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热点聚焦

漫画人物成大众文化新图腾 被称进“新黄金时代”

时间:2012-6-17 0:39:15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查看:292  评论:0
内容摘要:漫谈超级英雄的新黄金时代 漫威影业的《复仇者联盟》上映月余,以5.59亿美元的成绩将老对手DC漫画公司的《暗夜骑士》(2008年)从北美票房榜第二名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这让后者的续作《暗夜骑士崛起》“预定”的年度票房冠军有了很大的变数。而在两者的档期之间,离开银幕5年的蜘蛛侠也即将...

漫谈超级英雄的新黄金时代

漫威影业的《复仇者联盟》上映月余,以5.59亿美元的成绩将老对手DC漫画公司的《暗夜骑士》(2008年)从北美票房榜第二名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这让后者的续作《暗夜骑士崛起》“预定”的年度票房冠军有了很大的变数。而在两者的档期之间,离开银幕5年的蜘蛛侠也即将携全新阵容回归。

10年来,好莱坞的暑期档已经演化为超级英雄们厮杀的竞技场,他们在虚幻中拯救世界,在现实中拯救票房。这些从二战的硝烟和冷战的阴霾下走来的昔日漫画人物,穿越了时代的局限性,在今天成了大众文化的新图腾,不少人将之称为超级英雄的“新黄金时代”。

他们从漫画中走来

1938年6月,一个身穿蓝色紧身衣、披着红色斗篷、胸口有大大“S”字母标示的人物出现在纽约街头,不,是出现在报刊亭的漫画杂志上。上世纪30年代,借大萧条的东风,大众沉浸在科幻、侦探和西部故事中。发行这本杂志的DC公司直译便是“侦探漫画社”。仅仅发行了三期,超人漫画就卖出了上百万份。这个新生的漫画人物用外星人的超能力,以西部片里的孤胆英雄之姿正面迎击大都市里的罪恶,迅速成为一代人的文化图腾。

第二年,一个可以与超人并肩的英雄蝙蝠侠出现了,很快,纽约的出版商在DC公司的启发下,争相推出花色翻新的各类超级英雄,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美国队长等等今天活跃在银幕上的角色一一被漫画家创造出来,几十年来美国漫画英雄辈出,已经有几千人之众。珍珠港事件后,第一代超级英雄转而奔赴欧洲前线,在纸上大战纳粹,去年将时间线设定在二战期间的电影《美国队长》,还能清晰地看到彼时超级英雄们的定位。

正如《暗夜骑士崛起》里的警察局长,“他是战争英雄,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了”。在和平年代,大众需要假想的英雄对抗假想的敌人;在战争年代,这些纸上英雄被征募为宣传机器的一部分,一旦战争结束,人们又迫不及待地将他们与战争的痛苦和泥泞一起打包遗忘。上世纪50年代保守的社会主流思潮将超级英雄送上道德法庭,谴责他们是青少年犯罪的教唆犯。在漫画业的自救中,推出神奇四侠、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的漫威漫画公司崭露头角,逐渐与DC公司齐名,“双巨头”一起慢慢走过美国漫画的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摩登时代,现在分属时代华纳和迪士尼两大娱乐公司。

如今,超级英雄作为一种漫画题材已然衰微,大部分连载杂志销量不足万份,但在影视界,尤其是在电影中却被拍成期待高回报的大投资、大卡司、长度偏长的顶级大片。虽然一般从商业上考虑,片长控制在120分钟以内为宜,这样影院可以多排片,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不会太疲惫,但影史上收入最高的几部电影都超过了120分钟。与堪称商业片神话的《阿凡达》(2009年)和《泰坦尼克号》(1997年),以及《星战前传:魅影危机》(1999年)一起跻身北美票房总榜的是漫画“双巨头”门下的《复仇者联盟》与《暗夜骑士》,这些英雄能在新时代的主流文化中继续引领风骚,与技术革命给电影业带来的变化有关,也与意识形态的契合有关。

3D巨幕续集时代的宠儿如今好莱坞大片有三大护身法宝:3D、巨幕和续集。超级英雄题材,样样用得顺手,怎能不热。

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虽然应当从1978年的电影《超人》和上世纪80年代蒂姆·伯顿的蝙蝠侠系列片算起,但真正把这一题材带入巨片时代的,还是2002年的《蜘蛛侠》。当年,该片在5月份的第一周上映,首个周末票房井喷,高达1.14亿,生生将北美暑期档提前了一个月——从原本5月底的阵亡将士纪念日移到了5月初。这几年,从5月到8月这4个月的票房几乎占到全年北美票房总收入的近一半。

如果将《蜘蛛侠》的脱颖而出归功于一个讲得四平八稳、无功无过的英雄拯救城市、同时自我成长的故事,也许有人会摇头。这部大片最夺人眼球的,是主观视角的运动长镜头,观众似乎化身蜘蛛侠本人,亲自在纽约鳞次栉比的大厦间跑动、跳跃、悬吊、坠落与升空,即使没有座椅晃动的4D效果助阵,也像是坐上了云霄飞车。无怪乎在原班人马悉数离开后,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对今年重起炉灶、回到蜘蛛侠高中时代的《神奇蜘蛛侠》仍充满信心,他们相信看过预告片里让人血脉贲张的改进版主观长镜头后,观众已经准备掏腰包了。

的确,以电脑三维动画为代表的特技进步,让以往只能用画笔成就的、奇异瑰丽的漫画世界在银幕上的“真实”呈现成为了可能。怎样在电视、碟片和电脑硬盘的夹击下让观众花钱进影院?答案是提供一些家里的电视和投影仪给不了的画面。3D和巨幕(IMAX)可以说是电影业的自救之举。传统的类型片中,科幻、奇幻、灾难三大类是最适合创造出银幕独有之奇景的容器——2001年到2011年,除了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所有的北美年度票房第一名都在这三大类型片的范畴内。而超级英雄题材可以在这几大类型片中游刃有余,成了资本看中的新晋印钞机。

以《复仇者联盟》为例。北欧诸神的纷争蔓延到了人间,显然是奇幻片;邪神的真实身份是外星人,“复盟”成员中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的超能力都是实打实的科技所为,这是科幻片;而外星人企图统治全人类、曼哈顿险成焦土,这又是灾难片了。

再者,技术进步也是大片成本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阿凡达》的制作费用是3.5亿美元,而《复仇者联盟》和《暗夜骑士崛起》的成本也都在2亿美元以上。制作成本不断飙高,让出品方有了“太大而不能败”的顾忌,续集和改编成了相对安全的选择。如果不算“天神下凡”的《阿凡达》,上一次纯原创电影拿到北美年度票房冠军还是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超级英雄既有在民间几十年积攒的人气,又在漫长的黄金、白银、青铜年代中沉淀了可供改编的丰富“前史”,他们重新登陆银幕后不断返场,也是自然。

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

超级英雄的新黄金时代,与美国新保守主义在“9·11事件后的巅峰十年在时间上重合不应该说是巧合。有人曾辛辣地“过度阐释”:超级英雄电影是在为后者张本。

美国作为一个清教徒建立的国家,承袭的是英国自由主义的传统,所谓“新保守主义”与欧洲根植于贵族统治的保守主义不同,充其量只能说是自由主义的右翼,其立场与国内把持学院话语权的新自由主义多有重合:主张“小政府”,将经济大局的决策权交给市场等等,这一倾向得从新保守主义追认的“教父”、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起。

施特劳斯从魏玛德国民主政体的溃败中来到美国。民主制下,“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是最好的他心存疑虑。他相信人们对自由的欲望必须予以限制,相信“精选的少数人”必须保持民众道德高尚。为了这个目标,“少数人”对永恒真理的言说应当以“隐秘教诲”的形式传承,而不应当毫无顾忌地说与大众听。

这正是《暗夜骑士》的题眼:为了不让大众知道地区检察官哈维·邓特已经沦落,蝙蝠侠承担了他的罪责。蝙蝠侠最终拯救的不是一个实体的人,而是所有人心中的正义,而这样的拯救,建立在精英对大众的谎言上。

超级英雄的母题就是双重身份带来的冲突,这些英雄都活在谎言中:小报记者、大富豪也好,学生也罢,他们大多有一个公开的世俗身份;不能用双重身份隐藏自己的,如X-战警,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只能离群索居。英雄保护大众,却又不断被大众质疑,有超能力,但不得不像普通人一样遵循社会准则。超级英雄题材对于新保守主义而言,同样是一只好用的容器。

早年一些保守主义哲学家认为,少数精英能够“保护”大众,用谎言灭了他们在上帝“死”后把美国建成新耶路撒冷的“僭越之心”,虽然善良,但未免天真了。如果美国把自己打包整体看做是“少数”,而把其他不同的文明当做是需要拯救的“大多数”呢? 蜘蛛侠的“力量愈大,责任愈大”在金融危机前被美国的高层引用滥了。而在《复仇者联盟》中,英雄与大众的冲突这一母题已经退场,戏剧张力主要放在了团队内部的个性差异上,在以民粹主义的爱国情怀武装自己的美国队长为精神领袖,靠科技发家的军火商、大资本家钢铁侠当领队,率领外星人雷神、冷战对立阵营投诚过来的美女间谍黑寡妇等等组成的新保守主义战斗小队在处理完打情骂俏的内部矛盾时,就已经宣布自己完胜了。和随后上映的《黑衣人3》一样,电影的主创团队甚至在编排英雄们的对手时太过漫不经心,让影片的地基摇摇欲坠。

(文艺报 苏宛)


标签:漫画 人物 大众 文化 图腾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