回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少竞技体育项目都可以逐步走向民间。跳水、体操等在中国被视为专业竞技运动,在美国却开展得相当普遍。全美各地有众多的跳水、体操俱乐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享受乐趣。在强身健体、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忠诚的拥趸,构筑了项目发展的坚实塔基。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体操女子全能冠军的道格拉斯就是其家乡俱乐部孕育的黑人体育明星。
相信再过若干年,会有更多原本遥不可及的运动项目被广大爱好者追捧,也会有更多优秀选手在我们原本不擅长的项目上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体育发展高度分化的结果,它们既有区别差异、相对独立,又功能互补、相互依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一旦深度融合,将会产生难以估算的巨大能量,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实现新的腾飞。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