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1,王凡2(1.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2.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文化企业融资难也严重阻碍了其成长,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基本趋势,梳理了文化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理论视角。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文化企业;融资;问题与成因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近年来备受重视,201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主体的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投融资时代。然而,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并没有本质改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一、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趋势
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资本是文化企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对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硬约束。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企业纷纷更新观念,通过各种渠道来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呈现明显的趋势。
(一)政府成为文化企业融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掌舵的作用,金融单位和文化企业之间通过政府用一系列手段撮合,使文化企业单位更好、更快地融通资金。为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精神,2010年5月14日,“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同时开通“文化企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委托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运行管理的,以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业结合发展,不断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主要功能是发布最新资讯、政策法规、项目及产品、行业资料等信息,在线受理信贷申请、产权交易、补贴申报等业务,开展项目推介、上市推荐、产品发布、业务咨询等服务。①首批进入“文化企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与文化部建立合作机制的银行机构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等。文化企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是文化部为加强文化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联系和有效沟通,建立起的文化产业信贷渠道而建设的互联网在线服务系统。其功能是为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提供在线申请银行贷款服务。
各省市地方政府为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倡导,为取得资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加强政府与银行合作、创新担保方式(主要针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缺乏足够的有形资产抵押物特点,银行积极转变传统抵押担保思路,允许文化企业的信贷业务中采取设备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同时积极探索与文化产业类担保公司合作,采取联保联贷方式,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解决中小文化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特色产品(针对中小型文化企业设备进口、设备租赁、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银行相继开展了进口开证、供应链融资、固定资产贷款、融资租赁贷款等融资服务)。
(二)私募股权基金逐渐进入文化企业私募股权基金进入文化企业,尤其是在影视业内表现得相当活跃。私募股权基金进入文化企业,不仅可以为亟需发展的文化企业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帮助它们建立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投资方对资金的用途实施有力的监管,可以保证文化企业成本最小化。目前,私募股权基金主要运用在影视业,国内影视业的PE主要有IDG新媒体基金、由中影集团等发起的中华电影基金、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韦恩斯坦(TWC)亚洲电影基金等。国外大型投行和汉能、易凯等PE以及海外的影业公司也在密切关注在我国的投资机会。政府不仅在政策上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引导资本给予文化产业实质上的支持。
(三)文化企业积极寻求上市融资
国家针对文化产业不断释放积极的政策的信号给资本市场以鼓舞,文化产业开始与资本市场融合,大量文化企业需求通过上市满足融资需求。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的国内文化产业企业有7家,其中5家登陆A股市场。同时,众多文化企业即将上市或在为上市做准备。
这些公开上市的公司或集团大部分是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国有的大型传媒集团,这也与国家在推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趋势相符。
(四)文化企业并购重组融资②
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种投资机构的资金开始进入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已经开始涉足金融业,而且广告、保险等行业资本也开始进入文化企业。近些年来,文化企业进行了多起并购重组,华闻传媒、新华传媒及出版传媒是并购重组最为活跃的境内上市文化企业。2008年6月,人民日报社通过股权转让放弃对华闻控股的控股地位,人保投资以持股55%成为华闻控股的控股股东,备受关注的华闻系重组出现实质性进展。同时,华闻传媒积极进行战略架构调整,与控股子公司先后收购辽宁盈丰传媒、重庆华博传媒、天津华商广告、北京华商盈捷广告、新海岸置业、精工钢构等公司股权,并将所持海口汇海典当、深圳金兆典当行股权转让出售,完成了新一轮扩张与退出。2008年6月,新华传媒控股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也完成股权变更,解放日报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公司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股权,从而以持股50.8%获得绝对控股地位。
上海精文投资及上海文广集团从新华发行集团退出。
同期,新华传媒及其全资子公司完成了上海嘉美信息广告公司及上海杨航文化传媒公司的收购,进一步完善其产业链条。2009年末时代出版以2572万元现金对安徽人民出版社100%股权的收购。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1月,中国互联网行业共披露并购事件20起,涉及金额4.66亿美元,其中包括联合网视收购百度影视,完美时空收购昱泉国际等重大并购事件。此外,广告界并购交易也很活跃,去年10月,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运营商华视传媒宣布,斥资1.6亿美元收购地铁视频媒体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后,整体收购其控股股东辽宁出版集团持有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辽宁音像出版社100%股权。韩国移动通讯企业SK电讯2008年宣布收购一家中国本土唱片公司北京太合麦田42.2%的股份,国际资本首次进入中国娱乐产业。同年,汤姆森路透收购和讯网40%的股权,成为和讯网第二大股东,而澳洲电讯先后收购皓辰传媒、泡泡网等。
(五)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支持文化企业融资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收益的相应稳定性,并为金融运行提供了市场经济竞争多呈现的效率较高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储蓄向投资转化就是通过金融中介,把盈余部门的资金导向资金短缺的部门,促进资本的形成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0年5月,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启动,现已经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首期募集资金达到60亿元,这是一只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私募基金,计划吸引一些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认购,同时也意欲吸纳民间社会资本进入,基金总规模为200亿元。这只基金是中银国际在国内发起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后的第二只产业基金,这只基金应该有着明确的投资方向和社会责任感,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杠杆作用,起到对文化产业推动力的项目,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贡献。
另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地寻求资金支持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4月,国内首个专注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审批,基金规模50亿元,日前已经完成首期20亿元的人民币资金募集,正式投入运营。基金的主要发起方及出资方,包括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控股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上海大众集团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下属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中国基金下属的深圳天正投资有限公司、宽带资本等机构。2009年5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烟草总公司浙江省公司和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等国有资本共同组建的东方星空文化基金;山东省财政将设立一只总规模为10亿元重点扶持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的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华控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机关服务中心合作成立的北京国新华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立了一支规模在20亿至3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苏州成立首期规模为10亿元的华映苏州文化产业基金;达晨创投拟发起成立湖南达晨文化旅游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主要投资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的30亿元文化旅游基金;由三湘集团有限公司和亚洲资产旗下公司发起设立,主要在香港募集资金,重点投资于湖南省内及全国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及增长潜力的文化产业的中国炎帝发展基金(外币)等等,共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截止2010年10月,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的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支持文化企业融资。
二、我国文化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当前文化产业金融环境不利于文化企业融资文化产业融资环境,是指决定和影响文化企业融资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外部因素和状况的组合。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决定文化企业投融资发展的基本条件。总的来说,融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硬环境,指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物质基础等;
二是软环境,主要指软件和非物质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价值体系、民风民俗、情报信息等。因此,融资环境是一个整体有序的、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层次性的高度复杂的系统。
笔者从三个层面对当前文化产业融资环境的现状进行评价,即总目标层、次目标层、具体指标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笔者参考目前较为流行的层次分析法和较为成熟的区域投融资环境分析体系构建评价体系③。文化产业融资环境指标系统可分为融资环境次级目标层和具体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次级目标层系统涵盖了文化产业结构、投资潜力、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四大子系统,分别从文化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值等17项统计指标描述和度量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见表2。
具体目标层的17个统计指标相关数据可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获得。为统一比较口径,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时,可以运用主观赋权法(具体使用AHP,即层次分析法)。计算时首先构造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为文化企业融资环境,准则层为五个子系统,再构造判断矩阵,即成对比较矩阵。这里,笔者采用1-9标示法,分别是: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2、4、6、8表示两相邻判断的中值。由于计算的过程过于复杂,此处不列出具体计算过程。四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17、0.29、0.44、0.10。确定权重后,可以据此得出综合得分为:综合得分=0.17×文化产业结构+0.29×投资潜力+0.44×经济发展水平+0.10×环境。
根据原始数据得到标准化数据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可以计算出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笔者以文化产业结构子系统为例,说明因子分析的过程。文化产业结构子系统分解为4个指标:文化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值、文化企业个数。通过采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子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如表3所示。
根据上表检验结果可知,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702,Bartlett检验值为106.327,sig.=.000,表示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上表的标准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其公共因子旋转前后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5所示。
贡献率代表了公因子对原始数据反映的信息量的大小。从表5可以看出,因子2和3这两个公因子的贡献率已超过90%,即经过正交旋转的公因子代表了原来4个指标90%以上的信息量,可以作为原指标的转换体系来评价文化产业结构的水平。根据这两个主因子的载荷,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系数,然后得出各地区的因子得分,并以各个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各地的综合测评得分。其他子系统的计算方法均与文化产业结构子系统一致,表6列出综合得分前十位的省份的情况。
由计算结果可知,就整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明显好于西部地区,而且经济水平基本上与融资环境相一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环境一般都较好。另外,融资潜力较大的地区,整体融资环境也较好。从分省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融资环境较好,因为这些城市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并且对外交往较为活跃。另外,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由于投融资潜力较大,民间资本实力较强,文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仅次于直辖市,在全国名列前茅。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融资环境差距较大。这一方面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与设施环境相对一般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计量的指标有些采用的是平均数据,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口基数较大省份融资环境排名靠后的情况。
根据以上对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环境的分析,结合整个文化企业融资规模可能面临的困难,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文化企业融资政策协调不够,融资平台不易搭建。
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企业融资政策协调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结构系统明显比西部地区完善,尤其是直辖市和沿海地区。相对而言,西部地区对文化企业融资政策的重视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比重和产值都相对偏低。同时,整体的融资潜力较低,融资平台的搭建显得很不完善,这一点亟待提高。
二是市场交易不够规范,交易环境有待优化。
通过对不同地区文化市场交易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到,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文化市场环境明显不够完善,不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出口额都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一方面与当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当地在文化产品的交易和市场化开发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三是相关法律制定较为滞后,法律环境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在文化企业融资领域的相关法律还很少,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的相关规定更是一片空白。就现有的法律制度而言,多是一些方向性的指令,如何具体执行、发条细则都还很不完善,法律上的漏洞还很多。这些都对整体融资环境的完善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文化企业普遍不了解融资渠道及程序,缺乏专业的融资团队和先进融资理念文化企业融资理论上可以通过企业自筹资金、政府财政扶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渠道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资金,但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文化企业(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型文化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银行借贷为辅,利用其他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文化企业只是少数。我国资本市场门槛高,证券市场主要向大型文化企业倾斜,中小文化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较为困难,而且中小文化企业缺乏在证券市场上融资的途径。一般企业发行债券要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加上金融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等影响,中小文化企业很难获得发行债券的资格。同时,我国现阶段担保体系的不完善,缺乏专门针对中小文化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中小文化企业自身信用水平低、财务状况差,管理不规范,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同质性多,缺乏可抵押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加上抵押贷款手续繁琐,评估费用高,耗时过长,与中小文化企业对贷款需求批量小、贷款风险大、频率快的特性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等特点,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需求也难以实现。如武汉世纪长青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企业资金缺口在1000万左右,需求周期为2年,而且公司在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多渠道融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目前公司融资的主渠道是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以自身积累为主,资产负债比例不到20%,资金的缺乏直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政府政策性资金也应大力支持文化企业融资,但是其执行力度以及效果还有待检验,而且其资金有限,获得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文化企业毕竟还是少数,使得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不足,限制了文化企业的发展。据调查数据显示46.7%的文化企业资金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有60.8%的文化企业通过私人关系获得融资,46.7%的文化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融资,还有34.2%的文化企业通过主管部门融资(政府),13.3%的文化企业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得资金④。
文化企业不了解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也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被调查的文化企业中有14家文化企业“不了解”融资渠道及方式,占11.7%;有41家文化企业“了解一些融资渠道,但不了解操作程序”,占34.2%;有32家文化企业“了解大部分的融资渠道及其相关程序”,占26.7%;有33家文化企业“比较了解常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程序,并有成功融资的经验”,占27.5%。文化企业不仅缺的是创意研发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缺乏融资方面的人才,没有人才就谈不上先进的融资理念,文化企业融资离不开融资方面的人才。文化企业经营者视野不开阔,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需求资金时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借贷,其他方式融资由于融资知识缺乏无法实现。现阶段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大多数涌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文化企业亟需融资人才的加入,为文化企业融资发展建言献策,运用先进融资知识和理念,开发多种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指导文化企业融资发展。在文化企业中,拥有专业融资团队的文化企业只占19.2%,6%的文化企业通过聘请专业融资团队进行融资,其他文化企业内部没有专业的融资团队,文化企业对融资渠道及程序的陌生严重影响了其融资的成效。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调查显示,10%的文化企业期望将融资的成本控制在融资额1%以内,45.8%的文化企业期望将融资成本控制在融资额5%以内,30%的文化企业期望将融资成本控制在融资额10%以内,10%的文化企业期望将融资成本控制融资额的15%,仅有4.2%的文化企业可以接受融资的成本占融资额的15%以上,也就是说超过75%的文化企业希望将融资成本控制在10%以内。但实际融资成本大多在10%以上,且附加一些苛刻的条件,文化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目前,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信贷政策中,对贷款人要求较高,一律按照国有大中型企业授信的标准执行。利率一般按基准利率上浮20%-30%。在抵押物方面,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只愿做不动产,即土地、房屋等。但大多数文化企业都属于轻资产,寻求担保加重了其融资成本。以武汉天鹰动漫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处于成长阶段,没有属于自己产权的土地、房屋等有形资产,只有寻求担保。
各种评估、公证费用通常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在动产抵押中,银行由于自身利益的缘故,对抵押人的抵押物价值大打折扣。在动产抵押方面,银行将原来普遍实行的押2贷1,变成押3贷1,甚至变成押10贷1,这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
(四)私募股权融资不发达
私募股权融资是国外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周期一般为5-7年,比较符合文化企业投资周期、投资回报相对较长的特点。在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量占GDP的3.2%,而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量还不到GDP的0.1%,可见,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上涨空间比较大⑤。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私募股权资金的支持,但现阶段我国在私募股权基金方面法律不健全,私募股权机构管理不完善,缺乏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方面高级人才,退出渠道不畅通,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成果评估等方面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市场在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国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断成立,这对文化企业来说算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他们在文化产业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与文化企业所需求的资金还有较大差距。
(五)文化企业“轻资产”抵押难,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文化企业多为无形资产,文化企业在融资时,资金供给方因为风险普遍要求资产抵押,文化企业的特点及其本身资产结构决定了文化企业难以提供有限的有形资产作为抵押,况且文化企业成立时都是自有资金起步,很少有资产抵押较高的物品,资产抵押物变现能力差,资产抵押率低等因素造成文化企业难以从资金供给方获得贷款。有的文化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但是这种无形资产怎样评估,还需有专门机构进行测算,申请贷款时间长,成本高,都是导致文化企业资产抵押困难的因素。以湖北远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2010年,该公司急需融资1300万元开发一个原创动漫项目。该公司自身投资300万,通过友人企业的短期拆解筹集300万,但面临的缺口仍高达700万。为解决公司发展原创动漫项目的资金缺口问题,2010年7月该公司首先同汉口银行、华夏银行等几家银行接洽,商谈贷款事宜。银行方面虽承认国家在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上有贴息、免税等优惠政策,他们也愿意贷款给文化创意企业,但要求企业能提供相应价值的有形资产做抵押,如房、车、设备等。而该公司刚迁来武汉,在武汉并无房、车,且设备价值也并不高,故而银行最终以无物质抵押品的理由拒绝放贷。银行贷款无果后,该公司又试图采取另一融资渠道———向担保公司借贷,但是担保公司在审核其申请材料后,仍以无物质抵押品的理由拒绝放贷。最终该公司只能以自身设备(主要是电脑等办公设备)向邮政储蓄银行申请到10万元的小额贷款,但这笔贷款对于其急需的资金缺口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文化企业要获得贷款,必须有专业担保机构对其担保,融资担保是保证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承担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过程中风险的金融业务。商业性融资担保特点有商业信用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担保费用高、担保机构自负盈亏、被担保企业融资成本高等;政策性融资担保特点有不完全市场化运作、由政府信用背景、担保费用不高、扶弱不扶强、由外部风险补偿机制等⑥。它是一项有着高风险、收益以及风险不对称的金融业务,文化企业融资难,就是融资供求关系上的不对称造成的。而且文化企业普遍缺少有形资产作担保,版权又难以质押,无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因而造成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做大做强,不利于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文化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都不够,是导致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普遍现象。我国现在成立了很多信用担保机构,但是由于信用担保机构不能够按市场机制有效运行,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和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以及信用担保分工不合理,文化企业取得信用担保门槛过高,很难满足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担保需求。
(六)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品种单一尽管现在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品种不断增多,但是针对文化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品种单一,主要还是以银行借贷为主,缺乏专门针对文化企业融资、财务、经营管理等一系列金融咨询服务。而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型文化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很少利用其他融资形式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而中小文化企业大多数资金来源是内源融资及民间融资,很少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即使有少量中小文化企业获得贷款,也多为短期、高息贷款,与文化企业投资周期相对较长的特征不相符合。
(七)中小文化企业发行债券及上市融资困难发行债券是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入资金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调整我国债券发行关系的法律、法规在规则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致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我国《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规定的投资主体排除了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众多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可能性,而《公司法》则以所有制为标准,将基本上属于中小企业的全部民营企业统统排除在债券发行主体之外。还规定了比较苛刻的发行债券的条件,这就使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⑦。中小文化企业也面临着直接发行债券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企业上市条件很高,中小文化企业想在主板上市几乎不可能,在我国虽然创业板市场已经建立,但是其上市条件依然苛刻,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还是难以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文化企业才可以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条件如下: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形资产8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总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公司发行股份达到公司股份的25%以上,发行股东人数至少达到300人,在申请股票发行的审计基准日,资产负债率是否不高于70%;不要求有较高的盈利状况,但应至少具备2年以上的经营记录,并能充分反映其高增长性;主营业务必须占其销售收入的70%以上;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利润递增额要求在30%以上等。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创业板市场条件相对主板市场上市条件较低,营业记录必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业务记录”;不设置盈利要求;股票于上市时至少必须达到3000万港元且须占已发行股本的20%-25%;最低市值在上市时不得少于4600万港元。中小文化企业很少能够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而且上市条件与程序要求较高,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还是采用传统融资方式,很少采用上市融资。
三、当前中国文化企业融资问题成因分析文化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把握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才能为融资政策设计创立条件。本文主要从文化产业属性及企业自身层面、金融机构层面、金融服务层面以及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层面加以分析。
(一)文化产业属性及企业管理层面从文化产业属性上看,一是文化产业项目盈利能力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较大。比如,有些动漫制作类和演出类项目,其设计的故事、人物形象等能否赢得市场认可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能否实现预期投资收益的判断;二是文化活动社会影响大,相关环节多,风险较大,影响金融机构的判断。从中国人保财险近年来开展文化产业保险的尝试来看,出现损失的频率和损失的程度都比较严重,需要支付较高保险费。而文化产业经营利润有限,在保险需求和保费支付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三是文化活动专业性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隐患。如在非典时期,北京数百场大型演出活动被迫取消或延迟,导致众多演出商的前期投入的巨额广告费用血本无归。不过其中也有例外,主办“滚石”北京演唱会的北京时代新纪元公司就躲过了这一劫,因为他们事先投保了“偶发事件保险”,而从保险公司获得了250万元的保险理赔款,而从投保到演出取消只有12天的时间,这样就很难确定演出取消的计划或想法是不是在投保之前已经产生了;四是一些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规模没有行业参考标准,不同类型项目差异也较大,因此银行在研判项目投资金额合理性时难度较大。
从文化企业自身层面上看,一是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经营历史不长,规模小,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不善,大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往往企业所有人决定一切,这种状况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难以评价其资信,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金融机构自然不愿意对这类企业放贷;二是个体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大,金融机构放贷成本较高,在资本逐利驱使下,金融机构不愿意分配过多资源给文化企业,致使文化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多数文化企业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我国文化企业大都是从事文化艺术的人来经营管理,缺少投融资艺术和能力,大多数文化企业不熟悉金融市场,除了贷款融资之外,甚至不知道风险投资、产权交易、上市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同时专门的人才也非常缺乏,也影响了文化企业投融资决策。
(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普遍陌生,金融工具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投融资模式:有形资产抵押加上资质评价。一些商业银97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总第122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行信贷程序较为复杂,主要还是指银行的授权授信制度,其特点是集中信贷审批权,资金向大中城市汇集,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贷款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倾斜;建立了综合信用评级制度,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完善信贷决策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绿色通道”,区别对待“好企业”和“坏企业”等。这种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也较好满足了金融机构自身风险规避的需求。
但作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大多以“创意”起家,缺乏有形资产,而金融机构对“创意”这种无形资产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疑虑,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理应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了。
其次,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文化企业业务不熟悉,影响了文化产业的信贷效率和效益。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大多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文化产业属性并不了解。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债抵押贷款危机以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意识越来越强,中国人民银行也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贷款加强了考核的力度,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抑制了对文化企业的贷款。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实行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和贷款负责人激励制度两个方面,前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基层银行的贷款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贷款权上收,基层银行缺乏贷款权,而基层银行虽然对其范围内文化企业的状况了解,但是无款可贷,贷款权都被集中到省市级的商业银行手中,加上基层银行申请贷款权的程序复杂,使得部分文化企业贷款困难;后者主要是指贷款负责人为规避风险不愿意向风险较高的文化企业发放贷款,因为贷款能否收回与贷款负责人的工资、奖金、职位晋升以及福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贷款负责人受到这种激励,是不会将贷款贷给风险高的文化企业的,这也是文化企业获得贷款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再次,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创新不够,仅仅提供一般的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业务,缺乏专门针对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信贷管理办法和金融产品,如针对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金融产品控制的要求,而在其他合作方式中又面临无形资产难以估价和入股困境。
最后,金融机构创新文化产业金融工具动力不足。当前,国家收紧银根,新一轮调控正在进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上调,金融机构资本使用的机会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也就失去了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力,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企业设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不足。
(三)文化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不完善从操作上看,文化企业“轻资产”的状况在财务报表上无法明确反映,资产负债表不直接反映品牌、客户资源与受众的价值,资产负债表承认硬件不承认软件,致使文化企业可向银行提供的担保资源不足。
目前,尚未达成行业共识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包括理论、工具和模型等,尚未形成版权等无形资产交易市场,难以确定文化产品含有的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银行科学设定版权质押率、确定版权质押额度设置了障碍,文化企业也因此无法以其拥有的无形资产向银行申请抵(质)押贷款。
从信用上看,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创意,创意直接凝结在文化产品与服务之中,这种精神产品没有明确的外在标识,在企业诚信状况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评价企业产品合理授权、侵权状况等成本较高,使得金融机构将文化企业资信实力定在较低水平,导致其很难从第三方获取贷款担保。
从法律上看,《物权法》与《质押合同登记办法》在表述上还存在差异,按照《物权法》的规定,抵押物可以重复抵押,以期获得更多的信贷利益,而且可以实行浮动抵押,即企业可将预期的产品进行抵押。这与质押合同的相关表述存在区别,处于强势地位的金融机构往往在动产抵押中,对抵押人的抵押物价值大打折扣,致使双方交易难以达成。
从交易上看,对比版权价值评估体系,版权的交易市场、交易价格也非常重要,如果质押的版权卖不出去等于没用,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版权交易市场尚不活跃,版权交易渠道或交易体制尚未与市场对接。
(四)信息不对称所致的道德风险阻碍了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交易文化企业有形资产较少,金融机构与其合作必然要求较高的信用水平,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道德风险,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还可以从文化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进行研究。
由于文化企业与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文化企业在银行融资过程中占有信息的优势,文化企业在申请贷款以后,银行有贷款和不贷款的决定权,银行在实行贷款以后企业有还款和不还款的决定权,因此就产生了道德风险。当然,如果文化企业不还款,银行可以追究,但是由于追究成本太大,银行可能放弃追究。
如此,文化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动态博弈。
文化企业银行融资博弈模型假:①金融市场中只有一家银行和一家文化企业,且两者都是“经济人”;
②两者都是风险规避者,文化企业得到贷款以后有两种策略,按期偿还和不按期偿还(文化企业一般不会逃废贷款,在这里假设银行贷款风险只是逾期风险),如果文化企业违约,银行针对文化企业也有两种策略,容忍和追究(这里追究主要指银行以法律手段进行追缴贷款),由于两者都是风险规避者,两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策略;③银行贷款额为S,银行预期贷款收益为r,银行吸取存款S时需支付成本n;文化企业投入贷款S以后收益为q,申请贷款成陈波,等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融资趋势、问题与成因分析HUNDRED SCHOOLS IN ARTS98本为c,并且支付利息为t(这里笔者假设利息在还款时支付);当文化企业违约后,银行的追究成本为T(x),这里x指贷款抵押物;而且文化企业违约之后无论银行是否追缴贷款,文化企业都会受到信用损失M,这里假设信用损失M是一个一个增函数,也即信用体系越健全,M就越大;最后当银行追缴成功之后文化企业接受惩罚b。
图1文化企业银行融资动态博弈模型由上述动态模型可以看出:1.如果文化企业不去申请贷款,那么文化企业和银行得到的收益为0,其支付函数为(0,0)。
2.如果文化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处于风险的考虑、政策对银行的约束等原因,银行此时“惜贷”,则银行的收益为0,而文化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支付成本为c,此时的支付函数为(0,-c)。
3.假如文化企业申请贷款成功,而且文化企业成功运用贷款获得收益并且还贷,此时银行和文化企业的支付函数为(r-n,q-t-c)。
4.假如文化企业获得贷款由于经营不善或发生财务问题等原因不能够按时按合约规定还贷,文化企业信用受到损失M,银行采取容忍策略不予以追究的情况下,此时银行和文化企业的支付函数为(-(S+n+t),S+q-c-M)。
5.假如文化企业获得贷款由于经营不善或发生财务问题等原因不能够按时按合约规定还贷,银行采取追究策略,如果追究成功,此时银行要付出追究成本T(x),文化企业不仅受到信用损失M,还要支付惩罚b,此时银行和文化企业的支付函数为(r-T(x)-n+b,q-t-c-b-M)。
6.假如文化企业获得贷款由于经营不善或发生财务问题等原因不能够按时按合约规定还贷,银行采取追究策略,但是追究未成功,银行不仅要损失贷款S,还要损失既得利益r、追究成本T(x)以及吸取存款时成本n,此时银行和大型文化企业的支付函数为(-(S+n+T(x)+r),S+q-c-M)。
在此博弈中,笔者将博弈分为四个阶段,从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银行和文化企业之间的博弈属于一个有限的动态博弈,整个博弈中包含四个决策结,三个子博弈,在最后一阶段,银行选择是否追究的策略是一个单方博弈,而在第三阶段文化企业是否违约策略与银行是否追究策略构成一个双方博弈,一般情况下是采用逆向归纳法来解决这种含有子博弈的动态博弈问题,以实现纳什均衡解。
在讨论之前,假设文化企业违约,银行采取追究策略成功的概率为P,追究不成功的概率为1-P。
由于文化企业产品风险加大,银行对无形资产评估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加上信用担保体系和融资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因素影响,银行追究贷款的成本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大,而且追究成功率较小,主要是因为文化企业一旦不被市场接受,其将面临破产的风险,虽然这类企业违约企业信用损失M较大,但对于濒临破产的文化企业来说也就顾不上信用损失了。
在博弈的第四阶段,当文化企业违约时,银行如果选择追究文化企业的责任,其收益为P[r-T(x)-n+b]+(1-P)[-(S+n+T(x)+r)],假如当P趋近于0时,而且追究成本T(x)较大,P[r-T(x)-n+b]+(1-P)[-(S+n+T(x)+r)]>-(S+n)成立时,理性的银行会容忍态度不追究,以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化。
在博弈的第三阶段,文化企业在选择是否违约的策略时,理性的文化企业考虑到采取违约时银行可能采取容忍策略,比较违约前后的收益与违约前收益,违约后银行采取容忍策略时文化企业收益为(S+q-c-M),由于M的损失对企业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所以(S+q-c-M)>(q-t-c),此时的文化企业会选择违约,这样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
在博弈第二阶段,假如银行对文化企业做出一系列评估后,知道文化企业一定会违约,而且本息无法追回(因为企业的信用丧失以及无形资产不容易变卖等因素),理性的银行会考虑将这笔贷款S投放到其他较为安全的地方,如购买金融产品以获得保守的收益,以实现银行本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不再将贷款贷给风险较大的文化企业,这也就是目前文化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博弈解释,从而造成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博弈第一阶段中,理性的文化企业知道银行不会贷款给它,银行也会从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角度考虑不将贷款贷给文化企业,文化企业也为了省去自己申请贷款的费用而不再去申请贷款,此时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纳什均衡解得实现,双方此时的收益为(0,0)。
现实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因素存在道德风险因素,很容易造成银行的“惜贷”,即使有潜力、具有长远收益的文化企业在此时不能够将自己(下转第103页)10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总第122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不等于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只是空间的叠加,而产业集群更重视集群内部产业链紧密关系的形成和价值增值,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链招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外部规模经济与成长空间、社会资本多层次结构积累、价值链增值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持续创新的经济增长。
“产业链招商”可以通过链条纵向延伸、横向延伸和综合提升达到向产业集群演化的目的,产业集群的升级是运用产业链理论招商的高阶目标,只有通过流程、产品、功能和链条增值四方面的全面提升,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才能完成产业集群的升级并有可能确立产业集群参与全球产业链整合的“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号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